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围炉煮茶,安全比诗意更重要

材料一:

关于“围炉煮茶”各平台调研情况表

调研平台

调研项目

调研数据

大众点评

“围炉煮茶”关键词搜索量

比××年同期增长1173%

新增“围炉煮茶”服务实体商家

比同期环比上涨326%

抖音

“围炉煮茶”话题的视频播放量

40.7亿次

微博

“围炉煮茶”话题的阅读量

超1.1亿次

材料二:

中式的装修、火红的炭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三五好友围坐闲聊……随着气温渐渐降低,“围炉煮茶”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

围炉煮茶,乍看十分新颖,其实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记录煮茶的过程。时至今日,许多地方的人们对这种形式并不陌生,在云南,“火塘烤茶”已经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在湖南等地,也有冬天烤炭火,烧煤炉的习惯,再摆上一些水果零食,家人朋友就能唠上好一会儿家常,这种形式也不止见于南方地区,在郁达夫的回忆中,“几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膻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活动一度是人们冬日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高楼大厦取代了平房宅院,燃气灶台取代了笼火烧煤,围炉煮茶才逐渐远离。

从烟熏火燎的取暖方式,到走红网络的休闲方式,围炉煮茶的重新出圈,得益于煮茶带来的仪式感和社交属性,三五好友喝着茶聊着天,不时翻动烤盘上的食物,减少了玩手机的频率,这种“慢社交”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体验围炉煮茶的消费者,更多是奔着这种独特的体验。古香古色的院子,自己动手煮茶,在这一方小院里,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休闲、社交需求,还能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提供不了的文化审美。

近几年,从“汉服热”到“围炉煮茶”,国潮风逐渐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当代年轻人赋予新内涵、新玩法。这也让人们看到,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也需要插上潮流的翅膀,唤醒年轻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找到与当代人的精神契合点。

材料三:

“前几天,有几个同事邀请我去围炉煮茶,一向爱喝茶的我就去了,一到那里感觉跟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几个人局促地围坐在一个小圆桌边忙着不停翻面。炎烤炉的火力不好掌握,茶煮开了,红薯还半生不熟,枣子又烤焦了,没感觉到放松,反而神经很紧绷。”

“桌子之间的间隙很近,隔壁桌的烟味飘过来很呛人,和朋友的双人套餐将近四百块,食品没有什么特色,不过是花生、大枣、柿子一些普通的烤物,服务员也没有一点可以服务的地方,”

微博上有这样一则新闻:胡女士在家里围炉煮茶,因为比较冷也没有开窗户,3小时后有点失去意识并狂吐到医院就诊,经检查是一氧化碳中度中毒,需要接受一周的治疗。

乘着走红的东风,更多商家支起茶摊。但在围炉煮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同时,质疑也相伴而来。很多消费者在初次尝鲜后,基本不令复购。在现实的杯盘狼藉面前,所谓的“氛围感”“松弛感”难免有点失真。当前新事物层出不穷,即便没有围炉煮茶,寻求体验式消费的年轻人也会找到其他替代物。当围炉煮茶的新鲜感过去后,为氛围进行高消费的人恐怕也会尽数散去。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材料一中图表的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

(2)、下列关于围炉煮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炉煮茶作为新晋“网红”受到热烈追捧,追根溯源,它是以我国传承几千年的茶文化为底蕴的。 B、围炉煮茶自带的社交、休闲、文化审美属性迎合了年轻人的需要,这是它能迅速“出圈”的重要原因。 C、围炉煮茶味道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给年轻人带来慰藉,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新玩法。 D、靠氛围感、仪式感支撑起来的围炉煮茶热想要长续存在,亟需改进,否则很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取代。
(3)、请你结合材料三的阅读,为“围炉煮茶”的长久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②李培生和胡晓春都在黄山风景区工作,前者是常年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清捡保洁的放绳工,后者是朝夕看护迎客松的“守松人”。日复一日忙碌,无怨无悔坚守,二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深刻诠释了伟大源自平凡和平凡创造伟大的真理。我们青年一代,应当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坚守平凡,深入思考和正确践行平凡与伟大,成为时代新人。

③“做大英雄”曾是许多人儿时的梦想,但怀超世之才、建旷世奇功者,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可能就包括你我。坦然接受平凡,是我们获得出彩人生的基础。无论拥有怎样的天赋天资和人生际遇,我们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平凡,不好高骛远或者沮丧失望,让梦想的种子长成闪着光芒的大树。看我们周围多少平凡的人们,为了不虚此生,真诚、努力地奋斗和生活。在全力以赴中,成就着一个个丰满的人生,这就是一种伟大。

④即使平凡,也不要妄自菲薄。再微小的力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请看,是7万名普通的群众,付出10年光阴,修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成千上万怀揣梦想的平凡中华儿女,将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是无数平凡的建设者,让世界惊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辉煌画卷。排雷英雄杜富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战友;____ ;……哪一个不是平凡人物?出己力、尽己责,用坚守诠释存在的意义,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在平凡岗位上写下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这也是一种伟大。

……

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品味“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高度认同并自觉追随李培生、胡晓春等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青春谱写平凡与伟大的交响乐曲,以忠诚、执着和朴实的青春力量,奏响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

(选自“人民网”,2022年9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二

“9•5”泸定地震之后,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湾东河沿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引发关注。在堰塞湖的下游不远处,装机6万千瓦的湾东水电站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电站位于山顶的两道泄洪闸,在震后半小时内全部打开,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村庄的灾难发生。

41岁的罗永是湾东水电站的水工,负责管理大坝闸门。泸定“9•5”地震发生,他放弃逃生的机会,沿着陡峭的滑坡体连续两次尝试,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的灾难。而打开泄洪闸的罗永,没能第一时间逃生。

9月8日上午,被困75小时后罗永终于得救,回忆起当时的逆行,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

(选自“川观新闻”,2022年9月10日,有删改)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数字人民币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01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

许多人只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没有使用过,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简单地理解,数字人民币是在线纸币,就像现金一样,是法定货币,机构或个人不能拒绝接受数字货币。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经过这么多年的无现金交易发展,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非常方便了。为什么要推数字人民币?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很受欢迎,发挥着货币的作用,但风险很大。从长远来看,它肯定会侵蚀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无论谁拥有印钞权,谁拥有财富,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是不可侵犯的。

其次,打破支付垄断。凭借强大的财力,阿里巴巴和腾讯赢得了第三方移动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寡头模式。支付市场过度集中,导致垄断,推出排他性和歧视性支付协议。例如,淘宝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也不能使用支付宝。而像数字人民币这样的使用是没有障碍的,以后任何支付场景都可以使用,任何商家和机构都不能拒绝。

第三,数字人民币更安全、更有保障。数字人民币由央行推出,纯货币属性,无商业性。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是以商业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赚钱。因此,我们的支付信息经常被使用,主要平台可以分析用户的支付数据,然后准确地推广广告、优惠信息等内容,让用户继续支付。数字人民币具有匿名功能,可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此外,数字人民币更具法律保障。理论上,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破产,数字人民币由国家信用担保,更具法律保障。

此外,数字人民币还有许多优势,如实时转账、无手续费等费用,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支付,就像现金一样。

相比之下,数字人民币确实有很多优势,也有必要推广。

02为什么感觉很少有人用?

自2019年底以来,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等地区试点近4年。媒体也有很多宣传动力,很多人都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使用它。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数字人民币还处于试点阶段,覆盖面还很小,只有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这意味着全国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数字人民币。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数量仍然很小。截至2023年6月底,数字人民币交易量达到1.8万亿元,总交易量达到9.5亿元,开通钱包1.2亿元。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量约为337.87万亿元,交易量达到10241.81亿元。数字人民币四年的交易量和交易量不到第三方支付一年的零头。即使是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秀学生”深圳,也没有多少人使用它。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深圳已接受210多万商户,开设了3594万个数字人民币钱包,较年初增长760万个。数字人民币逐渐“飞进普通人的家”。但深圳市民体验数字人民币,完全是通过政府发放的各种优惠券。优惠券使用后,人们仍然恢复正常,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很少主动将钱转移到数字人民币钱包中使用。

数字人民币推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用户的可持续使用。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和政策调整来控制,但后两个问题很难。

云闪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中国银联于2017年推出,属于“国家队”,注册用户近5亿。用户规模很大,但周围真正使用的用户并不多。许多用户注册云闪支付,完全被其优惠活动所吸引,一旦活动结束,就很少打开。因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地位仍然很强。

数字人民币很容易推广,只要把每个人的工资变成数字人民币。2022年5月,厦门自由贸易委员会69名在职公务员和35名机构工作人员收到了该单位发放的第一笔数字人民币工资。自今年5月以来,常熟在职公务员(包括公务员)、各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全额支付数字人民币。一旦工资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支付,数字人民币就可以全面扩散,用户数量、交易量和交易量将大幅增加。

0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寡头模式会被打破吗?

许多人不知道支付宝、微信支付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两者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微信和支付宝是支付工具,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钱,是钱包的内容。央行将数字货币定位为M0。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已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时可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事实上,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竞争关系,因为数字人民币本身就是货币,具有支付功能。数字人民币已经打开了钱包功能,只要钱在里面,就可以直接支付。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所有零售场景下都应该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这样,数字人民币不仅想作为货币存在,还想成为一种支付工具。

然而,从目前的规模来看,两者不在同一水平。2022年,支付宝市场份额高达55.6%,财付通占38%以上,共93.6%。根据去年337.87万亿元的交易量,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总交易量超过316万亿元,而数字人民币的总交易量只有1.8万亿元。

此外,数字人民币的现有优势并不容易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毕竟,微信支付有微信的载体,可以实现发送红包、转账等社会功能,以及财务管理、购物、支付各种生活费用等。支付宝依托天猫、淘宝等最大的购物平台,还有许多其他功能。

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普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寡头地位将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但优势仍然存在。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任何支付工具都可以使用,迟早会流行起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3年9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署名文章,题为《把握机遇,科幻创作天地宽》,科幻创作和科幻阅读再次受到关注。平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能感觉到,家长普遍对科幻创作和科幻阅读存在一些误区。在他们的认知中,科幻不如科普,科幻作品也只是闲书。

    科普作品中满满都是“干货”,还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而科幻作品的科学含量只有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比例,剩下都是“编故事”。

    那么,科幻与科普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科普的核心是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我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中寻找标准答案。而科幻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未来世界留给我们的提问,很难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因此,科幻与科普应该是科学精神的两条腿,我们既要读科普读物,学习知识,也要读科幻作品,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科幻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科幻和科普同样重要,它能够填补教育缺失的环节,科幻和科普必须在教育中齐头并进,才能为中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笔者呼吁,家长们要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科幻作品。

(整理自何明瀚《面向未来提出问题,科幻文学并非“闲书”》)

材料二: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毫无疑问,科幻是承载这一使命的绝佳载体。

    科幻具有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天然优势,科幻教育能够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终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科幻教育中,激发好奇心是最先发生的一种教育作用。科幻小说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让青少年对科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求欲,从而更自觉地融入科学教育课程。想象力在科学教育中也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所有想象中,科学虚构或者说科幻想象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日益突出且不可替代的启示性作用。

    科幻还拥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基因,可在科技创新的各个层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科幻可以孕育科技创新的概念萌芽。科幻是科学与幻想碰撞的火花,是科学创新呈现的载体。英国国家科学、技术与艺术基金会在2013年的《科幻与创新的互相影响》报告中总结了280个科幻文本中的概念与真实世界创新互动的案例,充分展示了科幻孕育创新概念的潜力。其次,科幻可以促进创新成果在大众的传播。创新成果的广泛传播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早期阶段,大众接受创新产品和服务需要较长时间。面向大众的科幻作品可以提高大众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有效地缩短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时间。

(整理自付昌义《科幻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载体》)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科幻题材网络小说的崛起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曾经看起来与网文“无关”、似乎较难适应网文创作方式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整体题材转向的冲击之下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科幻题材网文作品不断涌现,通过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科技创新的书写,记录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平台的新作家和新作品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112.5%,甚至一些其他题材领域的知名网络作家也开始“转战”科幻题材创作。

    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界的逆袭,一方面是受到近年来热门科幻小说《三体》和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向现实主义题材转向的浪潮的推动。尽管在大众看来,科幻小说是明显的幻想题材,似乎与现实主义相抵触,但事实上,科幻小说和现实题材作品都与科学理性有着极为深刻的关联。

除了创作成绩十分瞩目,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也不断壮大和年轻化。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品类的读者数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18.89%。其中,“Z世代”年轻人成为科幻网文的阅读主力军。而在创作者方面,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截至2022年上半年,科幻网络文学新作者画像大数据显示,“90后”占比为25.3%,“95后”占比35.06%,“00后”占比7.93%。(整理自《中国文化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2024年2月17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开幕,将于27日闭幕.据统计,“十四冬”在内蒙古的四个赛区—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赤峰在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314.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01.17亿元.

    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对冰雪相关赛事活动的提前谋划和主动作为。202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20项“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2024全国冰雪赛事目录,组织开展了“全国冰雪消费季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冰雪消费活动,丰富冰雪消费场景.

(摘编自王春燕《国家体育总局:主动作为助力冰雪经济发展》,新华网2024年2月24日)

【材料二】

    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火爆”,也让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这个冬天,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佳艺帽业”店铺负责人陈光富一直没闲着.“节前接到一个北方客户的补单电话,需要采购2000顶帽子围巾一体的加绒帽.”据陈光富介绍,在冰雪旅游的带动下,这款兼具帽子和围巾功能的加绒帽“走红”,入冬以来已经卖出十几万顶。

    北京冬奥会加速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装备需求随之增长,带动国内企业在产品制造、创意设计、品牌塑造上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冰雪装备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举行的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力达克丝张家口冰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24年冰雪装备十佳品牌”.

(摘编自柴雅欣、李云舒《“冷冰雪”点燃“热经济”》,新华网2024年2月19日)

【材料三】

 2024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非哈尔滨莫属.据统计,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两个数字双双达到历史峰值,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把东北地区优质冰雪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游客制造了一波又一波惊喜,也带动了冰雪经济提质增效.

    哈尔滨不仅将冰雪玩出了新花样,还拿出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在机场玩快闪花式迎客,在广场建“温暖驿站”方便游客落脚,,地铁、冰雪大世界到太阳岛区间摆渡免票……东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不光体现在这些暖心细节里,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爆发式增长,冰雪消费厚积薄发,最冷省会城市成为最热打卡地,带动餐饮、住宿和零售等行业销售不断走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了较强的活力.

(摘编自《冰城哈尔滨为何热起来》,新华网2024年1月5日;王忠岩《春节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黑龙江网搜狐新闻,2024年2月2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