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多角度地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史料研习

在 1905 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角度二   理论研究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2)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角度三   问题探讨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他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戊戌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3)归纳角度三中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灿烂辉煌留人间】

材料一:唐朝,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繁荣升平。都城长安以其雄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精神,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和”理想构成唐代文明的核心内容,唐代处处精彩纷呈,充满着自信。

——摘编自《中华文明·厚德载物》解说词

【面对侵略及抗争】

材料二:

战争名称

侵华国家

主要事件

主要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①____

《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火烧 ②______

《北京条约》

③____中日战争

日本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④______壮烈殉国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⑤《______条约》

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历经磨难求复兴】

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改革开放谱新篇】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牢记使命创未来】

材料五:2018年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演出精彩夺目,惊艳全球,通过地面投影、动态视频及机器人,“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科技手段讲述中国奇迹,诠释了中国文化以及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中国,在新时代,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