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攻略】小语三上阅读力 专题三 写景文章

阅读理解

三峡之秋

方 纪

①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结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树和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是从山上生长出来的,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hè),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 这一天,正是中秋。

(选自《快乐语文》,有删改)

(1)、(判断文章的写作顺序)短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描写三峡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景色的变化的?
(2)、依据短文第②—⑤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 间

描写的主要景物

三峡景色的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和柚树

中午

群峰、阳光、长江、峡谷

下午

青色而透明

夜晚

宁静

(3)、(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的景物突出了三峡景色的优美,却不能体现“三峡之秋”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富有生机与活力。 C、“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让人感受到一股激荡、活跃的力量。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生动形象。
(4)、(体会作者的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对三峡严冬美景的赞美之情。 B、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C、表达了对三峡从早到晚景色变化快的惋惜之情。 D、表达了对三峡一年四季的喜爱之情。
举一反三
现代散文阅读。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不久,我从一个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