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宰便镇宰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现代文阅读

易妈妈种树

【A】她叫易解放,旅日华侨。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2000年的一天,噩运降临到易妈妈家,她的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英年早逝。

儿子生前有个想法,大学毕业后回国去,成立一个民间防治沙尘暴组织,在沙漠里种大片大片的树。作为妈妈,易妈妈要帮儿子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回国种树去,到荒漠里种树去”。

塔敏查干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塔敏查干”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易妈妈将种树地点选在了这里。她与当地政府签下了合同:用10年时间,在这片严重沙化的土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110万棵树全部捐给当地村民。

她拿出儿子生命赔偿金的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沙漠植树。2004年4月22日那天,她在沙漠里种下了第一批树苗。

【B】林场负责人听说她是个人出资来沙漠种树的,主动将原本2元一棵的树苗降到了1元一棵。树苗运到基地后,要由马车或吉普车运到沙漠边,这里离种植目的地还有五百米远,只能靠大家的肩膀扛过去,来回一趟得半个小时。易妈妈亲自上阵,弯腰扛起了几十棵树苗。她说:“我必须这么做,大家都是来帮我的,我不起表率作用行吗?”

一棵、两棵,一排、两排,一片、两片……一周左右的时间,易妈妈他们种了2万多棵树。沙漠中种树,缺水是最严重的问题,大家从两三里外的牧民家用脸盆、水桶接水浇树。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春天种了树,易妈妈夏天过去检查。树苗已经长高了,给炎热的沙漠洒下一片清凉。

她着手准备第二批的种植。没有钱,她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一套用来养老的房子。于是,她又一次在库伦旗种下6万棵树。

谁知,这次种下的树大面积死亡,成活率极低。她失望过,也犹豫过,最后,她告诉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悉心研究树苗死亡的原因,最后,干脆在当地住下来,跟当地的村民和专家好好学习种树的知识,怎么选树苗,怎么挖土,怎么浇水、施肥……【C】

几年下来,易妈妈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和快乐。她的精神和大爱感召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植树的队伍。2010年,她提前完成了种植目标——在漫漫沙漠中种下了110万棵树!开始,她只是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在沙漠造林,渐渐地,她感觉到这项事业深远的意义。她说:“从事环保造林事业不仅是对儿子的爱,更让我学会去爱更多的孩子。”同样,她也得到了许许多多孩子的爱,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

2010年的库伦旗,已不再是黄沙漫天的场景。那里有大片的绿树,树中间有农民种下的大豆,小草也爬满了沙丘。曾经消失不见的动物们又回来了,在树林间安家落户。雨水也多了……

【D】树林的边上,当地人给易妈妈的儿子立了块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话:“____”而这,又何尝不是易妈妈自身的写照? 

(摘自《学习报》,有删改)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易妈妈种树的感人故事。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塔敏查干大沙漠的情况

易妈妈的情况

2000年的一天

2004年4月22日

这片土地严重沙化

易妈妈种下

第一批树苗

春天

到夏天

易妈妈亲自上阵,扛树、种苗、浇水

准备种第二批

树苗时

2010年

不再是黄沙漫天的场景,有绿树,有农田,有动物。雨水也多了……

(2)、结合全文内容和情感脉络,“一个母亲悲痛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责任。植树不易,她种下了分量最重的承诺和大爱。”这句话最适合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
(3)、请将文章结尾处的碑文用第二人称补写出来。
(4)、本文中的主人公“易妈妈”和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牧羊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1983年夏天,在杨利伟上高中的时候,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经过严格           (a、挑选  b、选拔  c、推选),成为一名空军学员。

      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以后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988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部队10年间,他安全飞行了1350小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6年初夏,杨利伟参加航天员体检。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是百里挑一,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极端严格。有关专家指出,在飞船上,每增加一克有效载荷就必须付出很多的推力,飞行代价十分昂贵。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身材粗矮一些的人,其脊柱对抗冲击力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几个月下来,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在886名初选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入选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1998年,杨利伟与被选拔出来的其他13人一起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载笔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基础……30多门课程要从头学起。一向不甘落后的杨利伟 愤学习,初来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开始时,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而到后来考试时,他           (a、自然  b、当然  c、居然)得了100分。

     接下来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更为            (a、艰难  b、艰险  c、艰苦)。仅以“超重耐力”训练为例,一个人就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识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苦练加巧练,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10月16日早晨,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迈出返回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杨利伟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在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杨利伟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太空之旅”。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出售欲望的孩子
占保祥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越演越烈,卡尔的欲望愈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庞,他无地自容。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 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的手中。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逃之夭夭。但他的手却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A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
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受到严厉制裁。
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摁下了手印。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加霜。B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 , 问:你奶奶呢?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子。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梁衡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

       ③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一点当了小财主家的儿媳妇。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就是宋徽宗、李后主也不该披那身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龙袍,他们在公务中痛苦地挣扎,还算不错,一个画家、词人终于浮出水面。这是历史的悲剧,但是成才的规律,也是做事的规律。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④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根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但谁又敢说台下的这么多的观众里,当初就没有一个身软如她的人?只是没有人发现,自己也没有敢去想。

       ⑤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你要描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描写一种形状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形容词。”那么,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我”,记住,一定是“唯一”,余皆不要。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

       ⑥建国后,初授军衔,大家都说该给毛泽东授大元帅。毛说,穿上那身制服太难受,不要。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虚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⑦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 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 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遭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⑧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

(选自《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

怀念方令孺老师

林非

①我永远记得方令孺老师,庄严地站立在紫红色的讲台上,开口说话的时候,就露出了和蔼的笑容。那一双晶亮的眼睛,射出了多么热烈的光芒。她正在评点一位同学的作文,称赞他将自己乘坐火车时的见闻,描写得如此的活灵活现,接着就欣喜地朗诵起其中的一段文字来。

②我惊讶地张望着她,怎么能够将学生的一篇习作,记忆得这样牢固呢?昨天的夜晚时分,她肯定是坐在灯光下,反复地阅读和琢磨,辛苦地准备着讲课的内容。为了提高大家写作的水平,她竟会付出如此巨大的劳作!我又瞧了一眼左右的同学,发现他们跟我一样露出惊讶的眼光。

③我瞧着这位像母亲一样仁厚和慈祥的老师,感激她如此的关心我们,希望我们都学习好写作的课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长年累月地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④记得有一回,当她跨上狭长的讲台,瞅见黑板上还没有擦去的许多粉笔字,赞赏地点起头来,大概是喜爱这字迹的工整罢。一位值班的同学,很歉疚地离开座位,迈开大步奔了过去,赶紧拿起刷子,快速地擦拭起来。

⑤我听到了方老师轻轻地叮咛他,“慢慢擦,写得多好的字!”

⑥50多年的光阴,早已经悄悄地流逝,方老师也于20余年前病故了,可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课堂里,听她讲课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一样。

⑦那时候多少次在校园里碰见她的时候,她总是笑眯眯地询问我和几位一起走路的同学,功课学习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一直说到晚饭的钟声响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跟她告别。

⑧我还跟几位喜欢写作的同学,拿着各自刚写成的文章,恭恭敬敬地走进她的客厅。她一面满脸笑容地招呼我们,坐在矮小的沙发上,一面就拿起我们递上的稿子,戴上金丝镶边的眼镜,匆匆地阅读起来,看完了一页,就平整地摊放在桌子上。全部看完了之后,挨个儿地跟我们讨论起来,指出哪里写得很好,哪里还有毛病,询问我们能否接受她的意见?

⑨怎么会不能够接受呢?简直是一种醍醐灌顶似的感觉!梁实秋在《方令孺其人》这篇散文中,叙述过方老师爱书如命的故事。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方老师才能够成为一位诲人不倦的教授。这时,方老师瞧着我们欢天喜地的模样,她走到厨房里,端出了一盘橘子,要我们一边品尝,一边说话。

⑩因为太喜爱和钦佩方老师的缘故,我就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寻觅到了她的散文作品,和几位同学轮番地阅读起来,还尝试着领会她清新蕴藉、亲切睿智和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等到听完了刘大杰老师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之后,我又浏览了大量有关的作品,有了这样初步积累的知识,就敢于在同学中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认为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之后,在描摹滁州风景的散文作品中间,就要算方老师撰写的《琅琊山游记》,挥洒得最细腻和迷人了。

⑪当然最使我怀念的,还是方老师那种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和诚心诚意地爱护学生的高尚品格。从我大学毕业之后,她还始终关心我的工作,几次晤面的时候,都详尽地指点着我。直到她病逝前不久,我还收到过她探讨散文创作的来信。

⑫巴金在《怀念方令孺大姐》这篇散文中说过,“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因此在自己的记忆中“永远不会褪色”。

⑬善良、热心和高尚的老师,当然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