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2024 -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评价检测试卷

文本阅读

越山五佚记·蛾眉山

张岱

蛾眉为八山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余,苍蒨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法物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石皆劈斧皴法 , 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 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皆从鸡栖、豚栅、灶突、溷厕之下,得其寸趾尺麓,便大叫称快。余遂妄想,安得一日尽伐其墙垣,尽撤其庐舍,使此山岿然孤露,亦宇宙间一大快事。至二十年后,陵谷变迁,遭兵遭火,外屋燔尽,而缘墙一带,仍得无恙。则是天意欲终秘此山,勿使人见。奇峦怪石,翠藓苍苔,徒与马浡牛溲两相污秽 , 惜哉已矣!

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 , 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虽然,干宝记山亡,桑钦志石走,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东武怪山,有例可援。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

(选自《嫏嬛文集》,有删改)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蒨: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③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④法物,犹宝物。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

⑤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可以

余向左右邻墙摸索

庸人所埋没者

能久困

(2)、蛾眉山的“不幸”体现在何处?勾连文中描写山的画线句,简要阐述。
(3)、◎关联发现

关联下面句子中的虚词,联系链接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真三代法物

惜哉已

何山之不幸一至此

能久困

链接资料:张岱自幼聪颖,16岁便取得秀才资格,但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崇祯八年因文章格式不符而落榜后,他深感科举制度之弊,终其一生未再踏入科场。

(4)、名著拓展

同学发现“则个”这一虚词在《水浒传》中运用较为普遍,并做了摘录整理,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摘录一:“望……则个”】

①宋江道:“感谢贤弟指教,万望维持则个。”(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②宋江道:“烦贤弟救宋江一命则个!”(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③宋江禀道:“……某等情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恩相于天子前提奏则个!”(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④王进答道:“………依例拜纳房金,万望周全方便。”(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⑤赵员外起身道:“……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长老玉成。”(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摘录二:“愿闻良策则个”】

⑥鲁智深道:“便是没做个道理上去,奈何不得他。”曹正道:“小人有条计策,不知中二位意也不中?”杨志道:“愿闻良策则个。”(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

夺宝珠寺)

⑦宋江道:“小可有一计,不知中得诸位心否?”当下众好汉都道:“愿闻良策。”(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⑧孙立听罢,大笑道:“我等众人来投大寨人伙正没半分功劳,献此一条计策打破祝家庄,为进身之报如何?”石勇大喜道:“愿闻良策。”(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小语:“则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气词。宋江真的是高频使用“则个”第一人啊!从①②③句处可以“则个”和“望”连用,表达了一种的语气。

小文:④⑤句王进和赵员外也用“望”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没有与“则个”连用。这其实是因为宋江的性格特点影响了他的说话风格。

小语:但在整本《水浒传》中,杨志语言中含有“则个”的句子只有第⑥句这一处。比较⑦⑧ 的“愿闻良策”,为何杨志会在此刻加了“则个”?

小文:因为

小语:可惜尽管杨志多次努力,依然得不到朝廷重用,不得不落草二龙山。

小文:是啊,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多层面的,结合整本书阅读,分析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5)、◎复盘思考.通过以上阅读拓展探究,我发现虚词的作用有:
举一反三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 , 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 , 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厖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 , 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注]①明经:明晓经义;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荐举产生。②简除烦苛:整顿革除烦法苛政。③大化:大治。④将作大匠:官名,掌管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 ⑤厖(máng):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态。⑥亭舍:供旅客住宿休息的处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