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理解

风吹乌桕树

王晓

日日游荡在这个园子里,从未发现这棵乌桕树,究其原因,重心太低,少了仰望的可能。猛一抬头,天空是彩色的,响亮的,盛大的,高远的。满树缤纷,红绿间杂,喧闹热烈,明媚爽朗。那一刻,我被一棵树吸引并震撼。

再细瞧,这棵树的旁边竟然还有一棵同样的树。只是青碧如常,不似这棵炫目。本是双胞胎,被我忽略,只看到一树鲜红。乌桕树在南北朝的《西洲曲》中出现过: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绚丽的乌桕树下是思念人儿的家,门里还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可人儿美呢,衣衫杏子红,头发乌鸦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两支桨就可到渡口。心动身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空空泛泛,落满乌桕。觉得乌桕出现在这样曼妙婉转的意境里,正合适。就算过了千百年,歌咏者的情意依然令人心旌摇荡。

对乌桕,我有一种熟悉的陌生,又有一种陌生里的亲切。其实我与它是老相识,它不就是小时候我们说的木籽树嘛。结白色的果子,分瓣,白生生的,黑壳子裹不住,要迸出来的样子,极像成熟的棉桃。之所以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与我一同上学放学的同伴家里墙上贴满棉桃图,她爸爸是农技员,有这种突兀放大、纤毫毕现的图,星期天还会邀我们去她家地里帮摘棉花。这木籽树上的果子就像微型棉桃。白籽拣多了,可以去村东头供销社换糖吃,换小人书看。

木籽树长在田边地头,可能是鸟带来的种子,突兀地长着,一两棵,三四棵,随意。微霜未落叶先红,深秋初冬,特别绚丽,是广袤大平原上亮丽的风景。因为生长缓慢,人们将它当作杂树。不知道它有这么古老而文绉绉的名字——乌桕。母亲常让我去田里,送农具送药肥,只交代哪样的木籽树就行了,一棵独树,还是两棵并立,还是三树成行,我会顺着田埂坚定明确地往前走。母亲交代的木籽树就是方向标,它温暖明亮,尤其薄暮时分,夕阳穿过树叶的缝隙,片片心形的小叶镀上金边,暮归的鸟儿啁啾穿梭,树身热烈,近旁劳作的母亲也温热温馨。

近两年,母亲的白内障有些严重,总找不到手术的时间,家里谁都能离开个一天半日,有属于自己片段时间,唯独一刻不能离她。一日日拖着。我的大姨,因为白内障,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心焦。母亲安慰我还能看见,就是有些花嚓嚓的。追问花嚓嚓什么感觉。像木籽树旁飞鸟一样。这个情景不仅印在我的脑海里,也印在母亲的心上。

比花还红的枫叶深得许多人喜爱,那红通透、彻底、决然。乌桕叶转红要丰富得多,红的红着绿的绿着。就算红,也深浅不一,像调色板上的渐变色,每个色号都有。人心应该也这般包容,一意孤行不要多。园子里并列的两棵乌桕树,一棵斑斓,一棵深绿。过几日再看,绿着的也跟着绚丽起来,先红的在等它,一起去赴一场冬天的约会。

最近再从园子经过,竟然发现好些地方长了乌桕,未红时注意不到、发现不了,季节的脚步往深处走,它们也显山露水明艳起来,活泼了整个园子,看得人心雀跃。

冬日暖阳,绿意还是主流,柳绿着,杉绿着,梧桐树的高处还绿着。也有遍地黄叶,一些树木干脆落光叶子,秃着。这就是自然的驳杂,枯萎和新生,沉静与喧闹,并不和四季必然对应,纹丝合缝。乌桕最好的时光在这秋冬交替,肃杀之气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乌桕树全身是宝,白籽做蜡烛,叶根入药,材质可雕。春夏有碧颜,秋冬有五彩,顺应天时地利,将自己妥妥安放。

前日,眼睛时常花嚓嚓的母亲又从老家赶来了,给我带来了野生黑鱼、螃蟹,还有一把新米。野生黑鱼有力,螃蟹高蛋白,都是好东西。那把新米呢?母亲悄悄缝在一个红袋子里,让我随身带着,说是河湾木籽树下长的,最养人。

母亲的脸已由我记忆里的桃红变成沉淀岁月的酡红,母亲看我的目光依然是绿意葱葱的,就像乌桕树,诸多色彩,万般滋味,无一分虚度,无一毫浪费。纵然冬意渐浓,纵是时光蔓延,生命蓬勃,爱坚韧永恒。

(选自2020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有改动)

(1)、作者的文思由乌桕树牵引,在现实与回忆间穿行。阅读全文,完成思维导图。

(2)、本文第2段引用了《西洲曲》中写乌桕的诗句并想象了诗句中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阐述。
(3)、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我点燃,而后传给别人……”本文亦是如此。请结合文中写乌桕叶变色的语句(即划线处),说说你的理解。
(4)、本文写乌桕树,又不单是写乌桕树。结合最后一段,联系全文,阐述你对本文乌桕树形象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把钥匙交给小蒙

                                                                                     (赵明宇)
         时光像水一样漫过来,在人生的河道中奔涌。很多事情沉没了,总会有几个难忘的细节,山一样矗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临桌周大明有一支红蓝铅笔,画小鸟、画大象,可漂亮了,我们都羡慕他。李小丽从家里偷出来一个苹果掰一半给周大明,周大明才答应让李小丽用他的红蓝铅笔画了一只蜻蜓,把李小丽美得像个凯旋的小公鸡,走路都扭屁股。
        我想有一只红蓝铅笔,向妈妈要钱买,妈妈说等卖了鸡蛋才会有钱。我就整天盼着收鸡蛋的小贩。
        红蓝铅笔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
        那天早上第一节自习课,周大明像是忽然被毒蛇咬了一口,大声哭起来,原来他的红蓝铅笔不见了。同学们帮他找,书包里的东西全都抖出来了,还是不见红蓝铅笔。这时候,大家火辣辣的目光盯着我,因为昨天是我值日,走得最晚。周大明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哭丧着脸问我,小蒙,你见我的红蓝铅笔了吗?
        我一下子脸红了。我嗫嚅着说,我没见你的红蓝铅笔。李小丽说你没见周大明的红蓝铅笔,你怎么脸红了?一定是你偷了。
我没偷!我急得想哭,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大明哭着去找李老师。李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问我,你真的没见到周大明的红蓝铅笔吗?我的头低低的,说没有。李老师说拾到东西要交公,没拾到就算了,上课去吧。
        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小声嘀咕什么,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周大明不理我,李小丽也不和我玩了。我郁郁寡欢,上课没心思。有一次李老师提问,喊了我好几次,我还低着头不知道喊谁。
        我开始逃课了。有一次到河边的小树林里掏鸟窝,被李老师抓住了,把我摁到教室里。李老师走上讲台,拿着一支红蓝铅笔说,同学们,周大明同学的红蓝铅笔丢在我的办公室了,现在我交给周大明同学。
        大家鼓起掌来。
        李老师又宣布了一件事,说从今天开始,把钥匙交给小蒙。
        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们学校,教室的钥匙就像权杖一样,只能交给全班最信任的人。谁拿着教室的钥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来开门。一般来说,除了班长和班主任,谁也没有拿钥匙的资格。
        直到班长很不情愿地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下课了,李老师笑眯眯的跟我说,小蒙,祝贺你。大家信任你,也希望你以后第一个到学校,尽到一份责任。
         嗯嗯。我使劲儿点着头。
         后来,我再也没有逃课掏鸟窝,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开教室,开始学习。李小丽开始和我套近乎,周大明也和我一起踢毽子。
         考上重点初中的那一天,我走进李老师办公室,拿出一支红蓝铅笔说,老师,我捡到的铅笔,交给您。
         李老师愣了一下说,送给你吧,你每天第一个到校,这是对你的奖励。
         我喊一声李老师,泪水就不听话地涌出来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狠 爱
      ①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②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仿佛是风中的一棵脆弱的芦苇,一吹就倒。
      ③好在,出门就是一条小巷,路的两边都有一堵墙,她只能用一双小手使劲地扒扶着墙,艰难地一点点,一步步地向前挪,慢得出奇。不一会儿,汗水便从她身上的各个部位冒出。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
      ④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A)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⑤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对她太过于凶狠和无情了。
      ⑥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⑦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因为,也只有母亲,才敢对她这个残疾的可怜人下如此重的手。她一边哭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⑧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B)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十几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⑨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⑩从这以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⑪九年前,母亲因为耳瘤手术造成面部神经受挫,扭曲地吓人,几成狰狞。几乎是在同时,又遭遇了难产,于是,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权威诊断是,她患上的是“马蹄内翻足”,不发生奇迹的话,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母亲把她带到这个世界,却没有能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好转。(C)那些年,母亲见到的最多的、最熟悉的,是女儿的无能的无助,以及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这正是她最不能接受的,她不能让孩子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于是,母亲不再以泪洗面,不再低眉顺眼。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
      ⑫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⑬每天都要跌无数的跟头,终于,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____能直立行走了,____还不是那么稳当,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____比之从前已经有天rǎng之别了。
      ⑭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D)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丑陋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贵阳市的水资源
      ①贵阳市的河流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与红水河水系相比较,乌江水系在贵阳市的流域面积最大。乌江源于贵州威宁自治县,由西北向东南,至普定县境后折向东北,于思南县境又转线北流,至沿河自治县官孔坝入四川省境,最后注入长江。
      ②贵阳比较有名的湖泊水库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等。其中红枫湖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贵阳以西32公里,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
      ③贵阳市年降雨量较有限,每年冬季至三、四月份降雨较少。进入汛期后,除六、七月份会下几场大雨外,一般无较大汛情。这种情况属资源性缺水。
      ④贵阳地处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带,由于岩溶地貌渗漏性强,不容易蓄水,加上山高坡陡峡谷深,很难建造水库。因此,虽然入境水量为134.4亿立方米,但开发利用难度很大,目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为25%左右。这意味着尽管贵阳境内有98条河流,水量丰富,但由于水库少,大量河水是白白流走。这种望水兴叹状况属于工程性缺水。
     ⑤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多,贵阳市水质的情况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对部分河流和水库的污染。尤其是红枫湖局部污染严重,而该湖是贵阳西郊水厂的水源地。另外,中曹水厂取水口河道的水质也令人担忧,这是由于上游花溪河尚未完全达到雨污分流,大肠菌群常常超标。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是近l0年来出现在贵阳城乡的新的水资源危机。
      ⑥受以上三大危机的限制,贵阳市属于                                         缺水的城市。
      ⑦如此看来,贵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确实并不乐观,它只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23立方米。全省9个市(州、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高的为黔西南州,人均3258立方米;最低的为贵阳市,人均l213立方米,不仅达不到全省平均值,甚至低于国际通行的水资源警戒线人均l700立方米的标准。
      ⑧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开发并利用好水资源,是全体贵阳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

    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鹅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沉默。等待。

    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趟活儿。

    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落幕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博,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地方路况不好,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竞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梅花

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

②我的故乡虽是温暖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开满花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却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

③“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续,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他随画随扔。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展翁诗未成。”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

⑤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无恙。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的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

⑥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一首诗:“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⑦台湾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

⑧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爱的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这个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

⑨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

 阅读《遗失的灵魂》,完成小题。

遗失的灵魂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①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忙碌而辛劳地工作着。

②从很久以前开始,他的灵魂就被远远地丢在了身后。

③没了灵魂,他竟还是过得很好——他睡觉、吃饭、工作、开车,甚至还打网球。然而有时候,他会觉得四周空空如也,觉得自己就像行走在数学笔记本里一张光滑的纸上,四周满是纵横交错、无处不在的网格线。

④在某一次出差的旅途中,这个人半夜从酒店的房间里醒来,突然觉得无法呼吸。他看着窗外,却不太记得他在哪座城市。毕竟从酒店的窗户向外望去,所有的城市并无不同。他也不太记得他是怎么来到这里,又是为什么来到这里。而更不幸的是,他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自己,只能沉默。

⑤整个清晨,他都没有说话,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的孤独,就好像自己的躯壳里空空荡荡。他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所看到的自己不过是一片模糊的污迹。有那么一刻,他想他是叫安杰伊的吧,但下一秒他又确信,他叫玛丽安。最后,他惊慌失措地从行李箱底翻出了护照,看到了他的名字——杨。

⑥第二天,他去见了一位年迈而睿智的女医生,医生说:“如果有人能从高处俯瞰我们,他会看到,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行色匆匆、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人,以及他们姗姗来迟、不翼而飞的灵魂,它们追不上自己的主人。巨大的混乱由此而生——灵魂失去了头脑,而人没有了心。灵魂知道它们跟丢了主人,人们却时常没有意识到,他们遗失了自己的灵魂。”

⑦这样的诊断令杨大惊失色。他问:“这怎么可能呢?我也弄丢了自己的灵魂吗?”

⑧睿智的医生回答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灵魂的移动速度远落后于身体的移动速度。在宇宙大爆炸后的那遥远的时光里,灵魂一同出世。当这宇宙还未如此步履匆匆时,它总是能够在镜中清晰地看见自己。你必须找一个地方,心平气和地坐在那里,等待你的灵魂。它一定还停留在两三年前你所在的地方,所以这份等待或许会历久经年,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⑨这个名叫杨的男子照做了。他在城市的边缘为自己寻了一座小屋,每天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其他什么事也不做。就这样持续了很多天,很多个星期,很多个月。他的头发长长了,胡子甚至长到了腰间。

⑩直到很久之后的某个下午,门被敲开了。他丢失的灵魂站在那里,疲惫不堪,风尘仆仆,伤痕累累。

⑪“终于——”它气喘吁吁地说。

⑫从那以后,杨真正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为了让灵魂能够跟上他,他有意识地放慢了生活的节奏。他还做了一件事——把手表和行李箱都埋在了后院。从手表里长出了美丽的花朵,仿若五彩缤纷的铃铛。行李箱里则有个巨大的南瓜在生长,那是在此之后的每一个宁静冬日里,他得以饱腹的食物。

(摘自《读者》2023.11.23)

备注:①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