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

诺贝尔奖是永恒的热点话题,网上报道纷繁复杂。我校初二年级打算举办一场以“如何更理性地阅读新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瑞典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因利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打破了贝尔不等式,获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材料一

科学网2022-10-04  17:54  阅读量:10万+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进行了纠缠光子的实验,确立了对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材料二

诺奖之于中国:如何实现从跟跑到超越

澎湃新闻2022-10-5  21:56  阅读量:1.6万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三位物理学家虽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特别为之欢欣,因为:在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背后,有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作为安东·塞林格的学生,也是其研究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潘建伟院士参与开创量子信息物理学这个重要研究领域。颁奖委员会提及的潘建伟导师安东·塞林格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潘院士分别是其中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两篇文章的第二作者。

中国科学界正举全国之力,编小与世界科学珠峰的距离。伴随国力快速崛起,科学硬实力从跟跑渐渐赶超,有的领域进入并跑的态势。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贡献。

不过,话又说回来,诺奖并不是检验科学家成就的唯一标准。科学的本真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追问和探求,出于对知识和真理的好奇和发掘。至于得不得奖,倒在其次。更何况,诺奖并不能代表对人类科学的终极评价。很多重要的学科领域,诺奖并没有做到“阳光普照”,比如十万分重要的数学和哲学。还有不少“被遗忘的角落”,也在诺奖的光圈之外。因此,我们在关注诺奖的时候,小心被其强光灼伤了眼睛。

材料三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中国”的!

网际世界 2022-10-11  18:19

阅读量:3.3万

十一期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出炉。你猜,全世界最激动的地方是哪?没错,是中国。本届诺贝尔奖一半以上获奖者都是“中国”的!

先说文学奖:

安妮·埃尔诺虽然是位法国女作家,她的真实身份却是: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获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再说化学奖:

夏普莱斯教授是梅开二度。

他虽然出生于美国,就职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

同济大学

最后说物理学奖:

其中一位叫安东·塞林格,表面上来自奥地利,然而其实际身份却是:

“量子物理”成大赢家!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

南京大学

蹭热度,我们第一名!

(1)、请给阅读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2)、对照【事件回顾】,结合阅读材料一,简述消息的特点。

“OPVL”是引领我们辩证思考的有效工具。看到一则新闻,可按照顺序追问:这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新闻?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哪里?有哪些局限?

(3)、在讨论新闻阅读策略时,小实推荐“OPVL”分析法。请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根据提示,补全思维导图。
(4)、讨论会后,请你用“OPVL”分析法中的四个追问来评价下面这则新闻微评论。

“最美教室”真的美吗?

我校德育处开展主题为“最美教室”的评比活动。有些班级积极参与,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而本班却以“最美教室”应本着“内在美才是真的美”的原则,主抓软环境,注重学生的精神面貌更甚于硬环境的装扮。但评委们仍然认为不够“美”,没有给予公正的评价。

“最美教室”怎样才算真的美?我认为“最美教室”应“美”在学生,评比不应注重形式美。而学校金校长却认为最美教室应在注重布置教室美化的过程中,使美从学生内心生长,这才是真正的美。

(东阳市求真中学八年级某同学)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我国沙漠、戈壁、荒漠面积广阔,呈一条弧形带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

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等是沙漠、戈壁、荒漠的主要成因,因此“沙戈荒”地区也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

未来,“沙戈荒”地区将形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基地,将中东部地区的用电需求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以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选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2023年3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能不能把防沙治沙和光伏产业结合起来?科研工作者改进光伏面板,将其大片布置在荒漠化土地上,像遮阳伞一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在板下种植优质牧草和灌木,在板间养殖牲畜,形成凝聚科技力量的综合防沙治沙新模式。这一模式摸准了防沙治沙的“脉”,开出了科技的“方”,把发展光伏产业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地上发电、地面种植和板间养殖形成组合拳,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解决了治沙问题,还实现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7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三 据测算,如果我国荒漠化面积的1%用于新能源发电,其装机容量将超过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此外,在“光伏+治沙”技术的帮助下,每亩沙漠每年产值可达1.06万元,产业潜力巨大。可见在“沙戈荒”场景下,提高发电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戈壁、荒漠、草原地区建设的光伏电站通常选址偏远,且易出现风沙天气,降水量也较小,设备上的沙尘堆积严重,无法经常进行彻底清洗。沙漠地区的组件非常容易被沙尘遮挡,从而降低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与发电效率。

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输出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沙漠中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对光伏设备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降低组件的实际发电效率。

根据沙漠光伏发电电站的现有设计和施工经验,经相关分析计算,电缆直流部分的功率损耗约占系统功率损耗的3%,对沙漠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选自《“沙戈荒”治理新路径,光伏将“不毛之地”变“蓝海”》,有删改)

材料四 为了提升外送能力,2023年6月11日,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宁夏一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到2025年底这条输电线路建成投运时,每年将汇集超360亿度电,瞬间输送到1600公里外的湖南省,其中超过一半是新能源电量。而这些“绿电”,主要来自腾格里沙漠里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这一工程将推动宁夏电网外送能力从1400万千瓦提升到2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量突破5000万千瓦,大幅带动宁夏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

(选自《全国首批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是如何建起来的?》,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材料二】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因此,他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节选自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跃上新台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各个领域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使用率达91.3%,已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主要渠道。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当使用,“人机共舞”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据报道,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博人眼球,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程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发现读中学的儿子使用某款私密聊天软件,聊天界面上有几张“阅后销毁”字样的图片和几个英文字母简写。他上网搜索这些英文内容,发现都是低俗用语的缩写。

③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人机共舞”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材料二】

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国,如今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雨林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智”护雨林。

②“咔嚓”,阵雨过后,护林员随即上山巡逻,路遇罕见草木,随手打开巡护App拍照上传。几乎同一时间,图片以及拍摄地点等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大数据中心平台。

③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正实时播放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海南长臂猿从画面的一端荡出来摘取果实,灵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这些画面由架设在栖息地的“天眼”——实时监测摄像头自动抓取、实时传送。

④针对外来入侵,雨林也有“天罗地网”来守护。据介绍,公园的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了公园的“电子围栏”,逐渐实现对“白名单”以外的人、车24小时监控。

【材料三】

①海南省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小时候,叔婆(朱昌英)给我们讲她们在枪林弹雨中的战斗故事,小小的我觉得她们好勇敢……红色娘子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现在的好日子,我们要好好珍惜,要将她们的精神传承下去……”红色娘子军战士朱昌英的后人蔡兴莲正在屏幕里给同学们讲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故事结束,屏幕又切换到XX歌舞剧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边唱边跳《红色娘子军》……40分钟的课刚结束,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立即生成一份课堂热力图和报告。____。

②一根网线、一个平台,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汇聚海量课程资源。数字化赋能,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新动能。

③中国教育数字化已驶入快车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2022年上线至2023年底,平台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根据教育部要求,2025年底前,海南省将实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成为智慧教育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唾3小时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

大学生朱玳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 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 校 。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2023.4.5整理)

(二)“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 记者:“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

马世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不少大学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终于放开了,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的推手。

其次,“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挑战24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

最后,“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以降低旅游成本。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账号”2023.5.6整理)

(三)____

5月5日,一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7个热门景点,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再也不敢“特种兵式旅游”了。

“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

(根据“腾讯网”2023.5.5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