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五上 期中拔尖测评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精美的散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品 春

厉彦林

①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②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枝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

③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皱裂多疤,树干有三拃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每棵树的香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⑦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到外地求学,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可是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独特的味道。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在小院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从前的画面:____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明题意,品春即是品香椿芽。 B、以小见大,通过写香椿芽来表现春意。 C、借物抒情,使情感有了依托的对象。 D、运用比喻,把春天写得更形象生动。
(2)、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从颜色、、味道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表达了对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3)、【思维导图】第⑤—⑨自然段围绕香椿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完成思维图。

(4)、【阅读要素】下面是两名同学的对话,请你联系上文,填一填。
(5)、读第⑨自然段,“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作者会想到关于香椿的哪些人、事、景呢?请展开想象,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 架

冯骥才

①人们大凡都是先有书,后有书架的;书多了,无处搁放,才造一个架子。我则不然。我仅有十多本书时,就有一个挺大、挺威风、挺华美的书架了。它原先就在走廊贴着墙放着,和人一般高,红木制的,上边有细致的刻花,四条腿裹着厚厚的铜箍。我只知是家里的东西,不知原先是谁用的,而且玻璃拉门一扇也没有了,架上也没有一本书,里边一层层堆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破布呀、旧竹篮呀、废铁罐呀、空瓶子呀,等等,简直是个杂货架子了。

②至于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

③那是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儿,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一位皓首霜须、精神矍铄、性情豁朗的长者。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咫尺大小的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宁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老山羊那样一缕梢头翘起的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说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

④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游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全传》啦,《祖母的故事》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只有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子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⑤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不起色,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⑥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⑦书是无穷无尽的。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浪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

⑧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分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融成一滴。

⑨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了。

⑩我爱这一架子书。

(选自2022年4月20日《亭湖报》,有删改)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处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来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孩子了。

③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涯海角还是在都市大厦,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 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④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⑤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的瀑布,像____的锦缎,像____的少女,像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有删改)

情思家乡山杏花

①春节过后,打开电视,足不出户,就能跟上春天的脚步。

②从岭南到华北,翻过苍青叠“雪”的杏花岭,跨过粉樱点翠的桃花坪,越过碧玉飘金的菜花海,穿过返绿拔节的冬麦田。美丽的中国,春光无限,柔风细雨,春醉禾田。春耕、春种,繁忙的春天,田野里已是希望满满。

③我的心仿佛来到了户外。我好像乘坐一叶扁舟,顺南风北上,去拉开故乡的巨幅画卷,让已经来临的北国之春绽露芳颜。

④我的家乡在长城以北的塞外腹地。坡岭沟壑,起伏叠嶂,成片成片的山杏林绵延数十千米,煞是好看。

⑤家乡春花的品类并不多,像梅花、玉兰等是很难见到的。山杏花就是家乡春季里开得最早、范围最广的花儿了。进入花期时,山上花儿陆续绽放,漫山遍野,非常壮观。毫不夸张地说,有山的地方就有山杏树。小一个月的花期,宣告着渐行渐浓的春意。这时,用宋代诗人宋祁(q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写意家乡之春,是极为贴切的。

⑥山杏花就是我们家乡的报春花。人们踏青赏春,正是跟着杏花的节奏,在浅山和田园杏树下融入自然。穿红戴绿的观景者,于娱乐、欣赏和品读之中,也成就了另一道灵动的风景,不经意地点缀和活跃着春天的画面。

⑦我喜欢杏花。她寻常,低调,没有所谓高贵的名分,没有令人咋(zé)舌的身价。她不用精耕细作的投入,绝大多数都是自生自长,自立自强。春华,夏果,秋丹,冬枝,集观赏、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她俊美,从容,潇洒,自信。每每相见,都让我感到畅目、顺心,感到温润、亲近。

⑧记得我在老家居住的那些年,每到这个季节,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南山杏林:山顶青松一个山头一层绿,山腰杏花一个坡洼一片白。山脚下的火车和高速路穿山越岭,直达云天。赶上丽日蓝天,我们全家带上朋友,一定会沿着步道,登临山腰,然后在杏林中席地而坐,听春风,沐花雨,赏景谈情。清风徐来,柳枝摇曳,撩动发际,杏林散花,沾衣欲湿。杏花雨,杨柳风,犹如仙界瑶池。此时此刻总是令人心旷神怡。

⑨最值得一提,也是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山杏花那种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北京以北的家乡,冷,似乎是大自然的特殊馈赠,经常光顾的倒春寒总是想拖住春天的脚步。这时,只有杏花坚强地含苞萌动,复苏于料峭之中,给人们标识出春天的音符。那嫩如肤的花蕾,薄如纸的花瓣,细如丝的花蕊,虽娇小单薄羸(léi)弱,却有着惊人的毅力。

⑩笑对寒袭,在贫瘠中以极少的索取,把美丽和利好慷慨地反哺于我们。这不正是家乡人的真实写照吗?每年开春,在家乡东山脚下,有一大片山杏林盛花如期,两头老牛翻铧(huá)耕地,种田人扬鞭一举,杏花飘落一地。洁白的花瓣就像一颗颗种子,随即被埋在了湿润的土层里。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片片杏花,种下了一串串青春的梦想。

⑪啊!家乡的一年之计,起始于春天的杏花飞雨。此时,我的人生之计,也筹谋在承载着希望的那深耕铁犁……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