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节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材料二: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往南方。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国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江南地区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北方人大量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2)、材料二中的“更多的北方人迁往南方”与材料三中的“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由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你感悟到要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举一反三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各民族在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国”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争霸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两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迁徙的大致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概括汉族南迁对江南地区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北朝后期,我国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这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指出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