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宝马雕车香满路,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公路成网、高铁飞驰、轻轨穿梭、邮路畅通……十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金东建设蹄疾步稳。

条条大道,连通南北、纵贯东西。大路通四方,天堑变通途,金东构筑了发展大格局,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交通建设大变迁,见证了金东十年的沧海桑田。

火车开进塘雅,葡萄进了杭州市民的菜篮子

第一次变化,是1932年浙赣铁路塘雅段通车,塘雅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响起火车的轰鸣。

“记得小时候,我们塘雅车站满满当当都人,大伙儿都要从这里坐火车出门。”塘雅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范某年轻时曾在车站做过十余年的装卸工。他说,当时节假日列车上人满为患,就连厕所和行李架上都挤满了人,有数据记载,1984年塘雅火车站旅客流量达6.9万人次,货运达33297吨。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促进了竹园村乃至整个塘雅镇的发展。“当时我们村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银行、税务所、邮电所、供销社、食品商店应有尽有,被称为‘小香港’。”范某指着残存的当时建筑,骄傲又遗憾地说。火车让村里富起来了,也拉近了村庄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头脑活络的塘雅果农便发现了商机——到火车站销售葡萄。“天没亮我们就挑着葡萄去火车站了,车厢里卖不完,我们就到杭州站下车,在街头巷尾叫卖,等葡萄卖完后再坐火车回家。”果农黄某回忆。每年7月到9月,一支上百号人的“葡萄大军”穿梭在金华至杭州的列车上,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后来,经塘雅镇政府沟通,葡萄销售旺季时列车停靠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延长到6分钟,还专门增挂了两节车厢专供果农卖葡萄,为塘雅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火车,塘雅葡萄销往各地,尤其受到杭州市民的喜爱。

1990年,浙赣铁路金华段复线建设全部完成,老火车站低调退隐,塘雅昔日的繁华也在岁月中渐渐沉寂下来。

公路挺起脊梁,铺就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第二次蜕变,是2009年金义快速路和2013年曹塘澧公路的建成通车。两条主干线路贯穿塘雅,形成“十”字框架,挺起了塘雅发展脊梁,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七月骄阳下,条条大道犹如银色的玉带,把人流载进“七彩田园”、载进“木版年画基地”、载进“奇石文化村”、载进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村景区,同时又让塘雅的火龙果、葡萄、奇石、田园风光插上翅膀,飞出塘雅,飞向外地。

当前,G235金义中央大道已经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金华第一路”“不收费的高速公路”的明星道路,给塘雅带来了更大的发展。

轻轨飞驰穿梭,开启未来新生活

第三次蝶变,则是2022年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的通车,全市唯一的轨道交通“大本营”车辆段落户塘雅。

与其他轻轨途经乡镇不同的是,塘雅还承建了轨道交通车辆段,肩负着金华市整个市域轨道交通系统车辆停放、运用整备、定期检修以及日常维修的重担。

独此一家,别无他处,意义和重要性由此可见。更值得一提的是,未来,车辆段上方将出现五六十万平方米的上盖物业。从塘雅车辆段鸟瞰效果图来看,高楼林立,繁花似锦,就是一个长条形的现代化都市街区,几乎看不到轨道和车辆。维保、停车等功能都隐藏在了未来之城的下方。

几年后,塘雅将如东京、纽约、香港等国际都市人流如梭的地铁上盖物业一样,崛起一个绿色低碳、智慧共享、舒适宜居的未来社区之城。这个体量庞大的综合体“航母”,在带来轨道交通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将让塘雅更具国际都市范。

(1)、快速阅读这篇新闻作品,还原下面的提纲。

新闻提纲

三次变化

具体变化

变化结果

第一次

村里富起来了,拉近了村庄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第二次

2009年金义快速路和2013年曹塘澧公路的建成通车

第三次

(2)、新闻作品的题材很多,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读完这篇文章后,小语则认为这是一篇通讯,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在新闻作品之后,记者们往往会写下“记者手记”,请你也来当一回小记者,补写这篇新闻作品的“记者手记”。

小贴士

记者手记也叫记者札记,是指记者在完成新闻稿件后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主要体现记者的所思所想。

记者手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惊人的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返月球——打造“地月经济圈”

①在航天科技发展史中,科学技术与科幻小说相向而行,世界现代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曾担任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她个人的感受是:“未来”已来——自上个世纪“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以后,载人月球探测已经停滞了50年。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竞赛:美国是想建设大本营,俄罗斯想建设月球基地,欧洲则提出“月球村”的概念。

③如今,中国已经开启了“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在2049年前,我国要打造“地月经济圈”。2021年中国航天日期间,中俄两国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概念图,并向全世界宣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联合论证与建设、航天员选拔培训、载荷搭载等多种途径参与项目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

④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探测。未来的“月宫之家”可能会是穹顶状建筑结构,内部是封闭循环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是将人呼出的CO2供给植物,植物再释放O2 , 成为一个大型密闭自循环生命生态系统。

⑤星际移民在月球上吃什么?其实“月宫种植”已经在进行中了。2018年,我国“月宫365”实验获得成功,这是迄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未来,蘑菇和其他叶菜可能是最早在月球上种植的食物。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6月16日消息,中国和俄罗斯在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21)期间公布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

②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6月14日至1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中俄双方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三个建设阶段。

③第一阶段应于2026年至2030年开展,双方将在这一阶段开始联合行动,从月球采样返回,并检验月球科研站指挥中心的有关技术。

④第二阶段应于2031年至2035年开展。其间双方计划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部署用于保障能源、通信和设备运输的系统。

⑤国际月球科研站应在第三阶段全面投入运行。

【材料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故宫文创产品数量超过1万种,____。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文创界的“网红”。“奉旨旅行”行李牌、“迷你故宫小猫猫”摆件等萌系路线产品使得600岁的故宫变得年轻。这一类富于趣味性的卖萌产品是文创产品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文创设计则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如“太和殿脊兽跳棋”将文化元素完美融入产品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故宫文创还强调创意性及功能性。“2020年故宫满汉全席日历”,完美地集宫廷、饮食、民俗文化与日常应用于一体,通过“用”让普通人真实感受故宫的文化气息。

材料二

“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形象设计和博物馆整体文化是统一的。 , 具有明清时期比较繁盛的文人文化传统,所以就一直往这个特色去发展。”文创负责人蒋蒿告诉记者。“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的设计灵感源自博物馆内由江南才子文微明亲自载种的一棵紫藤树,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模仿的“绝版”产品。除了兼顾产品的文化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还注重实用性。例如吴门四家主题元素共开发了41款产品,涉及文具、服装鞋帽、家居装饰品等。创意和美感也是苏博文创产品的追求。“国宝味道之秘色瓷莲花碗曲奇”就是将文物与食品相联系的一款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在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上都能给人带来情感反应。

材料三

在中国经济网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上,几位代表委员分享了购买文创产品的经历,对优秀文创产品的标准发表了看法。苏伯民代表表示,他购买的文创产品都是博物馆根据比较著名的藏品创意开发而成的。“我有世界各地的好几十个文创人偶,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王巍代表说。

什么是优秀的文创产品?安来顺委员说:“文创产品必须和这个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紧密结合,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美感。”贺云翱委员则表示,文创产品要关注大众的需求,做到从“珍藏品”向“生活用品”的转变。“文创产品背后需要一个故事,一件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对于博物馆的一种印象与回忆。”潘路委员如是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

②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③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作业、学生打卡拍照”的网络留言,折射出家长群体对劳动课该“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思量。无论是增加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之实举,还是广开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需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摸索与确立。但从深处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

④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父母们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而是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⑤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有删改)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宁波9月4日电        杭州亚运会火炬4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正式交付。杭州、宁波等11个地市代表共同接受火炬。2000多把火炬将装车运往各地市,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准备就绪。

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是亚运会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历经两年研发制造。鉴于火炬传递期间要保证圣火持续燃烧,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都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据介绍,“薪火”从根源上实现了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能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8级大风和大雨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为了确保火炬燃烧的稳定性,生产团队还围绕自主研发的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四大燃烧技术,开展了燃烧系统专项突破。测试人员累计编制试验指导书26份,出具测试报告超60份,先后突破了工艺、材料、生产等多项技术瓶颈。

火炬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薪火”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炬基以八条水脉喻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喻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

“薪火”出火口设计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延展物资还有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盆、火种灯、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浙江省11个地市传递后返回杭州,整个过程将由2000多名火炬手接续完成。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诺贝尔奖是永恒的热点话题,网上报道纷繁复杂。我校初二年级打算举办一场以“如何更理性地阅读新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瑞典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因利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打破了贝尔不等式,获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材料一

科学网2022-10-04  17:54  阅读量:10万+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进行了纠缠光子的实验,确立了对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材料二

诺奖之于中国:如何实现从跟跑到超越

澎湃新闻2022-10-5  21:56  阅读量:1.6万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三位物理学家虽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特别为之欢欣,因为:在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背后,有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作为安东·塞林格的学生,也是其研究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潘建伟院士参与开创量子信息物理学这个重要研究领域。颁奖委员会提及的潘建伟导师安东·塞林格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潘院士分别是其中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两篇文章的第二作者。

中国科学界正举全国之力,编小与世界科学珠峰的距离。伴随国力快速崛起,科学硬实力从跟跑渐渐赶超,有的领域进入并跑的态势。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贡献。

不过,话又说回来,诺奖并不是检验科学家成就的唯一标准。科学的本真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追问和探求,出于对知识和真理的好奇和发掘。至于得不得奖,倒在其次。更何况,诺奖并不能代表对人类科学的终极评价。很多重要的学科领域,诺奖并没有做到“阳光普照”,比如十万分重要的数学和哲学。还有不少“被遗忘的角落”,也在诺奖的光圈之外。因此,我们在关注诺奖的时候,小心被其强光灼伤了眼睛。

材料三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中国”的!

网际世界 2022-10-11  18:19

阅读量:3.3万

十一期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出炉。你猜,全世界最激动的地方是哪?没错,是中国。本届诺贝尔奖一半以上获奖者都是“中国”的!

先说文学奖:

安妮·埃尔诺虽然是位法国女作家,她的真实身份却是: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获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再说化学奖:

夏普莱斯教授是梅开二度。

他虽然出生于美国,就职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

同济大学

最后说物理学奖:

其中一位叫安东·塞林格,表面上来自奥地利,然而其实际身份却是:

“量子物理”成大赢家!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

南京大学

蹭热度,我们第一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