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 , 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①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①讦(jié):揭发。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

②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③恪刚正

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 赴调 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C、第归,杀而鬻 D、属予作文以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4)、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 , 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 , 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ǎn),拉,牵引。②(hù),朝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