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四上14套大卷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期中综合能力提优卷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各题。

叶圣陶

①蚕卵是蚕蛾生的,黏在纸上,密密地铺排着,不留空隙。初生的时候卵是黄色的,渐渐转绿,后来变成黑色;它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分量很轻,一万颗才只有一公钱重。每一只雌蛾能生卵七百多颗,卵生完它就死了。雄蛾交尾以后就被丢掉。雌蛾也有不生卵的。

②蚕才孵化,细小得很,像黑丝的断屑,其时桑叶要切碎了喂的。渐渐长大起来,大约十天工夫,眠期到了。同在一起的蚕,眠期有早有晚,并不齐一。眠的时候不吃桑叶,也不行动,经过四十八点钟,便脱去了一层皮,重又活动起来,这是“头眠”。“头眠”以后十天,眠期又到了,这是“二眠”。顺次到了“四眠”,那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四眠”的时候蚕身最长;过了“四眠”,反而缩短了,通体显得透明。蚕从初生到结茧,除了眠期,不停地吃着桑叶。

③蚕将要结茧的时候,养蚕的人把它放到稻秆束上,这叫做“上山”。蚕就在那里吐丝结茧;结成了茧便化蛹,自己耽在茧中。吐丝的当儿,蚕昂起了头上下摇动,丝就从它的嘴里出来,围绕着蚕身,渐积渐厚,结果成了椭圆形的一件东西,稍微有点儿弹力,这就是茧。茧白色的居多,间或有黄色的。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蚕丝丝质极细极轻,一千个茧的丝合并起来,才有四公两多一点的生丝。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公钱相当于十克;②四公两相当于四百克。

(1)、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是按照顺序观察蚕的,分别记录了蚕在、眠期、三个时期的形态及活动。
(2)、请你完成蚕的观察记录单,感受作者对蚕的细致观察。

观察方法

视觉观察→①、借助工

具测量观察→用工具测量蚕卵、蚕丝的重量,用显微镜观察蚕丝的形态

观察

角度

及发现

角度:颜色

②初生时:蚕卵颜色是,之后转绿,再;到“四眠”结束后:蚕身显得透明。

③结茧时:茧的颜色

角度:形态

④初生时:蚕卵;孵化后:蚕细小得很。

⑤“四眠”时:,“四眠”过后:

⑥结茧时:蚕,形成蚕茧。

(3)、请你阅读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试着从语言运用准确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提问:

解答: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牵牛花(节选)

叶圣陶

①我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泥地没法下种,我就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我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泥,他不肯。

②我从城隍庙的花店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麻线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蒌去,据几年来的经验,我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 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选自《叶圣陶文集》,有删改)

课外阅读

心系竹林

①故乡的竹林,远远望去,犹如一床厚厚的绿被子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是很浓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峨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远的山峦。

②走进竹林,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阳光碎成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了星星的黄锦。

③竹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④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个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了眼,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影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

⑤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竹林中去寻找竹荪(sūn)。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长的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小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又添了一份清香四溢的汤。初冬时节,那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茸毛,然后剪成鞋底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了。

⑥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