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六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七)

阅读理解

(甲)月光曲(节选)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资料袋
    贝多芬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即使在双耳失聪时,仍坚持创作。他的《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等许多作品都享誉世界。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乙)二泉映月(节选)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__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我们就能体会艺术之美。读选文(甲),补充下面的图示,并写下你的发现。

填完后,我发现          

(2)、选文(乙)中,读着乐曲旋律的变化及想象,你体会到阿炳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惊喜—平静—悲伤 B、赞美—悲壮—平静 C、怀念—抗争—热爱 D、思念—苦楚—绝望
(3)、皮鞋匠听到《月光曲》产生了美好的联想,那你听到《二泉映月》,会联想到什么呢? 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予以补充。
(4)、联读两段选文及“资料袋”内容,下列“发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发现艺术没有高低之别,没有贵贱之分。 B、我发现贝多芬和阿炳的作品中,都倾注了各自强烈的情感。 C、我发现原来许多艺术的创作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D、我发现所有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一时的即兴创作。
(5)、某电视台节目组想拍摄一档名为“名曲诞生”的栏目。根据两段选文,写一写拍摄建议书。

“名曲诞生”拍摄建议书

曲名

《月光曲》

《二泉映月》

取景场地

莱茵河旁的茅草屋

拍摄角色

阿炳

你最想拍的特写镜头

月光洒在盲姑娘的脸上

我还想拍摄

阿炳跟师父学琴时的场景

举一反三
根据以下任务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任务一:向别人介绍泥人张的技艺如何高超。

任务二:讲讲泥人张是怎样“回报”海张五的。

泥人张(节选)

    ㅤㅤ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ㅤㅤ    ②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一边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

ㅤㅤ    ③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拿泥人张找乐子。他们说的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ㅤㅤ    ④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ㅤㅤ    ⑤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看出捏的是他,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ㅤㅤ⑥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ㅤㅤ⑦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