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武安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小升初分班测试卷

阅读《一座载入史册的“争气桥”》,完成下题。

一座载入史册的“争气桥”

队员们就“长江上的桥”这个主题展开了研究。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请你仔细研读,分析其表达方式,并将部分段落补充完整。

①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鼓楼区和浦口区之间,连接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是长江上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②大桥建设8年,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960年1月开工后不久,中国面临三年困难时期,大桥修建工程虽然继续进行,但被要求一律精简,经费被压缩到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只够维持日常开销。为了使大桥修建正常进行,周恩来总理批准大桥作为特例,继续招工修建。地方政府响应号召尽全力保证物资的供应,施工得以继续进行。

③1964年9月,大桥工程遭遇了建设中的最大危机。在秋汛洪水的冲击下,两个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面积接近篮球场、足有7层楼高、自重6000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摇来晃去,最大幅度达到60米!一旦主锚崩断,沉井倾覆,大桥桥址随时可能报废。全国紧急救援长江! 粗缆绳、锚链等物资,从各地飞速运来。武汉长航两艘2000马力的拖轮闻讯后连夜起航,冲破艰险赶到南京,奋力抢修近两个月,终于使大桥转危为安。

④与此同时,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原来从苏联订购的建桥钢材遭遇断供的处境。国家立即决定进行技术突破,最终顺利生产出符合桥梁建设的新型钢材,实现了自给自足。

⑤1968年,大桥竣工。建成通车时,南京城万人空巷,数万人涌向桥头庆祝,人们欢呼雀跃,热泪长流。典礼后,人群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⑥时至今日,南京长江大桥仍被看作“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被称之为“争气桥”!大桥承载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还是____。它不仅站在水里,还____;它不仅跨越了江河,还____。

(1)、南京长江大桥被称为“争气桥”,是因为
(2)、仔细阅读②-④自然段,概括大桥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三个难题:

(3)、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好处是
(4)、将第⑥自然段补充完整,使语句通顺流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 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__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福建通志》记载“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 “鱼盐蜃蛤匹富齐青” “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等诗句,是古人对闽地山海富庶的高度赞美。福建人民烹制出珍馐佳肴,并逐步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闽菜。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广义上的闽菜包括闽东福州、闽北南平、闽南 漳泉、闽西客家、莆仙等各地菜肴,狭义上指福州菜。闽菜品类丰富,各地风味美食大多就地取材,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比如闽东闽南沿海,多用海鲜,即便禽类也会配合海鲜加工,比如蛏干羊肚、 目鱼猪脚等菜肴。闽菜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甜可口,调味偏于甜酸清淡,保持原汁原味。此外,闽菜加工讲究刀工,有“片薄如纸、切丝如发、欹花加荔”之美称,淡糟螺片、 不是要考究厨师刀工手艺的菜肴。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市大力推动发展夜色经济。

早在2018年福州市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夜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20个夜经济街(区), 初步形成了 “夜食、夜购、夜娱、夜游”等多种业态的夜色经济街区,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多元化 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新亮点。2021年12月31日晚,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在福州仓山开幕。 活动共设置了八闽美食区、榕城美食区、舞台区、海丝美食文创区、工艺花卉展区、非遗展区,融 美食、文创、演艺于一体,丰富市民游客的饮食文化体验,助力提升榕城商业经济品牌价值。

厦门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充分依托厦门丰富的商旅文体资源和多元文化底蕴,围绕食、购、 娱、游、健、养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餐饮消费仍是厦门夜间消费的重 头戏。数据表明,虾酥、烧肉粽、烤鱼、小龙虾等都受到厦门人欢迎,最偏好的本地菜品依然是沙茶面,它在厦门人夜宵中的占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5倍。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身体不舒服是地磁暴惹的祸?

①中国气象局地磁监测数据显示,3月24日23时到25日23时,地球出现了3小时特大地磁暴、且地磁活动一直持续到26日。共间,地磁暴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这几天“浑身不舒服”,怀疑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还有人“恍然大悟”称:还以为是上班上的,原来是地磁暴的“锅”!

②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③“简单地说,地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曹静介绍,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强大的动能量和太阳磁场能量一旦冲向地球,就会引发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磁暴。这种现象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小地磁暴、中等地磁暴、大地磁暴、特大地磁暴和超大地磁暴。据统计,平均每年有54天都会发生小地磁暴,但本次地磁暴因强度较大而引起公众关注。

④关于网友们自述的头痛、嗜睡、失眠、焦虑等症状,曹静说:“这应该和地磁暴无关。按目前研究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推广部部长陈卫荣则表示,虽然普通人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要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⑤那么,地磁暴会对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干扰吗?曹静介绍:“对空间天气最敏感的是航天器。太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可能造成损害。”随着地磁暴活动的加强,地球高层大气被太阳能量不断加热,低轨道值班的航天器飞行时就会遇到额外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产生类似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运行轨道的高度,威胁航天器安全。

⑥此外,地磁暴还会对通讯导航产生影响,比如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飞机轮船等的导航系统,甚至我们的手机信号。电力传输系统也可能受到地磁暴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变压器或电网设施损坏,引起电力中断。

⑦虽然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地磁暴的发生,但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例如,地磁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会令鸽子“找不到北”,回不了家。成都信鸽协会秘书长陈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提到:“在25日早上7点的一场短距离比赛中,有近6000羽信鸽刚放飞时估计受到地磁暴的短暂影响,导致整体速度变慢。”

⑧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有一份浪漫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极光。去年12月,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等多地出现极光,就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程师韩大洋解释,这是因为太阳会不停地产生大量被称为“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粒子都围绕地球聚集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太阳风就会沿着磁力线碰撞地球的大气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极光。因此,最近极光爱好者可以密切留意空间天气预报,择机择地观测极光。

(选自2024年3月29日《科普时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4年元旦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相关数据如下图:

【材料二】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 2024年互联网新晋“顶流”。这“泼天的富贵”让各地文旅部门紧随其后,纷纷开始“整活”。一时间,主打听劝的“讨好型市格”成了各地文旅宣传的流量密码。

事实上,哈尔滨的爆火也并非单纯依靠“听劝式”的服务,背后还有其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基础和持续的文旅IP打造。从2023年1月起,哈尔滨就围绕冰雪旅游策划了诸多互联网宣传的高流量IP,发动自媒体博主和本地大咖宣传,为当地旅游事业蓄力。无论是召开座谈会提醒宾馆酒店珍惜“出圈”机遇,不要盲目调整价格,还是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后的实诚处理,都体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

“听劝式”的网络宣传,本质上是一种引流策略,类似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都是依靠亲民路线赢得游客好感的,也都为“民众至上”的文旅发展理念提供了样本。但如果一些地方只看到表面,一哄而上搞同质化宣传,却没有练好文旅服务的“内功”,当下的流量,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纵观文旅发展中“卷出圈”的优胜者,都是在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特色的前提下,顺应了当下民众的旅游需求,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的。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1月 17 日,有删改)

【材料三】

文旅热点的爆火有一定的偶然成分,想要热点能引起长期关注,形成持续热度,实现“流量”到“留量”转化,则离不开长效传播的机制构建。因此,相关部门首先应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和框架。比如河南早在2021年确定“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并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一品牌塑造,在文化旅游内容供给、产业链条、推广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其次要促进多元化传播,增强传播叙事能力。面向不同的受众,地方文旅想要引爆热点,需要以内容和服务作为支撑,围绕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用发力。无论是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是演艺、非遗、地方美食、艺术节庆等,以“文旅+”“+文旅”跨界融合,构建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更有助于“破圈”,吸引大量人气。最后还要实现精准化传播。哈尔滨拥有冰雪旅游的深厚资源,其在最初宣传时做好了“冰雪大世界”“哈尔滨中央大街”等核心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河北文旅则基于对客源市场的科学研判与精准发力,持续打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文旅品牌。

(选自《“出圈”与“破圈”:地方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有删改)

【材料四】

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西安多样的颜色,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同维度散发着持久的光彩,穿透历史,照亮未来。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在西安,文化与城市共荣共生、相互滋养、彼此成就。与时俱进,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不断产出新的创意IP,用文化为城市“铸魂”,是文旅人的初心与使命。

近年来,西安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IP,一批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文旅场所和景区用创意与技术让历史和文化变得生动鲜活,激发旅游消费新动能。“长安十二时辰”《寻梦·芙蓉里》等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互动演出爆火“出圈”。西安出新出彩的文旅项目,不仅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西安是陕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正全面推动文旅融合,丰富业态空间、布局多元项目,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擦亮“文化陕西”的金字招牌,走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选自《陕西日报》2024 年2月 6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