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材料一】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其风险的难题。……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若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科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一若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节选)
【材料二】
“就算白送中国一艘航母,他们5年之内能管好就不错了。”“你们的航母就是一艘破船、没有舰载机。即便有了舰载机也飞不上航母……”10年前,中国首艘航母服役时,不少外国同行和专家曾这样挪榆。
……
2012年9月25日,大连造船厂码头,焕然一新的辽宁舰满旗高挂,那天,中国海军正式进入航母时代.
2019年12月17 日,山东舰入列,标志着自主设计建造国产航母的突破、辽宁舰有了“兄弟”。不再孤单.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三胎”千呼万唤终落地。该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遇上航母时代——写在中国航母入列10周年之际》节选)
【材料三】
60后的项目总工艺师赵育新,参与完成了首艘国产航母的生产设计和工艺设计。回顾这段特殊又神秘的经历,他分外淡然:“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
70后的军工部副部长王德清,组织完成了山东舰全流程的建造管理。为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建造效率,王德清采用现代造船模式,此中的秘诀、王德清将其归为创新:“创新需要头脑。,需要勇气,需要灵光一现,同样需要耐心,需要定力。需要厚积薄发。”
从船坞注水那一刻。到山东舰靠泊码头后12小时、80后的工程科副科长周峰带着200多人的检查小组,对船上1500多个检查点进行了不间断巡查,并承担应急抢险任务。
90后的动力舱室机舱施工员张成功完成多个液舱的封舱交验,数十个联动管路系统的外观密性交验、近百个辅机设备的安装交验,确保了系泊试验中首台锅炉按时完成点火。
(《百年梦正圆阔步向深蓝——讲述大连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奋斗岁月》节选)
【材料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轴
古风古琴古韵国之瑰宝每一帧都是画 这动作绝了绝了,要哭了呜呜呜…… 女主“青绿”舞者双袖下垂,如山之纹理,又如山间瀑布 这个画面也太美了吧!《千里江山图》活了! 配色好,妆面好看,跳得也超好这发髻,这青绿腰,真是美哭了 国宝真的动起来了!这才是中国文化!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请收下我的膝盖!实乃我中华文化的真实写照! |
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节目播出时弹幕截屏
【材料二】
①《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 51.5 厘米,横 1191.5 厘米
②《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 森,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③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 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 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④《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用“青绿法”所作的山水被称为“青绿山水”。“青绿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 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 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 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 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 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 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选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千里江山图》配文,有删减)
【材料三】
①《只此青绿》为何能这么“火”,是什么魅力吸引观众?近日,《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韩真接受了中新社专访,揭秘这一现象级舞蹈诗剧背后的创作历程。
②中新社记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海内外产生热烈反响的原因何在?
③周莉亚:《只此青绿》的热演,体现了当代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正身处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成为寄托这份文化自信的载体。
④当代人们的爱好多元化,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愿意花更多精力去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观众 主动到网上分享观剧心得,甚至惊讶于观众对作品的研究如此细微,因此一直收集观众反馈,对 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它的魅力在于,哺育我们灵魂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广大观众之间,浪漫的双向奔赴。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观众从网上观看,表达对《只此青绿》的喜爱,体现了世界各国民众追求美好的共同价值取向。
⑥中新社记者:您想过作品会”出圈”吗?它呈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⑦韩真:创作时我们没想到它会”出圈”。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学、诗词歌赋以及绘画等,告诉当代的我们,中国人充满诗性。对于这点,我们在创作时一直很自信。
⑧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气质。我对宋代文化的理解,一个关键词是“温厚”。宋代的国人有着一种内敛含蓄的筋骨和力量。
⑨《只此青绿》展现出来的是古人静谧、雅致的状态。我们在细节处下足功夫。比如舞蹈动 作和演员神态,淡化情绪,展现东方式的温婉:高耸的发髻与蓝绿相间的服装,是层峦叠嶂的写意表达,这些都让人眼前一亮,画作得以在舞台上真正“活”过来。
⑩中新社记者:您二位此前编导过《杜甫》《花木兰》《马可·波罗》等舞蹈剧,如何调和中西方观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需求?
⑪韩真:近些年火”出圈”的传统文化作品不少。我们曾经和一些投资合作方探讨,他们希 望我们做一个可以让西方人接受的作品。《只此青绿》的乐曲交替呈现中西音乐文化魅力。除了 运用古琴、古筝、萧、笛、琵琶等呈现宋代人们的情思,还用单簧管、大提琴来展现现代人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新探索。
⑫我认为,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足够深刻,作品能呈现出中华民族蕴藏在文学、历史、 哲学里的生命思考,那将是一场奇妙的中西文化对话。对方会从作品中感受到由内而外喷薄而出的力量,足以打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垒。
(选自央广网,2022 年 4 月 4 日,有删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