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艾草飘香

①说起艾草,往事如歌,一呼一吸都是浓郁的艾香。

②儿时,村里人多在菜园地的一角或是竹林边栽上几株艾草。艾草繁殖很快,头年秋冬枯干的几个茬子,待春雨一过,便迅速返青。艾草那宽大的叶片,嫩绿的颜色,浓郁的草香,让人格外欢喜。到了五月,暑热渐长,雨水充沛,那艾草更是疯长起来。

③记得我六岁时,夏天的一个晌午,哥姐都上学去了,母亲在家的巷口里纺线,我帮母亲做小跑腿:递剪刀、搬凳子、提水烟筒。坐在旁边看母亲把绕线的轮子摇得飞快,听轮子的吱吱声,纺线的嗦嗦声,觉得好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看见母亲给我端过一碗夹着菜叶的艾叶饭,并说我睡觉时流口水,一定是胃凉了,要吃这个饭才好。我接过浓香扑鼻、油滑可口的艾叶饭,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

④自那以后,我常常趁母亲在家纺线时给母亲帮忙,撒娇地跟母亲说,我又流口水了。母亲明白我的心思,便搁下手里的活,到家门口不远的田垄摘回一小撮艾叶,洗净,淘米,生火,架锅。待锅烧热,倒入一小羹匙猪油,翻炒,加入米水,盖上锅盖。不出二十分钟,香喷喷的艾叶饭就出锅了。吃着油香的艾叶饭,那馥郁厚实的香味儿,让我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⑤油香的艾叶饭浓缩着母亲的爱,伴我成长。

⑥我喜欢听母亲的夸奖,喜欢母亲用充满柔爱的臂弯拥抱我,那时我心里暖暖的。陪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担家务,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年四季,我总陪着母亲奔走在田埂上:下种、锄草、淋菜、割草、割薯叶、收麦、收菜……在配合母亲做农活的过程中,我学到许多本领,而且乐此不疲。有时夜里陪着母亲扭绳,夜深了,母亲会默默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晒干的艾叶,为我煮仅有的两碗艾叶饭。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吃完满足地睡去。

⑦我读初中后,日子好过多了,饿肚子的时代过去了,就算夜里陪母亲做工,也不要母亲专门为我煲艾叶饭。

⑧参加工作后,我在离家20公里外的小镇教书。虽然要转两趟车,但我还是十天半月回去一趟,陪伴母亲。一方面想吃母亲煲的艾叶饭,另一方面想听听母亲的唠叨,跟母亲回忆一些田间趣事。

⑨听母亲说艾草的名字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取。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孙思邈瞥见树丛中父亲常用来入药的一味草药,便采了几片叶子放到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脚踝关节处。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朋友的肿痛就开始逐渐消失,随即问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想到之前小朋友疼痛时一直发出“哎”的叫声,便说就叫“艾”吧。从此,“艾叶”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李时珍在踏遍千山万水,口尝百草之后,写成了不朽的《本草纲目》。后来他还发现,将艾草用于灸法,有温煦散热的作用,可以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让人由内而外激发活力。原来我一直爱吃的艾叶饭,竟然有这么多功效。艾草的馨香,在我成长的岁月里,馥郁且持久,也体现了母亲对生命的呵护与传承。再后来,艾叶饭成为家乡小城很有特色的小食。

⑩一晃40年过去,母亲已87岁。一生善良勤劳的母亲,总是闲不住,常喜欢摘艾叶晒,隔一两个月就叫我们回去吃艾叶饭。艾叶饭,成为母亲呵护家人生命的法宝。

⑪每当读到苏轼的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我的脑海里就又浮出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生生不息,馥郁而绵长。

(选自《散文选刊小·下半月》,有删改)

文学社想把此文推荐到学校的“美文推荐墙”上,请同学们一起来开启一场赏美之旅。

(1)、【赏•情节美】一碗馥郁厚实的艾叶饭让“我”魂牵梦萦,请仔细阅读文章,将情节补充完整。

小时候,我缠着母亲做艾叶饭,是为了①

后来啊,我不只想吃艾叶饭,更想②

而如今,我吃的是艾叶饭,品的是③

(2)、【赏•语言美】品味语言可以运用推敲策略(如推敲词语、推敲修辞、推敲描写手法等),请选择合适的策略,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有时夜里陪着母亲扭绳,夜深了,母亲会默默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晒干的艾叶,为我煮仅有的两碗艾叶饭。

(3)、【赏•结构美】中国画有一种画法称为“横云断峰法”,插叙犹如此法,插叙得当,就犹如一抹云雾横断山腰,使文章更加有魅力。请分析第⑨段插叙的妙处。
(4)、【赏•意蕴美】“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艾草的熏香弥漫全篇,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题目“艾草飘香”的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美丽如初》,完成问候题目。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习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儿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户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⑪“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⑫“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⑬“是吗?给我看看。”

    ⑭“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⑮“嗯,是这样的。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⑯“好像有。”

    ⑰“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⑱“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⑲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⑳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钱,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 , 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神圣的遗物

(土耳其)阿齐兹·内辛

    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苏丹却有一个宝库。宝库里珍藏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最最宝贵的遗产。举国上下,人人都用吹嘘祖先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聊以自慰:“尽管我们一贫如洗,起码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这样,他们用自我安慰来填补贫困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

    ②为了保护好这个属于整个国家的圣物,它一直被密藏在苏丹的宝库里。苏丹、首相、大臣,以及宫内所有的文武官员,每年都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名誉宣誓: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个珍贵而又神圣的遗物。

    ③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有一天,苏丹突然想弄清楚,大家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这个圣物,究竟是什么?他通过了40个房门,然后走进第41个房间,揭开了第41个盒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颗光辉灿烂、光芒四射的稀世珠宝!这么珍贵的宝物,苏丹以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见过!苏丹越看越高兴,边看边思索:“如果我把祖先留给大家的这件圣物拿走,归我所有,别人会不会知道呢?”

    ④于是,苏丹把那神圣的遗物从宝盒里拿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把圣物装好以后,突然心里害怕得发抖:“要是有人知道我偷走了圣物,那怎么办呢?”他又想:“如果我把这圣物拿走,在宝盒里放上一块白金,再用红宝石、珍珠母、绿宝石、珍珠、金刚石什么的装饰起来,即使以后别人打开宝盒,也不会知道圣物被人偷走,因为以前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圣物嘛!”他就按他的想法做了。然后把41个宝盒按原样一个套一个地放好,把41个房门一个一个地锁了,最后才离开了宝库。然而,他唯恐自己的诡计被人识破,便把一年一次保卫遗物的宣誓仪式,改为每半年举行一次,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认为他更忠实,从而不会怀疑他偷盗了祖先留下的神圣遗物。从此,每年人们在广场上聚集两次,苏丹带领着臣民举行宣誓仪式,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先留下的圣物。

    ⑤……

    ⑥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从公众之中站出一个人来,他说:“让我们见见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吧,这样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地珍惜它了!”这些话,像爆炸了一枚重型炸弹。苏丹和他的大臣们愤怒地指责这个人是可耻的叛徒、卖国贼。然后,经过一个特殊法庭的审判,他们处死了这个多嘴而又可怜的人!

    ⑦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死者的话已经从一个人的嘴里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他的想法像雪崩似的扩散开来。一天,一个老百姓潜入宝库,拿了宝物,走出来时,被哨兵抓住了。那人手里拿着一个生了锈的罐头盒,那是最后一个盗窃犯留下的国宝代替物。当警卫官看见那个人手里的罐头盒时,大声地喊道:

    ⑧“这不是我们的圣物!”

    ⑨“这不是真的!”宫廷侍从异口同声地说。

    ⑩“这不是我……大臣们也说。

    ⑪“不是!不是!”苏丹看见以后简直发了疯,“不是它!”

    ⑫那个人高高举起生了锈的罐头盒,一字一顿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如果这个不是,那真正的圣物到哪儿去了呢?

    ⑬这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自己偷走遗物、换上赝品以后,又有别的人进行了偷换。他们把那个人逮捕起来,当场绞死以后,又把生锈的烂罐头盒放进宝盒里,盖好41个宝盒,锁好41间房门。但是他们还放心不下,又通过了另一个保卫神圣遗物的法律。根据这个法律的规定,一日三餐,全国公民每顿饭以前,都要举行保卫神圣遗物的宣誓仪式。那些虔诚地宣誓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发誓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的圣物被人反复偷盗,最后已经变成了分文不值的烂罐头盒子!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只狮子王

    ①父亲是个故事大王,我最喜欢他说狮子王的故事。

    ②至于狮子王是怎样走过童年,怎样经历险阻,怎样战胜对手,怎样称霸草原,这些都成为我童年梦境里最美的情节。在我的梦里经常有一只大狮子带领着小狮子奔跑,就像父亲所说的那样,他是狮子王,我就是小狮子。

    ③八岁的时候,迫于生计,父亲要去城里打工。当时这个城市还是我听说过最远的地方——哈尔滨。父亲走后,我就像找不到方向的小船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孤独地漂泊,我第一次尝到父亲不在身边的滋味。

    ④我吵闹着母亲给我讲故事,听着听着居然能够哭出来。母亲问我为什么哭,我很委屈地告诉她,她讲得没有父亲的好。在父亲的嘴里,老狮子王打败鬣狗的惊险令我尖叫,老狮子王跋涉千里寻找希望让我感动,老狮子王的死去让我失望,而小狮子的成长又令我憧憬,这些,娓娓动听。

    ⑤也许是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后来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是从哈尔滨那种地方寄来的。我拿着信封,向村子里所有的小伙伴炫耀,认为那里面装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他们都没有。

    ⑥当拆开信封的时候,未免有些大失所望 , 上面就写着几笔歪歪扭扭的字,也没有落款:“孩子,记住你是一只小狮子,狮子王小时候也是没有爸爸的,他是自己学会奔跑和搏斗的,你也是一样。”由于父亲的“欺骗”,我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狮子王。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⑦高考前一天,我所在的乡镇中学集体包车到县城考试。父亲说好了回来送我,我在校车旁等他。还有五分钟就要开车了,我踮起脚尖四处寻找着父亲,由于天气很热,豆粒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他大概不会来了,我这样揣测着。不一会儿,我听见校车启动的响声,我连忙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挤了进去,抢了一个靠窗户的位子坐了下来。

    ⑧“小北,小北。”我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那声音很着急,是父亲。我把头探出窗外,看见了正在快速奔跑着的父亲。他跑得很快,大风掀翻了他的草帽,他依旧不停地跑,同时嘴里还在叫喊:“小北,小北。”他每叫一下,我的心就颤抖一下。

    ⑨“爸,回去吧。”他也许没有听见我的话,反而越跑越快。司机也发觉有情况便关了油门,父亲逐渐靠近并追上了车子。但是父亲很矮,而车窗却很高,我看不见父亲的脸,却看见一双粗糙的手从下面伸上来,两根手指中间夹着一张红色的钞票。而父亲的一根手指上还包着一层纱布,应该是镰刀割的。

    ⑩“爸——”我激动地叫了出来,但是校车却不给我们任何说话的机会。我努力地把头伸到窗外,看见父亲站在那里离我越来越远,然后他又不停地往回跑。大风把他的衣服吹得鼓鼓的,只给我留下一个奔跑的背影。

    ⑪父亲给我的一百块钱里包着一张纸,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你是一只小狮子,早晚会成为一只狮子王。”

    ⑫我闭上眼,看见一只奔跑的狮子王,那是父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