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慧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⑪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⑫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⑬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⑭——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⑮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创作背景】《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无产阶级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1901年3月12日,高尔基回到故乡,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了一次游行示威的感受,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这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1)下面两组意象,任选其一,写出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一组:大海      第二组:狂风、乌云、闪电、雷声

    【答案】
    (2)除了海燕,本文为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 
    【答案】
    (3)文中画线句子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燕子来时》,回答1-4题。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先生

        ①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②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③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④如果留下来当时的记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记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⑤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虽然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对他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⑥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

        ⑦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⑧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和周君一起照过像。

        ⑨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 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⑩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目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⑪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人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⑫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 周君有没有孩子?

        ⑬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诗话两则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火垛的积雪把孩子的脸蛋映衬得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待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初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____。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④____。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⑤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强):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⑥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最美的格桑花

    ①那年,他考取了北京一所著名大学。他没有同学那样一进大学校门,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溺于手机游戏……他日夜苦读,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学完了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大三下学期,他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圆梦行动——到偏远艰苦的地方支教。

    ②他通过支救助学联盟联系好了贵州一所藏区村小。上一个支救的老师走了数月,学校迟迟找不到新救师,只好给学生放假。他的父母竭力反对:怕他耽误学业,怕他吃不了那个苦,怕他万一有个闪失……他给父母留了一封信,背上行李包,毅然踏上支教的路。

    ③先是坐火车,后是汽车,再是三轮车、摩托车,又经过两天徒步跋涉,他终于到达了那所山村小学。和很多有着支经历的大学生一样,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几间破旧的教室坐落在海拔两千七百米的山腰上,门窗上几乎找不到一面像样的玻璃,几块木板涂上黑漆算是黑板,阳光从破旧的窗户和屋顶破裂的瓦缝里出来……眼前的一切,让他恍惚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震惊、失望,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④他走进救空,走到那些瞪着茫然的大眼睛却又顽劣无比的孩子们中间,走进那些宁可让孩子放羊也不愿让孩子上学的家庭中……几个月过去,一切都有了转变,那些辍学的孩子已经陆续返回学校。

    ⑤新鲜、忙碌、充实之后,另一种情绪溢满心头。手机没信号,电脑成了摆设,信息不畅,交通闭塞,一日三餐几乎顿顿土豆、白菜。每当下午孩子们放学回家后,校园里空落落的,没人跟他说话,哪怕吵一架也行,孤独寂寞想家,像夜猫的爪子挠着他那颗年轻的心。

    ⑥闲暇时,他也会到学校周边的山岭上转转,去看邢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他知道,在藏民的心目中,格桑花是幸福之花、希望之花。漫步在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中,他陶醉了,心中燃起一簇簇火焰,点燃了他蓬勃的青春和梦想……

    ⑦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顿感失望。那天,他将自己心爱的钢笔落在讲台上,返回找寻却再也不见了踪影。那是他18岁生日时,一个好朋友送给他的礼物。显然,钢笔被班上哪个同学拿走了或者说偷走了。回想自己一腔热血,干里迢迢来到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学生却做出这样让他失望的事,他伤心,他恼怒,他失望……他想离开这里,回到熟悉的大城市……一连几天,他情绪低落,校园的操场上再也看不到他跑步的身影。孩子们像受惊的小鹿,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老师这是怎么了。

    ⑧晚上,他在宿舍整理行李,然后坐等天亮准备离开。他正翻看着自己的支教日记本,其中的一句话让他顿时脸红:是男子汉,就要有为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的勇气和魄力!他的眼前浮现出班上26个即将因为没人教到处乱跑的情况……他犹豫再三,解开了背包。

    ⑨教师节那天,当他推开门的一刹那,一股股浓烈的花香扑鼻而来。他看到,讲台上堆满了一束束格桑花,红的、白的……那么热烈,那么夺目。每一束格桑花都用一根细红绳认真地捆着。他一束束地拿起来,不多不少,整整26束!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那天的课就这样,在花海里开始了。他并不知道,此刻台下的角落里,有个眼皮红肿的孩子正怯怯地望着他。

    ⑩中午,在宿舍,当他解开最后一束花时,发现那支丢失数日的钢笔和一张字条,宇条上用歪斜的字迹写着: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偷偷拿走您的钢笔。我弟弟身体残疾设能上学,听说您有一支漂亮的钢笔,他想摸摸……原想当天还给您,可他太喜欢了,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给您……

    ⑪读着读着,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为自己一时冲动差点冤枉了孩子而羞愧,更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惶恐。他轻轻捧起那束格桑花,静静地看着,唤着。那一刻,他眼前浮现出一张,不,是26张两腮满是高原红的可爱的笑脸。每一张笑脸就像一束恪桑花。那是他见过的最美的格桑花。

    (节选自2024年第i期《青岛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