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也     称:著称 B、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C、不知其也     旨:味美 D、然后能自也     反:反对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能     马千里者 B、祗辱奴隶人之手    骈死槽杨之间 C、执策临之    博学笃志- D、安求能千里也    此之谓乎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B、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道路,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C、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道路,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拍打千里马,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召唤千里马,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将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潜能和后来不如常马对比,突出食马者的无知。乙文“虽有嘉肴,弗食”与“虽有至道,弗学”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B、甲文以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统治集团对人才的摧残。乙文提醒人们知不足而自我反思,有困惑要自我勉励。 C、甲文用诂问的语气提出观点,表达了作者愤懑的感情。乙文最后发现了观点的佐证,用欣喜的语气得出结论。 D、甲文借千里马不被善待,讨论人才问题,化抽象为具体。乙文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把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冬去春来,分家了。雅可夫舅舅分在了城里,米哈伊尔分到了河对岸。
       ②姥爷在波列沃伊大街上买了一所很有意思的大宅子:楼下是酒馆,上面有阁楼,后花园外是一个山谷,到处都是柳树枝条。“看见了没有,这可都是好鞭子!”姥爷边走边说,踩着融化的雪,指着树条子,他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很快就要教你认字了,到那个时候,鞭子就更有用了。”
       ③这个宅子里到处都住满了房客,姥爷只给自己在楼上留了一间,姥姥和我则住在顶楼上。顶楼的窗户朝着大街,每逢节日和平常日子的夜晚,都可以看见成群的醉汉们从酒馆里走出去,东摇西晃的,乱喊乱叫。有时候他们是让人家从酒馆里扔出来的,他们在地上打个滚儿,又爬起来往酒馆里挤。哗啦,吱扭,嘎吧吧,“哎哟”一阵乱七八糟的响声陡起,他们开始打架了!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看这一切,是那么好玩儿!
       ④每天一大早,姥爷就到两个儿的染坊去转转,打个帮手。晚上回来,他总是又累又气的样子。姥姥在家做饭、缝衣服、在花园里种种地,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她吸着鼻烟儿,津津有味儿地打上几个喷嚏,擦擦脸上的汗,说:“噢,感谢圣母,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了!“阿廖沙,我的宝贝,咱们过得多么安宁啊!”
       ⑤安宁?我一点也没觉着有什么安宁,!一天到晚,房客们在院子里乱哄哄地来来往往,邻居的女人们经常跑过来,说这个说那个,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总有人喊:“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对谁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一个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熠熠金光,也照亮今人之路。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公与语,数日不。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古代称诸侯的嫡长子为“太子”或“世子”,其他统称为“公子”;②即:如果;倘若。③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用卫鞅而强国。后世遂得并吞六国。在位二十四年。④黥qíng:这里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