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2022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调查年份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

高中生近视患病率

2020年

37.1%

60.4%

69.8%

2021年

38.9%

65%

72.2%

2022年

41%

67%

78%

【材料三】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App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

(选自赵婀娜《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实行统一管理,赋予了学校和老师日常管理权。 B、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适度使用智能手机。 C、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沉迷于网络游戏,都是因为过早使用手机。 D、学校在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时要以教育引导为主。
(2)、怎样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联合国在2020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中明确写道:”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森林面积在1990年至2020年损失了178万平方千米,约有100万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一一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而且还在加速。

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取得显著成效,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但也要看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万物谋和谐,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必须同心协力,抓紧行动。

[材料三]我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的宣传普及,推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通过推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警示意义和激励作用的陈列展览;通过面向地方各级党政干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亚太区城主任德钦次仁说,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融入国家发展政策中。这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

[材料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

采取的措施

统计时间

取得的成绩

植树造林

2020年

造林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04%,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完成退化林修复197万公顷。

建立自然保护区

2020年

建立自然保护区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我国朱鹦从7只增至5000余只,野外消失的麇鹿总数突破8000只……

建立国家公园

2021年

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颁布渔业捕捞法规

2021年

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区域水鸟74种40.4万只,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胭脂鱼、鳍鱼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原文有改动)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数据来源于《宝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点燃》,新华网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 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 “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图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席,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语文课本《苏州园林》)

【材料二】

    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既营造出美的意境,也传达出园林主人的心声和风雅情趣。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园中假山上有飞檐翘角的石亭,石柱上的楹联是一副写景抒情的杰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宋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两人为好友,而此上下联浑然天成,宛若出自一人之手,真是妙不可言。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这样的赏心乐事本就可遇而不可求,可以看出园林主人超然物外、纵情山水的淡泊心态。

    素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其素雅的小方厅内有一副清代学者桂馥题写的名联:"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上联中,苍秀的松树是坚贞孤做的象征,作者将松石“人化”,寓意观赏者心志高洁。下联取的是辞官归隐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独游于泉石间,见者以为仙人的典故。全联情景交融,诗味隽永,体现寄情山林的情趣。

 (摘编自《语言文字报》)

【材料三】

    中国园林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自然之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民族审美。在笔者看来,中国园林突出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即天人之道、营建之法与艺术之美。

    “天人之道"是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凝练。中国园林经历了从模山范水到寄情山水,从再现自然到超脱自然的发展历程,传递出“察于天地"的朴素自然观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中国园林的“营建之法"表现为空间理法与建造技艺的融糅。随着人居模式的不断演替与发展,这种融汇"法”与“技"大成的营造智慧,塑造了以自然雅朴的江南园林为代表的“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宅园空间等。

    中国园林的“艺术之美”,融注了建筑、书画、诗词、音乐等,是自然之美、人工之美、意境之美的集大成者,立于空间和造型艺术上的园林美学,彰显了独特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理想。

    发掘中国园林文化精神和内涵,保护传统造园技术和艺术,传承人居环境营建理念和智慧,是赓续文化薪火的应有之义。如何答好园林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这道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1月14日12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最近,ChatGPT火热“出圈”,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小深也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是他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请你帮助他完成探究。

材料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致使其爆火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试(SA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a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构思了简短的侦探小说;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LHF),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选编自《光明网》2023年1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二: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结构预测

(数据 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既有形式上的,更有内容上的。形式上,教育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好其便利性的一面,同时规避其有害性的一面,以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内容上,教育需要思考未来社会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核心素养,有哪些是机器可以替代的,又有哪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职能的再定位、再认知、再深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未来ChatGPT如何改进,它带给教育的不是危机而更多的是契机。从人类历史发展看,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不断更新迭代的进步史,更是一部人类自身不断解放、不断完善的进化史。科技进步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更增加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可选择性、便利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这与教育的使命和价值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

ChatGPT全称为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即可以聊天的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实质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其工作的原理是,先给它提供一个庞大的语料库(通常是直接从互联网上抓来的),让模型通过上千亿个参数对这些文本进行打散、标记、学习,构建起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然后再依据这个预测模型,推定任何给定句子中下一个词出现的概率。

换句话说,它给出的结果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确定性的;它回答的方式只会忠实地按照内在的预测模型进行。如果对其进行诱导性提问或者其依赖的语料库被污染,往往会给出错误乃至是偏离道德伦理的回答。这就是为什么它有时候表现得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有时候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更为致命的是,在面临价值或伦理选择时,它无法像人一样把握分寸、权衡利弊,进行深度思考和价值判断。而这些正是人类所独有且无法被机器代替或超越的地方,也是教育的价值或契机所在。

(选编自《现代教育报》2023年3月3日,有删改)

诺贝尔奖是永恒的热点话题,网上报道纷繁复杂。我校初二年级打算举办一场以“如何更理性地阅读新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瑞典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因利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打破了贝尔不等式,获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材料一

科学网2022-10-04  17:54  阅读量:10万+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进行了纠缠光子的实验,确立了对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材料二

诺奖之于中国:如何实现从跟跑到超越

澎湃新闻2022-10-5  21:56  阅读量:1.6万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三位物理学家虽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特别为之欢欣,因为:在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背后,有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作为安东·塞林格的学生,也是其研究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潘建伟院士参与开创量子信息物理学这个重要研究领域。颁奖委员会提及的潘建伟导师安东·塞林格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潘院士分别是其中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两篇文章的第二作者。

中国科学界正举全国之力,编小与世界科学珠峰的距离。伴随国力快速崛起,科学硬实力从跟跑渐渐赶超,有的领域进入并跑的态势。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贡献。

不过,话又说回来,诺奖并不是检验科学家成就的唯一标准。科学的本真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追问和探求,出于对知识和真理的好奇和发掘。至于得不得奖,倒在其次。更何况,诺奖并不能代表对人类科学的终极评价。很多重要的学科领域,诺奖并没有做到“阳光普照”,比如十万分重要的数学和哲学。还有不少“被遗忘的角落”,也在诺奖的光圈之外。因此,我们在关注诺奖的时候,小心被其强光灼伤了眼睛。

材料三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中国”的!

网际世界 2022-10-11  18:19

阅读量:3.3万

十一期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出炉。你猜,全世界最激动的地方是哪?没错,是中国。本届诺贝尔奖一半以上获奖者都是“中国”的!

先说文学奖:

安妮·埃尔诺虽然是位法国女作家,她的真实身份却是: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获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再说化学奖:

夏普莱斯教授是梅开二度。

他虽然出生于美国,就职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

同济大学

最后说物理学奖:

其中一位叫安东·塞林格,表面上来自奥地利,然而其实际身份却是:

“量子物理”成大赢家!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

南京大学

蹭热度,我们第一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