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五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

【文段1】雀形目鹟科的1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①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注释】①旧大陆: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全体被称为非洲-欧亚或世界岛)。与此相区别,新大陆主要指美洲大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

【文段2】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鸟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

(1)、文段1中写到“体羽大都为纯色”,联系以上文段,我知道莺的体羽颜色大都是
(2)、文段1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阅读以上语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莺都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②莺是世界岛著名的鸣禽,它们的叫声欢畅,透出喜悦。

(4)、这两段介绍莺的说明文语段语言风格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种呢?请联系语段中的有关词句说明理由。

文段1语言风格特点:

文段2语言风格特点:

我喜欢,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孝心教育

[材料一]

    据调查,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过了成人。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心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父母的关爱?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孩子缺失孝心,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孝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二]

    某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负责调查的教师称,这一现象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忙前忙后,而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自己。

[材料三]

小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频率

为父母过生日

主动做家务

不跟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等父母吃饭

给父母端茶送水

经常

30%

10%

9%

20%

25%

10%

偶尔

60%

60%

75%

25%

20%

10%

从不

10%

30%

16%

55%

55%

80%

班里要开一次“家乡特产推介会”,小语打算把家乡的柿子介绍给同学们。下面是他查到的三则材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任务,为介绍作准备。

柿之奥秘

[材料一]

①在我的故乡伏牛山,秋霜过后,柿子树叶由绿转红,满山遍野的柿子林便红焰蒸腾,浓烈异常。

②柿树耐寒、耐旱,就像憨厚、纯朴的伏牛山人,对环境不苛求,任土壤贫瘠,也能随遇而安。在我国北方,除了极寒冷的地区,各地均有栽培。不少城市还把它作为观赏树,栽在公园、道旁。

③柿子营养丰富,可以生食,也可制柿饼或酿柿酒。柿蒂、柿饼和柿霜(柿饼上结的白霜)还可以入药。我十多岁到省城读书,每次都会带上几块甘甜可口的柿饼。古诗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是“家制甜柿饼,伴我万里行”……故乡的柿子林,多么令人怀念!

(选自《曹靖华散文选集》,有删改)

[材料二] 每100克水果所含营养成分表

水果

营养成分

胡萝卜素(微克)

维生素C(毫克)

钾(毫克)

柿子

120

30

151

葡萄

40

4

127

草莓

30

47

131

(摘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版)

[材料三]

①柿树全身都是宝。柿子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力;柿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百日咳等症,还能抗心律失常,起到镇静的作用;柿叶可加工成柿叶茶,经常饮用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柿树皮可制成中药,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烫火伤。

②柿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柿树自古就可用于庭园栽植,美化居住环境。柿树也可用于道路绿化,它枝叶稠密,果实鲜艳,为公共环境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景观。此外,柿树还可用于盆景栽植,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刷脸时代

①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你的姓名、籍贯等就会被曝光。A.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部面积的2/3,人脸识别机器也一样能把你认出来。

②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

③刷脸技术正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刷脸支付来说,刷脸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B.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不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④刷脸支付就像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各种机构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会被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⑤在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深思。

ㅤㅤ【材料一】鲁迅选入初高中教材中的作品

类别

初中

高中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小说

《社戏》《故乡》《孔乙己》

《祝福》《阿Q正传》

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拿来主义》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ㅤㅤ【材料二】鲁迅说写作

ㅤㅤ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ㅤㅤ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ㅤㅤ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ㅤㅤ【材料三】鲁迅与萧红

ㅤㅤ①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ㅤㅤ②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日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ㅤㅤ③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ㅤㅤ④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ㅤㅤ⑤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ㅤㅤ⑥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