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浣东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红色文化”收集小组收集到下面材料,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国庆热播电影《万里归途》最真实的地方在于,电影里没有完美的英雄,有的是一个带着人性本色的外交官。他多次险中逃生,有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却没有以一敌百的无敌身姿,但他更像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他在面对战争面对死亡时,一样会恐惧,会哆嗦,会犹豫,甚至自私,但正是这些平凡而又矛盾的地方,才让我们更加感动,更加深刻感受到他的伟大。

②说实话,如果宗大伟面对台湾同胞时,毫不犹豫就让了座;如果需要人出一趟任务时,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如果和叛军的第一次游戏,毫不犹豫就开了枪,那我会对他很失望。他除了是个外交官,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他理所应当会害怕。前面每一枪他都开得很窝囊,犹豫、害怕、哆嗦、干呕,枪举起,又放下,只有最后那一枪,他开得毫不犹豫。宗大伟的这个转变实在是太真实了,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所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材料二】我不怕身上的痛/我眼中有泪光闪动/我不怕迎面的风一步一步向着前方的梦/我喜欢平凡的面孔/我看到自己灿烂的笑容/我喜欢向天空呐喊/我知道我一定会与众不同/做自己的英雄/ 在我心中有热情涌动/我的舞台我自己来掌控。(歌曲《做自己的英雄》节选)

【材料三】青春的色彩

①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美好的篇章,在第101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韶华不为少年留”,面对留白的人生前路,青年人应用奋斗红、梦想蓝、庄严白点缀人生之纸,用“三色” 绘制最美青春画卷。

②用“奋斗红”绘出蓬勃向上的青春底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一砖一瓦筑起了如今强盛的祖国。日月换天,精神长存,不管是伏案苦读的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干部,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是我们建党至今的“传家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自觉接过老一辈革命家的“接力棒”,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激活青春密码中的“红”色信仰。不断在成长中注入奋斗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主动扛起时代大旗,承担起历史使命,以“奋斗红”彰显蓬勃向上的青春底色,绘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画卷。

③用“梦想蓝”照出奋发有为的青春本色。“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失去灯塔的航行,看不清前方之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由当代青年所构筑的,青年若失去梦想,时代将何以为路?我们青年人以梦巡航,大显青春本色。不管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还是使命在肩的“90后”护士王佩琴……这些优秀青年干部奋斗在时代前沿,他们不负时代、奋发有为,他们是逐梦蓝天里矫健翱翔的雄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正是这些敢于追梦、逐梦的生力军,才汇聚起了新时代奔跑者的磅礴队伍。广大青年人应奋发有为,青年干部更应用梦想点亮前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用“梦想蓝”照出奋发有为青春本色,照亮壮阔无垠的青春画卷。

④用“庄严白”耀出奉献担当的青春亮色。“杏林门下,救死扶伤。”2020年至今,口罩、防护服的颜色都是那肃穆庄严、纯洁无瑕的白色,它们映衬出一个个为国负重前行的身影。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到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他们职业不同,来自各地,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面对狂风暴雨,他们挺身而出、见“疫”勇为,用庄严的白色擦亮青春,守护生命的红色,捍卫山河的绿色。他们用奉献担当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绽放青年的绚丽之花。广大青年鼓足士气、振奋精神、万众一心,用“庄严白”耀出奉献担当的青春亮色,用责任感和奉献担当诠释青春斑斓画卷。

⑤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有志气、有作为、有信仰是国家之幸,在复兴的壮阔征程里,广大青年更应用“奋斗红、梦想蓝、庄严白”勾勒最美青春画卷,用“三色” 照亮梦想奋斗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2)、请写出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3)、升入初三,面临中考,小东同学感到压力大,情绪一直低落。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给小东写一段激励性的话。(观点明确,不少于8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在世界文明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写好汉字,大而言之,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小而言之,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把字写端正。

       ②想把字写端正,首先要            。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③其次,还得            。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④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大家的。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⑤总之,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在我们的腕底笔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外婆”改成“姥姥”,编改教材不必这么刻意

赵清源

①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②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

③上海语文课本的这一改动,貌似微不足道,却涉及好几个重要的语言问题。

④查询《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在“姥姥”的词条下面,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儿童称老年妇女,如刘姥姥;二是反驳词,相当于“哼”“胡说”;三是用于坚决反对,有“任何人”的意思,如“姥姥来了我也不给”;四是指外婆。

⑤之所以引述这段,只想说明两点:其一,外婆并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解释“姥姥”的时候就用到了“外婆”。因为在词典中是不能用方言解释方言的,除非方言已经成为了通用语。其二,姥姥本来也是方言,或者说,既是方言,也是普通话。如果说因为“外婆”是方言而不能进教材,邢么,“姥姥”也恐有方言之嫌。

⑥而且,如果从语义上分析,“外婆”可能比“姥姥”更能清晰地表达当事人的身份。因为中国人的称呼不仅仅是称呼,更是一种身份的确认,用称呼来标示关系的远近亲疏。比如,内亲和外戚是不同的,内是同姓,外是不同姓。“外婆”的“外”,就是准确地表明了身份。

⑦方言和普通话到底是什么关系?

⑧事实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从历史上看,汉语言一直是双轨的,一面是民族共同语,一面是方言。二者并行不饽。

⑨上古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民国初年称为“国语”,新中国以后叫“普通话”,名异实同,本质都是民族共同语。而且共同语的形成,正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为了沟通的高要,不断相互模仿、迁就、调整、融合而逐渐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方言,就没有共同语。

⑩方言一旦消失,也会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因为共同语在演化过程中,在不断吸收方言的成分以丰富自己。比知,现在普通话中的“尴尬”是从吴方言中吸收的,“煤炭”是从客家方言吸收的等。近年来,“讨说法”“大忽悠”等方言被大众接受并进入普通话,也是方言影响共同语的明证。

⑪如上所述,普通话是各地方言共同融合的结果。

⑫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应该首先坚持尊重文本的原则。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相对于作者、世界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能富含历史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多方面的信息。

⑬因此,不尊重文本,对文本的任意删改,都是对原有信息系统的破坏,这____文字问题,____态度问题。

⑭尊重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选编教材的基本态度。这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个人有风度,令人赏心悦目。国家有风度,才能站稳脚步。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大国的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个人和家庭方面注重道德修养,在国家和外交方面追求礼仪礼节。

【材料二】大国的热情

新华社大马士革10月3日电(记者汪健)近期,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赴华出席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多名叙专家和媒体人士近日在叙首都大马士革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叙总统访华受到热情接待,叙代表队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受到现场观众的热情欢迎,都体现出两国间的深厚友谊。

叙利亚体育记者巴塞姆·巴德兰说,希望两国运动员都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将和平精神和友谊发扬光大。

(来自光明网)

【材料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福音。(来自中军网)

【材料四】大国的雅量

国别

审判时间

死刑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无罪

免于起诉释放

其他

美国

1945.11-1949.9

140

164

872

200

0

77

1453

英国

1946.12-1948.3

223

54

502

133

0

66

978

澳大利亚

1945.2-1951.4

153

38

455

269

0

24

939

荷兰

1946.8-1949.12

226

30

713

55

0

14

1038

中华民国

1946.5-1949.1

149

83

272

350

0

29

883

法国

1946.2-1950.3

63

23

112

31

0

1

230

菲律宾

1947.8-1949.12

17

87

27

11

0

27

169

合计

 

971

479

2953

1049

0

238

5690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6-1956.7

0

0

45

0

1017

0

1062

上表是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战犯的审判和处理。

【材料五】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写于1937年(选自《艾青诗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搭子社交”深受年轻人推崇,引发热议,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

    “搭子”即“搭档”。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搭子社交”主打的就是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搭子社交”不用像亲朋好友一样需要刻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感情,双方只需要完成相同的目标或者是谈论相同兴趣和爱好即可。而且,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搭伙”、随时“散伙”,相互陪伴,又互不打扰。当然,安全是所有“搭子社交”首先要确保的。

    某社交软件发布了《2023年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以下是部分内容:

    

    资料二:

    “搭子”虽主打精准陪伴,但也存在“踩雷”风险乃至安全风险。专家建议,找“搭子”首先应保证安全。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找“搭子”,如有找“搭子”的需求,可在校内平台等安全系数高的平台上找;防止陷入诈骗陷阱,与陌生人互动涉及人身安全问题,需保持警觉。另外,谨防过度依赖“搭子社交”。

    石家庄某中学的小颖回顾了自己找“搭子”的经历,她说,五一假日期间她很无聊,想找人一起玩,便请爸爸帮她在小区的联络平台上发布了“找搭子”的社交帖,写清楚自己的要求。有人回应后,她对“搭子”进行了了解,仔细甄别、筛选。找到合适的“搭子”后,她们痛快地玩了一天,逛公园、去图书馆看书、看电影、看落日……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和治愈。直到现在她们还隔三岔五约着一起参加活动等。她们不仅是同小区的邻居,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另一位大学生小邹则在找“搭子”时有过不好的体验。他说刚开始与“搭子”在线上聊时,对方显得非常活跃,可是一起活动时,对方没有和他进行任何互动,对自己爱搭不理,让他感到非常尴尬。

    资料三:

    “搭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对孤独感的自我保护。在一档人物访谈节目中,某社会人类学教授精准概括了社交分层:个体本来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紧张矛盾关系,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整合在一起的,可现在是断裂的。也就是说,个体总是自己跟自己玩,和集体之间出现断层。“搭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断层,它使我们融入集体,但并没有完全融入,因为弱关系无法建立牢固的纽带,随时可能再次断裂。所以最终呈现出这样的局面:“搭子”缓解了我们脱离集体产生的孤独感,但也只是缓解,我们和集体间的关系仍然是断裂的。

阅读理解

“天宫课堂”:中国科普新高度

张保淑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 千米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携手开讲。在近1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和数个新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天宫课堂”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乘组成员、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6000 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天宫课堂”开始成为中国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一大知名国家品牌。2022年 12 月和2022 年3月,“天宫课堂”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华丽转身为循循善诱的科学课教师,在九天之上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世界各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科普事业也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A.____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嫩”玩偶并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做匀迷运动的感覺。一种过饱和溶液被从袋子中沿着短管挤出,在短管端形成液体球,而后基浮于空中、被一条超速毛动”微体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通体“结冰”,成为一个“冰球”。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交融混合后志不能自己分离开,而用绳子拴住一端,再用手臂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了….

“天宫课堂”不是教师自上而下单向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而是有问有答的双向互动。王亚平老师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问题:从地面上来看,空间站上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冰墩墩”应该是什么运动状态呢?液态金属球在冷却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再辉现象?网友和地面课堂的学生也向航天员老师提出了多个问题。比如。在空间站里流泪是什么感觉?空间站无容器实验柜可以用来做什么研究?对这些问题,航天员老师给予了细致的回答和讲解。

B.____

“天宫课堂”无疑是自带“流量”,天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特别是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可能会大打折扣。据了解,“天宫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精心选择航天员容易操作、实验效果容易观察并且与地面效果反差大的内容和项目。于是,人们看到“天宫课堂”呈现了一些在微重力环境下,与物体运动、液体浮力、液体表面张力等有关的实验,被“潜水的乒乓球”、倒影人像的“超大水球”、附着于水膜上的“中国结”等新奇的太空现象深深吸引。

C.____

通过3次授课,人们注意到,“天宫课堂”形成了“'天宫’+地面课堂”的互动模式,地面课堂的设置每次都有变化。在第一次授课时,地面课堂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第二次授课时,地面课堂进一步划分为地面主课堂和地面分课堂,前者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内,后者则有4个,分别安排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第三次授课时,地面课堂沿用了主课堂和分课堂的模式,前者位置没有变化,依然在中国科技馆。后者则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地面分课堂的设置和调整变化无疑扩大了“天宫课堂”的覆盖面,让更多地方包括特别行政区的学生获得与航天员老师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天宫课堂”在努力扩大地面课堂覆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比如,在第三次授课时,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之前,首先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将进一步激发网友们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28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