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古代有高速公路

周礼

    ①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今天看来,日行千里,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就能达到。但是,要在古时候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不禁让人猜想:难道古代也有高速公路么?

    ②你还别说,古代真有高速公路,并且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秦直道”。秦直道又称“皇上路”“圣人条”,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北至九原郡,穿越了14个县,共计700余公里。

③“秦直道”有多宽呢?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计算,以双向六车道为例,一条车道大概有3.5米,六条车道就是21米,在加上两边的应急车道和中间的绿化带,最多也不过三十来米。而“秦直道”最宽的地方竟达到了60米,最窄的地方也不少于20米,南北直向,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弯道,堪称名副其实的古代高速公路。

    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了加强中央集权外,还策划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修筑万里长城;二是修建“秦直道”。大约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动用了数十万军工、民工修筑“秦直道”,可以说是举全国之人力和物力。这条国防大道历时五年之久,于秦二世三年方才竣工。

    ⑤在修筑“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统一全国车辆的尺寸,即“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全国车辆并没有统一的尺寸,各地的马车大小都不一样,车道也有宽有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时的路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就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如果车宽了或窄了,都无法在车道上行驶,这就增加了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这样马车的宽度就有了统一标准,往来的车辆就方便多了。

    ⑥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学术界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为了防御和征讨匈奴。“秦直道”直抵九原郡,一旦边境发生战事,可以迅速从咸阳出兵,有利于战机的把握和物质的补给;其二,是为了加强六国旧地的管理。虽然灭了六国,但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有一条直通六国的“高速路”,即便出现叛乱,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其三,修“秦直道”是为了方便秦始皇出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科技水平和机械设备并不发达的古代,要修建这样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是相当不容易的。

    ⑦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如秦栈道、上郡道、临晋道、武关道、西方道等。这些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公路网络,既有利于军事行动,又有利于百姓出行。

    ⑧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秦直道”,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恢宏气势,以及秦帝国的强大与辉煌。

(选自《知识窗》2016第8期)

(1)、第①段引用李白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④段中划线的词语“方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1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  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动物的自我意识
    ①我们与动物如何相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许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道义和科学这两条路正在越走越近,有些人正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放那些有可能会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
    ②2012年7月,一群神经系统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煞有介事地签署了一份宣言。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宣布,章鱼、鸟类和很多动物,也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③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我们不会被人造机器取代的关键。正因如此,其他非人类物种是否能拥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者将4只黑猩猩放在了镜子前。一开始,黑猩猩以为镜中的映像是别的黑猩猩,它们或怒目相向或视而不见。3天后,它们开始对镜梳妆,表明已察觉镜中的黑猩猩可能是自己。10天后,实验者将其麻醉,把红点染在它们的前额和耳尖,待黑猩猩清醒后,记录它们对着镜子触摸红点的次数。结果发现,黑猩猩会反复触摸红点,说明它们已经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⑤只有黑猩猩、海豚和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观点,曾一度保持了36年。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 2006 年,一头名叫“快乐”的亚洲雌象才带给了他们惊喜,证明并非只有黑猩猩、海豚这些动物才有自我意识,大象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也会照镜子!
    ⑥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动物缺乏体会嫉妒、困窘、移情和内疚等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因为这些情感远比愤怒、欲望或高兴等与即时反应相关的情感复杂。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狗不愿看到主人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其他的狗表现出关注,当主人把新男友或女友带回家时,它们也会表现出抵触情绪。
    ⑦此前研究人员还对牛、马、猫、羊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自我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意料。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从事动物情感研究的心理学家保罗﹒莫里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发现狗、马,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动物的情感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得多,它们同样会表现出多种简单的感情形式,而之前我们以为只有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这样的高级情感。”
    ⑧当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签署那份题为《关于非人类动物存在意识的剑桥宣言》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不再轻易把动物绑进实验室。
    ⑨或许对于喜爱动物的人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可以挽救动物的生命,也可以救助它们的尊严和灵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小容在深入探索个人与古人对人生风浪的感悟后,转而聚焦于时事热点,恍如晨曦初照,顿悟到国家历经沧桑巨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那波澜壮阔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风浪篇章,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材料一•晨曦见】
下面是一份话题热搜和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

【热点素材】“city不city”爆火
【热点概述】日前,一位外国博主在游览长城时拍摄短视频中的一句“city不city”(可以理解为洋不洋气),让这句中英文混搭词成为网络热词。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深入落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ChinaTravel(中国旅行)”相关话题开始爆火。

 

知识卡片: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是中国政府为了便利外国人出入境、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实施的一项政策。2024年7月15日起,国家移民管理局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秦皇岛、辽宁沈阳、大连、上海、江苏南京、连云港、浙江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河南郑州、广东广州、深圳、揭阳、山东青岛、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福建厦门、湖北武汉、云南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的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材料二•沧桑变】

“中国行”火出新高度,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走进胡同,登上长城,感受这个东方古国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风采。背后折射出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历经风雨洗礼后的沧桑巨变与辉煌成就。小容在整理资料时,发掘了一系列展现我国巨大变迁的生动漫画,并精心策划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漫画展览。

【材料三•风浪现】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助于在文化交流中消除误解和偏见。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随着外国游客的增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兴趣偏好,中国旅游部门推出定制化旅游线路,如针对欧洲游客偏好的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以及北美市场喜爱的熊猫基地探访等,这些精准定位的策略大大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其次,外国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文化需求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政策的实施让小容深切体会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与国家实力的强劲展现,让我们满怀自豪与骄傲地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小容与伙伴们携手并进,展开了更为深刻而细致的思考与探索。以下是他们的思考。

思考: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我们如何平衡国际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探究:这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国家文化自信与国际影响力的考验。在享受国际化带来的便利与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历史遗迹、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的保护与传承,确保它们在国际化进程中不被侵蚀或同化。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在国际化交流中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外国游客,同时引导他们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