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于2022年4月25日在北京落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现场的全民阅读成果展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15.7亿元,增长率达18.23%,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已由2010年的0.73本增长至2021年的3.30本。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在阅读形式偏好方面,电子阅读形式使用度高达96.81%,同时电子阅读中用户阅读2小时以上的占比57.97%,电子阅读已成为当下的主流阅读方式。

近年来,中国数字阅读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总量超40万,呈现出多地区、多语种、多题材、多类型、多模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书写和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领域从业人员感到,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数字阅读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选自新华网2022年4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阅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等,均大有裨益。

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学家曾说,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全小学校长谢红芬常常在周末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对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书,就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数量还很少。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保障他们阅读的权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在某个固定时间段,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展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此外,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也应强化配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快乐阅读博览群书、积累学识、增长才干、涵养道德、坚定理想,根据“喜迎二十大 水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安排,2022年4月23日,在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联合国家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成长与担当”网络主题直播活动。

从选书到读书,从阅读到写作,从个体到社会,从品书到荐书,直播活动不仅有力引导了广大青少年认知阅读的意义、找到阅读的乐趣,掌握科学的方法,还为他们推荐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等一批优秀的出版物,送出了一批优秀图书、文创和阅读器。不到两个小时的直播,有近300万人次收看互动,很多网友表示,将在阅读中汲取知识与力量,书写更出色、更全面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阅读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未来可期。 B、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大有好处。 C、在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并不缺乏书籍,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 D、国家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网络主题直播活动在青少年阅读的认知、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2)、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的数字化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概括。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这一问题,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举一反三
最近,Sora 火爆全球。班级同学搜集相关资料,打算在校报上开设一期专栏, 请你协助完 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清澈灵动的眼眸、活泼可爱的萌宠、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熙熙攘攘的夏日街区、充满科技 感的魔幻都市……这段场景逼真、色彩丰富、氛围浓厚的短视频,全部由人工智能系统制作生 成。

2024 年 2 月 15 日(美国当地时间)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OpenA I 正式对外发布首个 视频生成模型 Sora。根据 OpenA I 官方介绍, Sora 能根据文字指令, 创作长达 60 秒的视频,视 频包含多角度镜头,不仅能够生成具有连贯性的场景,还能够模拟复杂的场景和角色表情,为视 频增添更多细节和想象力。

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注明 A I 生成, 自己完全分不出真假。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 隆·马斯克也感叹: “人类认赌服输。”

Sora 是继 2022 年 OpenA I 推出 ChatGPT 这一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之后 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巨大突破。它的问世不仅标志着视频内容生成技术迈向新阶段,也为娱 乐、广告、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比如,在娱乐行业中,较之于传统的 视频拍摄,创作者可以利用 Sora 快速生成具有创意的短视频,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观影 体验。

(改编自 2024-02-20 央视新闻)

【材料二】

据前 OpenAl 研究团队负责人 Jeff C lune 预测,有 30%的机会在 2030 年借助 A I 实现 50% 的人类工作自动化。而据麦肯锡的预测, 到 2030 年,中国将至少 1.18 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 代,其中 700-1200 万人需要转换职业, 特别是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 而 ChatGPT、Sora 等的出现,让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结构性、强规律性的工作岌岌可危。随着 机器数据采集量越来越大,计算整合能力越来越强,A I 在未来还会拓展到医疗、法律、体育、 编程、电商营销、虚拟人表演、陪护老幼人群等具体生活应用场景中。

那么, 从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 A I 取代?

A I 不具备进行创造、构思以及战略性规划的能力。尽管 A I 非常擅长针对单一领域的任务进 行优化,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但它无法选择自己的目标,无法跨领域构思,无法进行创造性 的思考,也难以具备那些对人类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识。

A I 没有“同情”“关爱”之类的“感同身受”的感觉,无法在情感方面实现与人类的真正 互动,无法给他人带去关怀。尽管目前科研人员已经致力于改进 A I 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但人类 在需要情感互动的时候, 仍然很难从一个机器人的身上得到心里所期待的真心的关怀,收获心灵 上的慰藉。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够“人性化”, 缺乏“同理心”。

图一 智力型工作被 A I 接管的二维图,横轴代表职业所需的创造力,纵轴代表职业所需的社交技能。

(节选自《AI 未来进行时》,有删改)

【材料三】

在今年 1 月的美国民主党初选投票前,部分选民接到“美国总统拜登”来电,随后初步调查 显示,这些来电中的声音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许多专家表示, 各国的选举进程面临着被人工智能严重扰乱的风险。 360 公司创始人周鸿祎指出, 文生视频的“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引发欺诈问题。

未来已来, 人类与 A I 的健康协同合作将成为 21 世纪的重要命题。首先应当加快制定和完善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 A I 技术的合法应用范围、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同时, 构建 一个严格的伦理框架, 规范 A I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行为, 以确保技术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相一致。 最后, 建立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并加强信息真实性的监管也至关重要。

(改编自 2024-3-3 中国纪检监察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用“小球”载起“大国梦”

①严开祺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和团队研制出能抵挡万米深海压力的新型浮力材料,为深海征程贡献青春力量。这个国庆假期,严开祺和团队对刚刚取样回的深海浮力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和数据采集。深潜器在水中上下自如,浮力材料功不可没,“奋斗者”号结构中七成为浮力材料。一瓶看上去像是牛奶的物体其实是由100亿颗固体的空心玻璃微球组成,它们的直径和人的头发丝直径差不多,空心玻璃微球和聚合物基材组合在一起便成为耐高压的浮力材料。

②服务大国重器,严开祺要保证每一颗微如发丝直径的玻璃微球都稳定可靠,他要挑战的是让“奋斗者”号顶得住万米深海的压力,这个压力相当于2000多头大象压在人的身体上。历经数千个调整参数,从头再来。为了检验实验室结果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差异,严开祺还三次前往海南,在海上漂了40多天,收集到实验关键数据。为了国家需求敢于扛下难题,是求学时期的严开祺就在心中埋下的“种子”。日夜的奋战,其间,面对玻璃微球抗压实验两年的停滞期,严开祺和团队没有放弃。

③从参与“深海勇士”号的浮力材料的研发,到担当“奋斗者”号结构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严开祺一次次接受挑战。在他看来,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科研挑战,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

(选材自人民网,有删减)

【材料二】

唐胜杰:圆梦“天宫”最年轻的航天员

①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任务的分别是:重返太空间隔时间最短的指令长汤洪波、实现飞天梦想最年轻的航天员唐胜杰、既会开坦克也能驾飞机的航天员江新林。

②1989年12月,唐胜杰出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庄。母亲除了照顾孩子们外,还一年四季在农田里忙碌。只有到了农忙时节,在县城工作的父亲才能请假回家帮忙收割庄稼。目睹母亲的辛劳,年幼的唐胜杰放学回家总是先干农活,个头还没有毛驴高的时候,他就已经会扶犁耕地了。

③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离家很远。6岁的唐胜杰挎着帆布书包,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路上,书包里除了书和作业本之外,还有几块高粱馍,那是他的午餐。唐胜杰的家乡一直就有从军报国的传统。从小受两个当兵的堂兄影响,参军入伍一直是唐胜杰的梦想。

④高三那年,空军飞行员招录,他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上百项严格体检和层层筛选后,如愿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⑤2020年9月,经历过几次选拔失利后唐胜杰再次报名,这次终于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实现了从天空到太空的梦想升级。

⑥专业技能训练是唐胜杰的强项。打小,他的动手能力就很强,家里买来一个新电器,他都要拆开捣鼓一遍,以至于后来村里谁家电器坏了都找他修理。因此,每每遇到操作性的课程,唐胜杰都很兴奋。就拿失重水槽训练来说,虽然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五六个小时,上肢要进行大量操作,训练结束后累得手握不住筷子,他也乐此不疲。

⑦两年的刻苦训练使他拿到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2022年6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国家召唤,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

(选材自央视网,有删减)

材料三】

亚运中的青春风采

①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除了激烈的比赛,各个场馆的现场音乐秀频频出圈引发关注,被网友们评为“没有一首曲子是白放的”。而音乐背后的体育展示团队还被亚组委官方点赞:年轻人更懂年轻人!10月1日夜晚,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团体决赛在滨江体育馆举行。当中国男团大比分0比2落后印度时,赛场响起了一首鼓励逆流而上、不放弃的歌曲《逆战》。关键时刻,中国运动员李诗沣顽强拼搏,在一度落后的局面下奋起直追,为中国男团扳回一分。最终,中国男团以总比分3比2逆转战局,战胜印度队,夺得金牌。男团拿下决胜局的瞬间,一首《我爱你中国》,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②为了呈现精彩的场馆音乐秀,体育展示团队不只紧扣竞赛本身,也围绕参赛的各代表团和出场选手的特点做足了功课。在亚运会男篮B组中国香港队对中国台北队的比赛中,体育展示团队在中场休息时间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动人的旋律立即引起全场共鸣,现场观众能够齐声合唱的这些。

③而除了传递青春力量的音乐,体育展示团队中还包括评论员、中英文播报、导演、啦啦宝贝等各类分工,观众在现场听到的比赛信息播报、比赛解说、现场互动,包括开赛前的灯光秀,都来自这个团队。这些年轻人们用富有创意的行动,让观众在观赛中与亚运心心相融,也得到了亚田联主席达兰的高度肯定。首先就是灯光秀令人震撼,其次对于全场观众的鼓舞,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大家的欢呼不仅针对中国运动员,更是在支持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科研挑战,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多的展现机会,面对国家需要,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不负时代。

(选材自央视网晚间新闻,有删减)

阅读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出彩“ 90后 ”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说起“90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在脑海里描摹出一幅“素描像”,有人说他们有个性、爱时尚、追新潮,也有人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 ”的标签。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去年10月份,在江苏卫视竞猜答题节目《一站到底》的舞台上,穿着白色衬衫和花色裙子的吉林女孩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凭借不俗表现收获观众的无数喝彩。但如果不去关注她的左臂,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看出她在优异表现之外的特别之处。

   “我一直都觉得我跟正常人是一样的,甚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有时候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1992年,张超凡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一出生就没有左臂,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鞭策她成长为一名“美少女战士”。小学在报名参加吉林省速滑比赛时,为了不被分到残疾人组,张超凡故意在棉衣左袖口套上了棉手套。最终,她拿到了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的冠军。直到她站上领奖台,周围人才惊讶地发现,她左袖管里是空荡荡的。收获第一个冠军后,张超凡渐渐体会到母亲那些话的含义:“超凡,其实你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而已。如果你自己努力,你就会变得很优秀,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别人也都会觉得是独一无二的,就不会有人说你很奇怪了。”

    就这样,张超凡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让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大学毕业后,张超凡创办了东北首家国学馆。这让她身上又多了一个称谓——“90后”美女校长。

   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从学业走向创业,张超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这是张超凡正在创作的一本书的书名。她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青年人或者是给有梦想的人一些激励、鼓励。

    同样是1992年出生的“90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潘曜还没有走上社会,仍在象牙塔里学习。不过,潘曜却有着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有过的经历。用别人的话说,他曾到过地球的最南端,给南极做过“CT”。

    为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潘曜也加强了体能训练。2015年4月,机会终于降临——太原理工大学获得一名南极科考名额。凭借全面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潘曜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带着1.5吨仪器设备奔向了南极。但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 ,还经历了—30℃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他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

    潘曜在此次科考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极中山站到昆仑站的300米深冰盖进行内部结构的精细化探测,而光是设备安装就让潘曜的手指吃尽了苦头。

    “我们一共有7套设备,最难装的一套是在昆仑站,也就是南极最高点那个地方安装的那一套。那套设备应该是300多斤,螺丝也比较多。它主要有个问题就是螺丝比较小,拧的话拿厚手套不好拧,得拿薄手套甚至是光着手拧。光手拧就容易粘住,很冷的时候手碰到金属的东西就直接粘上去了。”潘曜说。

    在极昼、极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潘曜时刻要关注雷达和冰雪监测仪的工作情况,每晚还要抱着四块25公斤的电池去发电舱为设备充电,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潘曜表示,中国南极科考队经历了158天的考察,第一次获取冰盖以下0到10米深的温度数据。那些冰川学家就可以据此推演冰盖积累的整个过程。

    潘曜说,应该是我们扛起祖国发展大梁的时候了。希望每个人无论是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或者是在某些地方做些平凡、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如今的“90后”生活在更为优越的条件下,这不应该成为标签化的借口,反而应该是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身上闪耀的属于这代人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为出彩的“90后”点赞! (节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搭子社交”深受年轻人推崇,引发热议,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

    “搭子”即“搭档”。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搭子社交”主打的就是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搭子社交”不用像亲朋好友一样需要刻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感情,双方只需要完成相同的目标或者是谈论相同兴趣和爱好即可。而且,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搭伙”、随时“散伙”,相互陪伴,又互不打扰。当然,安全是所有“搭子社交”首先要确保的。

    某社交软件发布了《2023年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以下是部分内容:

    

    资料二:

    “搭子”虽主打精准陪伴,但也存在“踩雷”风险乃至安全风险。专家建议,找“搭子”首先应保证安全。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找“搭子”,如有找“搭子”的需求,可在校内平台等安全系数高的平台上找;防止陷入诈骗陷阱,与陌生人互动涉及人身安全问题,需保持警觉。另外,谨防过度依赖“搭子社交”。

    石家庄某中学的小颖回顾了自己找“搭子”的经历,她说,五一假日期间她很无聊,想找人一起玩,便请爸爸帮她在小区的联络平台上发布了“找搭子”的社交帖,写清楚自己的要求。有人回应后,她对“搭子”进行了了解,仔细甄别、筛选。找到合适的“搭子”后,她们痛快地玩了一天,逛公园、去图书馆看书、看电影、看落日……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和治愈。直到现在她们还隔三岔五约着一起参加活动等。她们不仅是同小区的邻居,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另一位大学生小邹则在找“搭子”时有过不好的体验。他说刚开始与“搭子”在线上聊时,对方显得非常活跃,可是一起活动时,对方没有和他进行任何互动,对自己爱搭不理,让他感到非常尴尬。

    资料三:

    “搭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对孤独感的自我保护。在一档人物访谈节目中,某社会人类学教授精准概括了社交分层:个体本来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紧张矛盾关系,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整合在一起的,可现在是断裂的。也就是说,个体总是自己跟自己玩,和集体之间出现断层。“搭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断层,它使我们融入集体,但并没有完全融入,因为弱关系无法建立牢固的纽带,随时可能再次断裂。所以最终呈现出这样的局面:“搭子”缓解了我们脱离集体产生的孤独感,但也只是缓解,我们和集体间的关系仍然是断裂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材料二:

    微短剧,不但具有短视频的时间消耗成本低、娱乐性强的特点,还具有长视频在剧情方面的优势,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人说,观看一集微短剧,只需要用点个外卖或者坐几站地铁的时间。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完一段完整的故事,这样的形式很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所以能够迅速占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间隙。

近一两年,《虚颜》《念念无明》《逃出大英博物馆》《东兰雪》《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微短剧有良好的表现。比如短短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得观众集体“破防”。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泱泱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也触动了民众对于那段晦暗、屈辱历史的悲怆记忆,可谓笑中有泪,悲欣交集。该剧由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三集总时长不过20多分钟。

    材料三

    近年来,科幻微短剧创作快速发展。然而,科幻微短剧在数量提高的同时,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口碑好、有影响力的出围之作少之又少。有的作品偷换概念,披着科幻题材的外衣,讲述奇幻、架空、穿越的故事,剧情经不起推敲,设定不符合常理。有的作品想象力匮乏,又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是将科幻当成吸引眼球的背景或元素。有的作品为了炫技,在短小篇幅中架构平行世界、虫洞等过于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使剧情信息量过载,出现故事时间与空间错乱,现实与虚拟杂糅等问题。有的作品过分强调强情节、大反转,导致叙事混乱,思维跳跃,逻辑不通,使观者不知所云。还有的作品特效和道具粗糙劣质,使科幻场景充满塑料质感,让观众很难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凡此种种,遭到观众诟病,导致科幻微短剧很难突破固有圈层,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引发受众关注。

    材料四

    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形成了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网络微短剧野蛮生长的态势。

    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广电总局对网络搬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建立双周报送处置数据机制和定期发布公告机制。2023年3月至今,督导抖音、快手、腾讯、B站、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此外,还建立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要求网络视听平台切实担好主体责任,对发现的违规网络微短剧及时上报,汇总纳入“黑名单”,并向全行业通报,督导全网平台及时下架,推动共同参与治理,切实防止防范违规网络微短剧转移阵地、转换马甲播出。

阅读

从昆明到西伯利亚:六千里人鸥情

庞明广  王墨盈  何春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水杉林,洒在滇池宽广的湖面上时,张利云已经骑着电动车,载着满满一大袋鸥粮来到岸边,与来自远方的“老朋友”红嘴鸥准时相会。

    滇池是中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也是红嘴鸥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每年10月,数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向南飞越约3000千米,来到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滇池水域越冬,直到次年3月,才陆续返回北方繁殖后代。

    张利云是一名红嘴鸥义务监督员。在红嘴鸥越冬的日子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带上鸥粮,到滇池边投喂红嘴鸥,引导游客文明观鸥。

    “啊呜、啊呜……”张利云刚发出几声“暗号”,数百只红嘴鸥便从远处成群结队飞来。连续9年投喂,他和这群“老朋友”早已十分默契。

    “红嘴鸥能听出我的声音,别人喊就不一定管用。”他颇为得意地说。昆明人与红嘴鸥的缘分,始于1985年的一次邂逅。这年冬天,红嘴鸥第一次大规模造访春城。“当时红嘴鸥还很胆小,不敢靠近人类,但市民对它们非常热情,把自己吃的油条、馒头拿来投喂。”昆明鸟类协会名誉理事长王紫江说,初次相遇,昆明人就让这群“陌生来客”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介绍,昆明市不仅开发生产红嘴鸥专用饲料,还为保护红嘴鸥出台了地方法规。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赵雪冰说,红嘴鸥成为昆明的常客,这也是滇池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的标志。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滇池湿地共有175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达14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介绍,近年来,为提升滇池生态环境,昆明市大力推进滇池周边湿地建设,建成以湖滨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犹如一条由绿宝石串联而成的项链,把滇池装点得生机勃勃,也为红嘴鸥等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研究显示,每年冬季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约4万只。它们结束越冬后,会飞往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进行繁殖。有的红嘴鸥甚至能一直飞到俄罗斯维柳伊河河畔。

    为了解红嘴鸥的种群结构、生活习性,王紫江等科研人员追随红嘴鸥迁徙轨迹,最远到达过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

    “候鸟无国界。在迁徙期间,这些自由飞行的美丽精灵,往往会穿越多个国家,因此,保护候鸟需要相关国家共同努力。”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冰岩带生物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玛丽亚·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据她介绍,在迁徙鸟类保护领域,中俄签署多项双边和多边协议,有效追踪候鸟迁徙过程并实施保护。“两国专家密切合作,及时交换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数据,这有助于全面了解相关物种情况,并适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跟踪保护。”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在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候鸟数量不断增加。”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监管局局长顾问阿米尔哈诺夫说。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中国政府和民间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弗拉基米尔采娃说,尽管中国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国度,候鸟总能找到足够多的地方越冬,与当地人和谐共处。

     在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内,有一尊铜像格外引人瞩目:倚石而坐的老人,深情注视着红嘴鸥;几只小鸥在他身旁扇动翅膀,好似在回应老人的关爱。塑像中的老人名叫吴庆恒。老人在世时,每到冬天,几乎每天都会步行10多千米,到湖边投喂红嘴鸥;每月300多元的退休金,一半多都拿来给红嘴鸥买食物。

    如今,“海鸥老人”已去世20多年,他和红嘴鸥的故事,被写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人与红嘴鸥的动人故事,仍未完待续。

(选自2024年3月21日“新华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