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五: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解除烦恼出计策】

(1)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一: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役使奴隶500个,纳贡上千斗。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铁器牛耕正在推广,正是好时候。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富有?

(2)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二: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日夜盼望土地变合法,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变合法呢?

【唯物史观评改革】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子爵位并赏赐土地

(3)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谈这四个阶层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并阐明理由。

阶层

地主

   

士兵

   

农民


守旧贵族

态度





理由





【唯物史观评改革】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4)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明理由。

【情感升华谈启发】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