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

从昆明到西伯利亚:六千里人鸥情

庞明广  王墨盈  何春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水杉林,洒在滇池宽广的湖面上时,张利云已经骑着电动车,载着满满一大袋鸥粮来到岸边,与来自远方的“老朋友”红嘴鸥准时相会。

    滇池是中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也是红嘴鸥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每年10月,数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向南飞越约3000千米,来到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滇池水域越冬,直到次年3月,才陆续返回北方繁殖后代。

    张利云是一名红嘴鸥义务监督员。在红嘴鸥越冬的日子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带上鸥粮,到滇池边投喂红嘴鸥,引导游客文明观鸥。

    “啊呜、啊呜……”张利云刚发出几声“暗号”,数百只红嘴鸥便从远处成群结队飞来。连续9年投喂,他和这群“老朋友”早已十分默契。

    “红嘴鸥能听出我的声音,别人喊就不一定管用。”他颇为得意地说。昆明人与红嘴鸥的缘分,始于1985年的一次邂逅。这年冬天,红嘴鸥第一次大规模造访春城。“当时红嘴鸥还很胆小,不敢靠近人类,但市民对它们非常热情,把自己吃的油条、馒头拿来投喂。”昆明鸟类协会名誉理事长王紫江说,初次相遇,昆明人就让这群“陌生来客”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介绍,昆明市不仅开发生产红嘴鸥专用饲料,还为保护红嘴鸥出台了地方法规。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赵雪冰说,红嘴鸥成为昆明的常客,这也是滇池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的标志。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滇池湿地共有175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达14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介绍,近年来,为提升滇池生态环境,昆明市大力推进滇池周边湿地建设,建成以湖滨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犹如一条由绿宝石串联而成的项链,把滇池装点得生机勃勃,也为红嘴鸥等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研究显示,每年冬季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约4万只。它们结束越冬后,会飞往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进行繁殖。有的红嘴鸥甚至能一直飞到俄罗斯维柳伊河河畔。

    为了解红嘴鸥的种群结构、生活习性,王紫江等科研人员追随红嘴鸥迁徙轨迹,最远到达过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

    “候鸟无国界。在迁徙期间,这些自由飞行的美丽精灵,往往会穿越多个国家,因此,保护候鸟需要相关国家共同努力。”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冰岩带生物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玛丽亚·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据她介绍,在迁徙鸟类保护领域,中俄签署多项双边和多边协议,有效追踪候鸟迁徙过程并实施保护。“两国专家密切合作,及时交换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数据,这有助于全面了解相关物种情况,并适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跟踪保护。”弗拉基米尔采娃说。

    “在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候鸟数量不断增加。”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监管局局长顾问阿米尔哈诺夫说。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中国政府和民间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弗拉基米尔采娃说,尽管中国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国度,候鸟总能找到足够多的地方越冬,与当地人和谐共处。

     在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内,有一尊铜像格外引人瞩目:倚石而坐的老人,深情注视着红嘴鸥;几只小鸥在他身旁扇动翅膀,好似在回应老人的关爱。塑像中的老人名叫吴庆恒。老人在世时,每到冬天,几乎每天都会步行10多千米,到湖边投喂红嘴鸥;每月300多元的退休金,一半多都拿来给红嘴鸥买食物。

    如今,“海鸥老人”已去世20多年,他和红嘴鸥的故事,被写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人与红嘴鸥的动人故事,仍未完待续。

(选自2024年3月21日“新华网”)

(1)、下列事件在文中未出现的一项是(  )
A、监督员张利云连续9年在滇池边投喂红嘴鸥。 B、王紫江等科研人员追随过红嘴鸥的迁徙轨迹。 C、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在吴庆恒的身旁翩翩起舞。 D、市民把自己吃的油条、馒头拿来投喂红嘴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通讯,文章讲述了从昆明滇池到西伯利亚,中俄两国人们保护红嘴鸥的故事。 B、第五段加点词“得意”体现了张利云的自豪之感,也表现了他与红嘴鸥之间的和谐相处。 C、第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具体的数字证明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 D、文中多处引用俄罗斯研究员弗拉基米尔采娃的话,使本则新闻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3)、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同学们制作的问题探究表。

问题探究

这么多年,红嘴鸥为什么会坚持选择飞越近3000千米的路程,来到昆明越冬?

探究一:地理因素

探究二:人为因素

昆明市民爱鸟护鸟,让红嘴鸥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喜爱;②

(4)、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新闻标题“从昆明到西伯利亚:六千里人鸥情”的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母 亲 的 心       高仓健(日本)

     井出是我的忘年交之一。那次他带我游览了东信州。那天晚上,他跟我讲起了他那因白血病而突然病逝的母亲——和美女士。

井出刚上小学的时候,和美给孩子们买了两只小猪仔。在寒冷的冬季,小井出和两个妹妹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晚两次将沉重的剩饭桶搬到猪窝。无论多么寒冷、多么辛苦,如果他们没给小猪喂食,妈妈就不让他们吃饭。 凛冽的寒风中,兄妹3人搬着沉重的剩饭桶,妹妹哭着说:“妈妈为什么要让我们干这种事啊?”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的时候,买猪的人来了,领走了已经长得圆滚滚的小猪。井出说,听着小猪呜呜的叫声逐渐远去,他们流下了眼泪。

     几天后,妈妈给3个孩子每人一本存折,卖猪的钱被平均分成3份,存入每个孩子的账户。秋天的时候,妈妈又买了小猪仔,次年春天的时候,胖乎乎的小猪又被卖出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差不多10年。和美通过让孩子养猪这件事,使他们懂得了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珍贵道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父亲只身前往矿山工作,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拉扯着4个孩子。我从小体弱多病,8岁时染上了肺病,差点儿变成了肺结核。为我,母亲操了一倍的心。

      妈妈一部不落的看了我演的所有电影,却从未说过赞扬的话。“看你在雪地里翻滚,真是让我心疼。”信里,她总是会写这样的话。

她看到我手拿大刀、背上刺青的武侠片海报时说,“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注意到了我脚后跟上贴的那块小小的肉色创口贴。

     ​我和女友分手以后,每一年,母亲都会寄来附有简历的相亲对象的照片。她说:“回家时连个迎接你的人都没有,也太可怜了。”“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我可是一直都很受欢迎的哦!”我一这么说,就会听见她说:“傻瓜。”

牙刷的毛一点一点脱落了,母亲还是会一直用,直到最后只剩下手柄。孩子们没有关电灯,母亲总是说“好浪费。”然后关了它。

     “要忍。”这是母亲常常唠叨的一句话,它支撑着我穿越南极、北极、灼热的沙漠以及酷寒的山间。

杂乱的娱乐圈里,我从未走过歪门邪道,只是因为不想让母亲伤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 , 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⑪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①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项是(    )

阅读秦媚毳的《爸爸的胳膊长》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一次在婆婆家吃饭,长方形的餐桌,婆婆把公公的餐具放老远,说,你爸胳膊长,远一点也不妨事。

    ②我不禁笑了,想起来,自己的爸爸也是胳膊长呢——

    ③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好菜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④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⑤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那一年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氤氲,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可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

    ⑥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势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⑦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必然要跟爸爸争抢那最遥远的餐位,哥哥的理由很充分,我个儿比爸高,当然胳膊也比爸长,爸的宝座让我也沾沾。哥哥是不由分说的样子,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他推拥至中间的位置。想是胳膊总是长,一时缩起来不适应,我们发现爸爸夹菜时总是伸长手臂的样子,不禁笑他,爸爸,菜够得到了,不用总是伸胳膊了。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习惯了,你们还是把我的宝座还给我吧!

    ⑧其实也就是哥哥上大学那几年,爸爸总被哥哥拥着坐在中间,等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头,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⑨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 “新人”总是不好意思,要跟爸爸交换场地,不等爸爸答话,妈妈总是抢先道:“你爸胳膊长!”爸爸总是笑,点着头,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在厨房跟正在洗碗的妈妈抱怨:“我的胳膊咋就那么长呢!你总是说我胳膊长——”妈妈数落他:“_________________”看到我进去,他们不争论了,我说:“爸爸,你的胳膊原来是妈妈给你说长的哦!”爸爸像个孩子,竖起他的食指,“嘘——”他制止我,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

    ⑩看着爸爸的样子,我悄悄和妈妈商量,要给侄儿们做个榜样,不能总是因为爸爸胳膊长,就总让他坐边上。妈妈说,你爸自己也不会乐意坐中间。

    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了,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看着儿孙们饕餮 , 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 , “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⑫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⑬如今,小儿10岁了,婆婆还是在说公公的胳膊长;侄儿都读中学了,妈妈也没改变地说爸爸的胳膊长。是不是天底下的公公和爸爸,他们的胳膊都长呢——天下的父母,一样的心呀。 

【注】①饕餮(tāo tiè):贪吃的意思。

阅读

〔材料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情况

亚运

会场馆

数量

新建

改建、临建

56

12

44

亚残运

会场馆

数量

独立改建

与亚运会兼用

19

2

17

〔材料二〕

6月 2 日,第 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交易电量情况如下:

2022年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情况

年份

交易电量(千瓦时)

节约标煤(吨)

2022

2.27 亿

76320.9

2023

3.94亿

“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目前国内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及风能为主。”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庄主任表示。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材料三〕

10日,记者从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各类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和 100%安全无害处置。浙江也正全力将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李副处长介绍,“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这次亚运会的“主色调”,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彰显出绿色“无废”理念。

(选自“杭州 2022年第 19届亚运会官网”,有改动)

〔材料四〕

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亚运吉祥物的生产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杭州一家亚运会特许生产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着一个个低碳版亚运吉祥物。

据悉,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环保,杭州亚组委和生产企业围绕低碳版亚运吉祥物的制作多次沟通探讨,拓思路求创新,甚至拆解玩偶进行分析,寻求更多改良环保工艺的方法。

杭州亚运会的低碳版吉祥物,在面料上采用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相较于传统印花工艺更节能环保。在裁剪上采用“手工+电剪刀”裁剪,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在包装上去掉一些非必要的纸盒外包装,只保留吉祥物组合形象吊卡。其生产企业在用电上也同时采用光伏用电,在屋顶铺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将产生约30万度绿色电力,节约标准煤炭约 88 吨,减少碳排放约 220 吨,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

据介绍,相较于标准吉祥物,每购买一个低碳吉祥物,将为地球减排1500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者步行替代坐车5千米。

(选自《绿色亚运 杭州亚运会“绿”在何处》,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锦囊】

ㅤㅤ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新闻阅读,还可以感受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ㅤㅤ材料一: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ㅤㅤ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

    ㅤㅤ大学生朱欣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校。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2023.4.5整理)

ㅤㅤ材料二:

“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

ㅤㅤ    记者:“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

    ㅤㅤ马世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不少大学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终于救开了,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的推手。

    ㅤㅤ其次,“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挑战24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

    ㅤㅤ最后,“特种乓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以降低旅游成本。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育方账号”2023.5.6整理)

ㅤㅤ材料三:

“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

    ㅤㅤ5月5日,一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7个热门景点,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再也不敢“特种兵式旅游”了。

ㅤㅤ    “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

(根据“腾讯网”2023.5.5整理)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里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情感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我国是世界的非遗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世界非遗名录的1/10在中国。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的历史文化渐行渐远,一些珍贵的民间工艺面临失传。非遗传承需要众人接力。非遗项目和技艺如果只被少数人掌握,非遗失传的风险就会加大。所以,要扩大非遗的影响力,让公众积极参与,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成为非遗的关注者、传承者和实践者,这样才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文明网)

材料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