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从昆明到西伯利亚:六千里人鸥情
庞明广 王墨盈 何春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水杉林,洒在滇池宽广的湖面上时,张利云已经骑着电动车,载着满满一大袋鸥粮来到岸边,与来自远方的“老朋友”红嘴鸥准时相会。
滇池是中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也是红嘴鸥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每年10月,数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向南飞越约3000千米,来到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滇池水域越冬,直到次年3月,才陆续返回北方繁殖后代。
张利云是一名红嘴鸥义务监督员。在红嘴鸥越冬的日子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带上鸥粮,到滇池边投喂红嘴鸥,引导游客文明观鸥。
“啊呜、啊呜……”张利云刚发出几声“暗号”,数百只红嘴鸥便从远处成群结队飞来。连续9年投喂,他和这群“老朋友”早已十分默契。
“红嘴鸥能听出我的声音,别人喊就不一定管用。”他颇为得意地说。昆明人与红嘴鸥的缘分,始于1985年的一次邂逅。这年冬天,红嘴鸥第一次大规模造访春城。“当时红嘴鸥还很胆小,不敢靠近人类,但市民对它们非常热情,把自己吃的油条、馒头拿来投喂。”昆明鸟类协会名誉理事长王紫江说,初次相遇,昆明人就让这群“陌生来客”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介绍,昆明市不仅开发生产红嘴鸥专用饲料,还为保护红嘴鸥出台了地方法规。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赵雪冰说,红嘴鸥成为昆明的常客,这也是滇池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的标志。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滇池湿地共有175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达14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介绍,近年来,为提升滇池生态环境,昆明市大力推进滇池周边湿地建设,建成以湖滨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犹如一条由绿宝石串联而成的项链,把滇池装点得生机勃勃,也为红嘴鸥等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研究显示,每年冬季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约4万只。它们结束越冬后,会飞往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进行繁殖。有的红嘴鸥甚至能一直飞到俄罗斯维柳伊河河畔。
为了解红嘴鸥的种群结构、生活习性,王紫江等科研人员追随红嘴鸥迁徙轨迹,最远到达过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
“候鸟无国界。在迁徙期间,这些自由飞行的美丽精灵,往往会穿越多个国家,因此,保护候鸟需要相关国家共同努力。”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冰岩带生物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玛丽亚·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据她介绍,在迁徙鸟类保护领域,中俄签署多项双边和多边协议,有效追踪候鸟迁徙过程并实施保护。“两国专家密切合作,及时交换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数据,这有助于全面了解相关物种情况,并适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跟踪保护。”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在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候鸟数量不断增加。”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监管局局长顾问阿米尔哈诺夫说。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中国政府和民间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弗拉基米尔采娃说,尽管中国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国度,候鸟总能找到足够多的地方越冬,与当地人和谐共处。
在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内,有一尊铜像格外引人瞩目:倚石而坐的老人,深情注视着红嘴鸥;几只小鸥在他身旁扇动翅膀,好似在回应老人的关爱。塑像中的老人名叫吴庆恒。老人在世时,每到冬天,几乎每天都会步行10多千米,到湖边投喂红嘴鸥;每月300多元的退休金,一半多都拿来给红嘴鸥买食物。
如今,“海鸥老人”已去世20多年,他和红嘴鸥的故事,被写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人与红嘴鸥的动人故事,仍未完待续。
(选自2024年3月21日“新华网”)
问题探究 | 这么多年,红嘴鸥为什么会坚持选择飞越近3000千米的路程,来到昆明越冬? |
探究一:地理因素 | ① |
探究二:人为因素 | 昆明市民爱鸟护鸟,让红嘴鸥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喜爱;② |
〔材料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情况
亚运 会场馆 | 数量 | 新建 | 改建、临建 |
56 | 12 | 44 | |
亚残运 会场馆 | 数量 | 独立改建 | 与亚运会兼用 |
19 | 2 | 17 |
〔材料二〕
6月 2 日,第 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交易电量情况如下:
2022年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情况
年份 | 交易电量(千瓦时) | 节约标煤(吨) |
2022 | 2.27 亿 | 76320.9 |
2023 | 3.94亿 |
“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目前国内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及风能为主。”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庄主任表示。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材料三〕
10日,记者从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各类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和 100%安全无害处置。浙江也正全力将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李副处长介绍,“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这次亚运会的“主色调”,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彰显出绿色“无废”理念。
(选自“杭州 2022年第 19届亚运会官网”,有改动)
〔材料四〕
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亚运吉祥物的生产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杭州一家亚运会特许生产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着一个个低碳版亚运吉祥物。
据悉,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环保,杭州亚组委和生产企业围绕低碳版亚运吉祥物的制作多次沟通探讨,拓思路求创新,甚至拆解玩偶进行分析,寻求更多改良环保工艺的方法。
杭州亚运会的低碳版吉祥物,在面料上采用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相较于传统印花工艺更节能环保。在裁剪上采用“手工+电剪刀”裁剪,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在包装上去掉一些非必要的纸盒外包装,只保留吉祥物组合形象吊卡。其生产企业在用电上也同时采用光伏用电,在屋顶铺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将产生约30万度绿色电力,节约标准煤炭约 88 吨,减少碳排放约 220 吨,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
据介绍,相较于标准吉祥物,每购买一个低碳吉祥物,将为地球减排1500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者步行替代坐车5千米。
(选自《绿色亚运 杭州亚运会“绿”在何处》,有改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