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小时候,我整天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珍贵,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笼,虽然一年四季的颜色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场景,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幽静的山谷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河水清激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我小时候最愉快的事,就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

④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后来,虽然家里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但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

⑤几乎绝望之际,我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父亲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⑥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我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1)、选文以《父亲的字据》为题,有什么作用?
(2)、品析选文中第③段加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

(3)、根据选文第⑤段内容,写出父亲立下的字据的内容要点。
(4)、选文第⑤段结尾写道“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请分析父亲“苦”“笑”的原因。
(5)、结合选文第⑥段,分析“我”去龙岩城时的心情,以及现在回忆往事时的心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带上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  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⑪“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⑫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⑬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⑮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⑰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⑳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知己,是懂你的那个人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是的,茫茫人海里,能够遇见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够走进心里的人,少之又少。生活的繁杂,总会负累,便希望能有一个懂得的人,诉说心里的不易,分享生命里的悲喜,人与人相处,偶尔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和误解,就需要一个懂得的人来倾诉心声。

    知己,一定是最懂你的那个人。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相知,所以疼惜,懂你的人,知道你的伪装和坚持,能看到你笑容背后的不容易。懂是心疼,是惦记,懂你的人不需要太多,一个就够了。

    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亦舒说,那种难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委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是无论你风光或落寞都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

    知己,是永恒的情,一个人的路途,风风雨雨,多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在你伤心的时候给你安慰,在你失望的时候微笑着鼓励,哪怕一个相同的眼神,哪怕一句温暖的话语。总有那么一刻想找个人倾诉,话到嘴边又止住,总有那么一时,脑海里浮现了很多人,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的人,生命有些人不是来得太晚,就是来得太早了,人生没有那么多刚刚好。

    我再怎样,努力也走不到你心里,你再怎么样完美,也不是我要等的人,越来越觉得朋友再多,不如知己一人。

    人生这趟烈车,总有人上车,总有人离开,让人无从把握,慢慢地才感觉到,那个一直在心里陪伴的人有多重要。

    总有一个懂你的人,会走进你的生活,出现在你未来的每一天,如果你还没有遇到,就请等待,如若遇见,请珍惜。

    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的时光很快,快得跟不上岁月的节奏,行色匆匆的生活,人与人之间都学会了伪装,可再坚强的人,也是需要温暖和关怀的。

    一句懂得,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融化内心的冰霜,一句,累了吧!会让心瞬间变得柔软,话不多,贴心最暖,知己,相互吸引,相互体谅,你若懂得,便在心上。

    花懂春的明媚,风懂云的飘逸,知己,是灵魂的相依,自有一份默契,安静,无所求,心灵的相通,胜过千言万语

    有的时候,听一首喜欢的歌,遇到快乐的事,就想找一个人一起分享。人生能遇到一个心趣相投的人有多重要,再好的风景,没有人一起欣赏,也会觉得遗憾,历尽千帆越发觉得,生命中若能遇到一个懂你的知己是莫大的幸福。

阅读回答问题。

祖母家的夏天

郝景芳

①八月,我来到郊外的祖母家,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夏天。

②祖母家在山脚下,红色屋顶藏在浓密的树丛。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不喜欢城里的吵闹。

③夜晚降临。郊外的夜寂静无声,只有月亮照着树影婆娑。祖母的卧室黑着灯,柠檬黄色的光从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透出来。

④“奶奶?”我在房间外试探着唤了一声。一阵细碎的桌椅声之后,祖母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我的样子,一下子笑了,说:“这边来吧。”

⑤房间很大,灯光很明亮,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这是一个实验室。

⑥“您这么晚了还在做实验?”我忍不住问。“做细菌群落繁衍,每个小时都要做记录。”祖母微微笑,把我领到一个乳白色的台面前。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圆圆的培养皿,每个里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乳膏似的东西。

⑦“这是……牛肉蛋白胨(dòng)吗?我在学校做过类似实验。”

⑧祖母点点头说:“我在观察转座子在细菌里的活动。”祖母打开靠边的一个培养皿,拿在手上说:“就是一些基因小片段,能编码反转录酶,脱离或整合。我想利用它们把一些人工的抗药基因整合进去。”

⑨我学着她的样子打开最靠近的一个培养皿问:“那这里面是什么条件呢?”我把沾了奶酪的手指在琼脂上点了点,我知道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繁衍,从而促进基因整合。“战战!”祖母迟疑了一下,说,隔绝了一切外加条件的空白组。”

⑩我总是这样,做事想当然,而且漫不经心。我很惶恐,但祖母似乎并没有生气,说:“没关系,我刚好缺少一组胆固醇环境。”

⑪祖母问我这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没有。

⑫这是真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想做的,那就是好好想想我想做什么。

⑬“你妈妈说你毕业的问题是因为英语,怎么会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四级没考,忘了时间。”我咕哝着说,大四忘了考试日期。”

⑭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基本上支离破碎,我无法让自己投身于任何一条康庄大道,也规划不出方向。

⑮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心不在焉,锅里剩下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⑯“没关系。”祖母接过我手里的锅,拿来拖把,把餐厅中央擦拭干净,又笑笑说:“我自己就总是不小心,把东西洒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在墙边都铺了培养基,可以生长真菌的。果然一圈淡绿色的细茸一直延伸,远远看着只像是地板的装饰线。

⑰祖母很喜欢说一句话:功能是后成的。她不赞同进化有方向,不喜欢“为了遮挡沙尘,所以眼睛上长出睫毛”这样的说法,甚至不认为细胞膜是细胞为保护自身而构造的。

⑱砰!就在这时,一声闷响从花园的另一侧传来。我和奶奶赶过去,只见一个胖胖的脑袋从蔷薇墙上伸了出来,额头满是汗珠。

⑲“您好……真是对不起,我想收拾我的花架子,不小心手滑把您家的花砸坏了。”我低头一看,花盆四分五裂,地下躺着的杜鹃,十分可惜。

⑳“没关系。我正好可以提取一些叶绿体和花青素。您别介意。”祖母和气地笑笑。

㉑夏夜微凉,我站在院子里,一时间头脑有点混乱。

㉒我发觉祖母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没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在祖母看来真的没关系,名也好利也好,自己的财产也好,一切只图个有趣,自得其乐就够了。然而我呢?

㉓我帮祖母把前一天香消玉殒的花收拾妥当,用丙酮提取了叶绿素,祖母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已然庞大的实验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㉔祖母每天都在她的实验室,安静地看着显微镜,宛如纷乱湍急的河流中一座沉静的岛。我看着祖母,有点哑然。人真的可以如此淡然吗?

㉕祖母对我说:“战战,每天每个时刻都会发生无数偶然的事情,你可能在任何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任何一个广告,而所有的事件在发生的时刻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产生价值的时刻是未来。是我们现在这一刻做的事给过去的某一刻赋予了意义……”

㉖“生物学只有一套原则:无序事件,有向选择。那么是什么在做选择?是什么样的事件最终能留下来成为有利事件呢?答案只有延续性。一个蛋白质如果能留下来,那么它就留下来了,而其他蛋白质随机生成又随机消失了。想让某一步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再踏一步……”

㉗“所以,如果能利用上,那么洒在地上的粥和折断的花就都不是坏事了。”

㉘我忽然意识到,所有让我不安和抱歉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都能变得有意义。我总以为我们能选择未来,其实你永远不知道一样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

(选自《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标题:____

(本报讯)期待中,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英姿勃发的亚运健儿将在西子湖畔、钱塘江边、大运河旁展现亚细亚的风采,分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亚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

杭州亚运会为期16天,赛会规模和参赛人数都创下亚运历史之最,设置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参赛运动员超过12000名。举办城市除了杭州,还有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五个协办城市。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有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

23日的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分“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开幕式上,主火炬点燃将实现“数实融合”,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男子游泳运动员覃海洋和女子篮球运动员杨力维将担任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新华社  记者:张泽伟 王恒志)

【材料二】

无关奖牌,48岁的她已是赢家

28日,杭州亚运会女子跳马决赛场上,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传奇老将丘索维金娜以13.383分,获得第4名,无关奖牌,48岁的她已是赢家。

28日与丘索维金娜同台竞技的其他7位选手平均年龄只有20.7岁,丘索维金娜的年纪是她们平均年龄的2倍。助跑,起跳,转体,落地,丘索维金娜双脚触垫的瞬间,全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场馆内久久回荡。

本届亚运会她本想参加平衡木和跳马两个项目,但正式报名时,她放弃了平衡木,专心于自己更擅长的跳马项目。她曾说,参加比赛是为自己表演,争取在杭州亚运会赢得奖牌,为职业生涯画上完美句号。虽然没能如愿,但为自己而战,她已赢得足够漂亮。

丘索维金娜从7岁开始练习体操,参加过八届奥运会。早些年她为荣誉而战,后来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参赛,书写了一段“你未痊愈,我不敢老”的感人故事。如今,她的儿子已经康复,出于对体操的热爱,她依然选择走上赛场,为自己的梦想而战。一次次打破年龄的局限,丘索维金娜说:“没有秘密,我就是喜欢体操。从来没有人强迫我参加比赛,这么多年我一直听从内心,我喜欢体育,我知道它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无论是否夺牌,走上赛场就已光彩夺目。奋斗者,永远年轻,致敬热爱,致敬老将!为丘索维金娜喝彩!

(浙江新闻网)

【材料三】

48岁“丘妈”征战杭州亚运  用爱书写的传奇永不谢幕

今年48岁的体操运动员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被称为“体操不老女神”,中国粉丝也会亲切地称呼她“丘妈”。此次,她将代表乌兹别克斯坦队参加杭州亚运会比赛。

多年前,当丘索维金娜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人视野时,她的经历便感动了无数网友,纷纷赞叹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运动员”。

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即将以48岁的高龄再一次征战赛场的“丘妈”,不仅创造了体操界的神话,也演绎了一出爱的传奇。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丘妈”之所以不顾“高龄”征战赛场,起初是为了3岁就患上白血病的儿子。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她义无反顾地选择通过赢得奖牌为儿子筹措治病的钱。27岁复出后,身高只有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她,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在艰苦的岁月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枚又一枚奖牌。这样一位为了挽救孩子生命而创造了体操奇迹的妈妈选手,让全世界肃然起敬。

儿子的白血病治愈后,心怀对体操和祖国的热爱,让“丘妈”依然决定继续留在赛场上拼搏,令人动容。丘索维金娜参加了8届奥运会,她获得过一金一银,分别代表独联体和德国,从未为乌兹别克斯坦贡献过奥运奖牌,这是她的一大遗憾。她曾坦言,一直有个心愿未了,那就是在退役之前,为祖国乌兹别克斯坦再拿一枚重大赛事的奖牌。

“我现在更享受训练和比赛,因为我意识到这是我为自己而做的事情。我喜欢体操,我想即使我失败了,我也不会像之前在里约或伦敦时那样失落。任何结果对我来说都可以接受。”把比赛当成一种享受并收获快乐,为自己而比赛的“丘妈”站上赛场时,已经超越了比赛,升华为一部有关爱与传奇的电影,足以获得最热烈的掌声。

正因如此,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她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是为了向丘索维金娜身上这种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致敬,主办方将她请上了领奖台,播放了她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集锦。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以14.166分名列跳马第14名,无缘单项决赛,但当她完成最后一跳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其他国家的选手也上前向她致意。“丘妈”生动诠释了永不言弃、挑战自我、享受比赛的体育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的由衷敬佩。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现代文阅读Ⅱ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