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
文化遗产 | |
①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 |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用功省效益大,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 |
③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沿用至今。 | |
④《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
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 |
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 该遗址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等组成,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请从以上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材料一:
简介 | |
良渚古城防洪堤坝系统遗址 | 距今约5000年,整个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
材料二: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 | 概况 |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的都江堰示意图 |
鱼嘴 | 它把岷江水流分为内、外两江;枯水期使六成江水分入内江;丰水期则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成以上的江水泻入外江。 | |
飞沙堰 | 它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坝堰,其高度经过精心测量;枯水期,内江水位低于飞沙堰,江水经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丰水期,内江水位超过飞沙堰,多余的江水由飞沙堰溢入外江,并利用江水的旋流冲力分沙,泥沙经飞沙堰排走。 | |
宝瓶口 | 它像一道闸门,严格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 |
材料三:
灵渠示意图 (“离水”指漓江,属于珠江水系; “湘水”指湘江,属于长江水系) | 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战争过程和取胜后,主要办了三件事。其一是为了解决运输粮饷的困难开凿灵渠,把湘江水截住流入漓江。灵渠设计灵巧,技术复杂,是我国古代运河建筑史上的奇迹,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