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四上 第五单元拔尖测评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我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甲]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②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àng)然。[乙]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③橘子成熟了,我们兄妹几个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④一次放学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橘灯笼,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儿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在书包里。

⑤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我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爸,我……我错了!”

⑥“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⑦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丙]于我,橘子花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选自《人生十六七》,有删改)

(1)、[阅读要素]阅读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2)、对文中画横线的三处描写橘子花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橘子花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乙句中连用三个“橘子花开了”描写了故乡的橘子花开花速度快,香气醉人,但读上去有些重复,语言不够简洁。 C、丙句写的是“我”心里的橘子花,它一直影响着“我”,也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D、三处句子都描写了橘子花,虽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它们又有一定的联系。
(3)、对文章标题“开在心里的橘子花”,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橘子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让叙事更完整。 B、以此为题,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橘子花是指现实生活中橘树开的花,没有特殊意义。 D、标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包含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4)、一个人的动作能生动地表现他的心理活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环顾”“使”“摘”“逃离”这些动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 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 样的小船。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 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 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 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 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纯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 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 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 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 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sāo)  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 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鲁迅的艺术人生

少年时期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他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欢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一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求学时期

鲁迅于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篆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年鲁迅赴日本学医,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文坛先声时期

呐喊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将“北大”两字绘成了脊梁骨的形象,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18年,他出版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小说《呐喊》出版,同年他自主设计小说封面。《呐喊》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匠心独具,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民主斗士时期

在这十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 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因此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阅读理解

爱如茉莉

①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②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③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④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⑤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⑥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照 钻 探 射)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⑦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⑧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⑨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 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⑩“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⑪“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⑫“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⑬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泪眼蒙眬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⑭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阅读《捅马蜂窝》(节选),完成文后的问题。

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连连摇手。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先脱下褂子蒙住头顶,接着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然后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瞧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