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六上 第一单元 2.丁香结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二十四番花信(节选)

宗璞

①紧接着便是那若有若无的幽香,提醒着丁香上场了。窗下的一株已伴我四十余年。以前伏案写作时,只觉香气直透毫端,花墙边的一株是我手植,现在已高过花墙许多。几树丁香都不是往年那种微雨中淡淡的情调,而是尽情地开放,满树雪白的花,简直是光华夺目。我已不再持毫,缠绕我的是病痛和焦虑,幸有这光亮和香气,透过黑夜,沁进窗来,稍稍抚慰着我不安的梦。

②我为病所拘,只能就近寻春,以为看不到玉兰和海棠了。不想,旧地质楼前忽见一株海棠正在怒放,迎着我的漫步。海棠的花最当得起“花团锦簇”这几个字。东坡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照的就是海棠。海棠虽美,只是无香,古人认为这是一大憾事。若是无香要扣分,花的美貌也可以平均过来了。再想想,世事怎能都那么圆满?又一天,走到临湖轩,上了台阶,本来是空空的庭院,现在觉得眼睛里很满,原来是两株高大的玉兰,不知何时种的。玉兰正在开花,虽已过了最盛期,仍是满树雪白。那白花和丁香不同,显得凝重得多。地上片片落花也各有姿态,我看了树上的花,又把脚下的花看了片刻。

③蔡元培像旁有一株树,叶子是红的,我叫它红叶李。从临湖轩出来走到这里,忽见它也是满树的花。又过了两天,再去寻时,已经一朵花也看不见了。真令人诧异不止。

④“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花朵怎能老在枝头呢?万物消长是大自然的规律。柳絮开始乱扑人面。我和仲德走在小路上,踏着春光,小心翼翼地,珍惜地。不知何时,那棵朱砂碧桃的满树繁花也已谢尽,枝条空空的,连地上也不见花瓣。别的花也会跟着退场的。有上场,有退场,人,也是一样。

(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

(1)、[思维导图]选文除了写丁香,还写了哪些花?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本文语言优美含蓄,请认真阅读后,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样的写作手法叫

小文:老师讲过,这种手法让文章

小语:是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丁香、海棠、玉兰等花,记录了

(3)、[链接教材]对比阅读《二十四番花信》(节选)与《丁香结》,请你任选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

文 章

相同点

不同点

《二十四番花信》(节选)

《丁香结》

(4)、[阅读要素]作者由花想到人生,你在欣赏自然时会想到什么?写一写你的感受吧。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跨  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  侵)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有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的时候,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  灌)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赛 塞)上一把,甜滋滋、香喷喷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人敬畏的生命

或许我们会认为胡杨不喜水,是天生的耐旱植物。然而错了,实际上胡杨是非常喜欢水的,没有水就没有它的生命。它的种子必须遇到河流、吸足了水之后才能发芽,不发芽当然就不能成长,自然也就没有生命。

有人会问,现在胡杨生长的沙漠里没有河流啊?它们是怎样生长的?这是问题的关键。

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可当年却是有河流的,追随河流的胡杨种子在这里吸足了水,扎下了根,长成了林。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怎么办?环境无法改变,只能从自身做起。胡杨的做法是惜水如命,即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

幼苗时,它在叶子上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叶子长得细小,形似柳叶。这样,减小了蒸发面积,减少了水分蒸发。随着逐渐长大,细小的叶子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叶子则渐渐变成卵状,直至变成杨树叶的形状。叶子大了,蒸发量必然大,又会造成过多的水分蒸发散失。胡杨还是在叶子上下功夫,每片叶子上都长了一层蜡质物,很有效地保住了体内的水分。这样,它们才得以生存。

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不但这样的植物让人敬畏,这样的人也让人敬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墨菱塘(节选)

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度  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  铺)满菱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划  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娘不爱吃,你吃

    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去。忍不住!一端上桌便伸长筷子,吸溜吸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个味儿!”

    忽地,筷子挑到了碗底的荷包蛋,两个。趁母亲忙,偷偷挑了母亲的碗,没有。心里不由得酸楚,虽然鸡蛋已不再稀罕,可母亲照样视为佳肴,专门留给我这老儿子。小时候,每当我夹着嫩黄的鸡蛋给母亲时,她都会怜惜地说:“娘不爱吃,你吃。瞅着我吃完,微笑着拍拍我的头。”

    而今,母亲年近七旬,我已为人父,可爱我的方式依然朴素、无言。望着荷包蛋,我喉头一紧,张不开嘴,低头夹到了母亲碗里。母亲还是那句:“娘不爱吃,你吃。”我不敢看她的脸,边挑面边说:“天天吃鸡蛋,我不爱吃,你吃。”母亲顿了一下:“我儿生活好了,娘吃,娘吃。”我用眼角余光瞄着母亲一口口吃完,如是在咀嚼岁月的甘苦和幸福,我不禁泪满眼眶。

    那顿饭,我吃得很认真。每遇母亲特意准备的菜,我便有意地少吃,多剩些留给他俩。我知道,父母勤俭惯了,只有我回家才会准备得如此丰盛。父母指着满桌的剩菜,嗔怪:“就吃那么一点哪行,再吃点!”我笑答:吃饱了,都吃撑了。既而顽皮地拍拍肚子,父母乐了:“这又得让我们吃好几顿。”我暗自偷乐:当年你们也是这么“骗”我多吃的嘛!

    父母渐老,已然羸弱,似乎对我更多了几分依恋、依赖。让我感觉,应该多爱他们一些,一如当年他们爱我一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