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一课一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 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 样的小船。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 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 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 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 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纯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 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 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 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 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sāo)  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 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②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短文第2~4自然段分别采用“ ”(总一分 分一总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写 出了小镇早晨的 
(3)、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主要写了和  等事物。
(4)、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出了小镇的“热闹”?用波浪线画出来。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现“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的相关语句。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启示

ㅤㅤ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ㅤㅤ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ㅤㅤ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ㅤㅤ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ㅤㅤ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ㅤㅤ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ㅤㅤ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ㅤㅤ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的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ㅤㅤ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课外阅读。

____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帮助。

课外阅读。

沙场点兵

①雨一连下了三天,昼夜没停息过一刻。低矮阴暗的天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筛子,雨线粗而密,天地混沌一片。黄石村地势低洼的几户人家被洪水围住了,情况十分危险。

②组织一支党员突击队!

③村委会院坝里,雨中,正在进行一场沙场点兵。点兵的是村支书张拥军,接受点兵的是几十个村民。

④黄石村是个英雄的村庄。几十年前,八路军一个连队也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沙场点兵。经过一场激战,那个连仅剩下八个人了,三个重伤、五个轻伤。连长、副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点兵的是二排长王先贵。面对七个轻重伤员,王先贵问:“跟鬼子拼了!怕不怕?”伤员声音不大却惊天动地:“不怕!不怕!不怕!”

⑤一场惨烈的拼杀,八个人全部壮烈牺牲。

⑥八勇士的遗体被乡亲们悄悄埋在老鹰崖。1952年,政府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八勇士的名字。

⑦到处都是水在流淌,脚下、身上、雨衣帽檐上、脸上……所有人都沉默着,等着支书点兵。张拥军冷峻的目光挨个扫过一张张脸,突然停在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声音果断:“徐二伯!回去。”徐二伯有些急了:“我咋要回去?我是党员!”张拥军说:“您今年都六十多了,不能参加。”

⑧张拥军的目光又在一张脸上停下,说:“李华良!你刚做完手术出院没几天,回去!”李华良说:“没事!”其他人都劝:“李华良!你回去。”李华良看看大家,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⑨张拥军的目光接着从一张张脸上扫过,最后,停在了王二虎脸上。张拥军说:“王二虎!我们是组织党员突击队,你来干啥?回去!”王二虎说:“我……是党员。”张拥军有些生气了:“你是党员?你啥时候入的党?我咋不知道?”有人哄笑起来,劝他回去,他们都知道,王二虎不是党员。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在家种大棚蔬菜。

⑩王二虎急了,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说:“我不是来捣乱,我真想参加突击队。我身体好,水性好。”在“哗啦啦”的雨声中,王二虎的声音显得很坚决。

⑪张拥军也急了,:“党员才能参加!这是规定。”

⑫王二虎也:“反正我必须参加!你们哪个有我的水性好?凭啥党员才能参加?”

⑬张拥军说:“有危险!”

⑭王二虎说:“我不怕!”声音透出一种豪气。

⑮张拥军沉默了,一动不动站在雨中像一尊雕塑。他看看王二虎,又看看大家,突然说:“同意王二虎参加的请举手!”说着,带头举起了一只手,其他人也举起了手。

⑯三条橡皮艇。张拥军带领突击队冲向雨帘深处。

⑰奋战一天一夜,被洪水围困的老老少少全部转移出来了。

⑱两天后,洪水退了。人们捧着王二虎的骨灰,将他埋在老鹰崖八勇士的坟旁边。张拥军在王二虎坟前流着泪说:“二虎,去找你太爷爷吧,告诉他老人家,我们一定会把家园重建得好好的……”

⑲王二虎的太爷爷,就是当年那位八路军的二排长王先贵。

课外阅读。

半截蜡烛

ㅤㅤ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ㅤㅤ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ㅤㅤ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ㅤㅤ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ㅤㅤ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ㅤㅤ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ㅤㅤ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