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份学科素养竞赛试卷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8月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有摄影师拍摄到白唇鹿、岩羊、棕熊等百余只珍稀动物集体“散步”的画面。可见,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黄河源头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材料二 “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

材料三 8月6日,“行走黄河源头•旅读大美青海”2023首届(青海)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暨启动仪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举行。为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推介黄河旅游,“直播黄河”——2023首届黄河文化旅游带全网宣传推广活动同步举办。直播以海南州龙羊峡为总直播室,分别在沿黄九省区和青海省沿黄市县设立分直播点16个,带领网友畅游黄河文化旅游带。从三江源到黄河入海口,黄河展现出的不同姿容,彰显了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包容性、互助性,实现了主题内涵的深刻挖掘和生动呈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正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

(1)、【新闻采访】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设计自己的采访计划,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8月7日下午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和手机

采访问题

示例:您怎么看待三江源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呢?

⑶①

(2)、【新闻写作】消息写作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下面是小语同学采访整理的内容框架,请你根据要求对框架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下面句子序号填到结构图中

①来自全省各地的群众代表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的红色歌曲。

②“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

③开幕式上,化隆县宣传部门精心编排了盛大的红色歌舞表演。

④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举一反三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临床研究发现,普通感冒症状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天,并且该病症起病较慢,刚开始可能会出现鼻子发痒、嗓子发干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咽喉疼痛、流清鼻涕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例如腰背酸痛、食欲不振、怕冷等。患者体温通常情况下不会很高,一般情况下都是低热,在38℃左右。

流感病症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此类型病症一般起病急骤,并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较轻。患有流感的患者刚开始会出现发热、怕冷的症状,体温可能高达39℃-40℃,患者往往全身酸痛、软弱无力,还伴有咽干咽痛、头痛等病症。通常情况下,高烧症状要持续3-5天,随后患者的体温症状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材料二

不管是引起流行感冒的病毒,还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在进入人体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从病毒的生理特点来看就会发现,当感冒症状最严重时,病毒的传染性最强。

病毒首先进入一群健康细胞里,然后开始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增殖。这时,你可能感觉不到任何患病症状——不会喉咙痛、流鼻涕、肌肉酸痛,也没有像野火燎原般的病毒传播。病毒的潜伏期内,病人体液里还没有大量病毒。因此,如果病人还没有任何患病症状,把病毒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就很小。

当被病毒占领的细胞开始死亡时,大量病毒才会被释放出来。这时病患才开始表现出患病症状,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这些症状有些是由病毒本身引起的,如流鼻涕、喉咙痛;还有一些是由免疫系统造成的,如发烧和疲惫。对于流感来说,从病毒涌现到症状明显通常为1-4天。

所以,多数专家认为,患上感冒或流感的成年人在症状出现前一天开始具有传染性。对于流感,成人的传染期要持续到症状显现后的5-7天,儿童的传染期可延长到症状出现的两周后。风寒感冒的传染期大约会持续到症状显现后的3-4天。一般来说,流感病毒在人体内潜伏的第三天最具传染性。

材料三

某小区宣传栏张贴的两张有关预防流感的图片

随着流感季的到来,班里召开主题为“远离流感,健康生活”的研讨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为改善同学们“提笔忘字”和“书写不佳”的学习困境,学校计划举办一次“汉字文化节”。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如今这个键盘时代,即使用输入法将拼音打错了,字也能正确显示出来,所以现在认识汉字的意义是什么?要理解这一点,得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来看这个图标 , 上面是太阳,下面是云。在天气预报的图标里,云在下,太阳在上,叫做“多云”。如果我们把它写成汉字是“昙”。你认为它的意思是“时间短”,还是“看不见”?如果你的脑海里想到“昙花一现”,很自然地就会认为前者是它的意思。但事实上,昙花是看不见的花,它晚上开放,很多人看不到,就像云遮住了太阳,所以命名“昙花”。这个问题启示我们,要建立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汉字思维。

建立汉字思维需要理解字和词的关系。首先“字”是什么?字是属于符号学范畴的,是一种符号。例如为了区分男女厕所,可以写男或女;可以写W或M;可以画一个烟斗或一支高跟鞋……这些都可以区别男女,都叫做符号。词是语言的单位,好比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他可以是父亲、儿子、学生、学者、公益人士。在世界上,有好多的人都兼任着多重身份,但这个人是唯一的。这就是字和词的关系。例如,仔细观察这些汉字:“雀”“集”“霍”“准”,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构件“隹”,这是一只鸟,读作“zhuī”,当我们知道它是“鸟”以后,就会明白“雀”是小小的鸟;“集”是小鸟们站在树上,有了“集中”“集合”的意思;“霍”是鸟儿遇到了雨,于是迅速飞去躲雨,这便有了“快”的意思;“准”是一只鸟张开双爪准备捕捉猎物,正“瞄准”着对方,所以,汉字积累要学会理解意思。

汉字是有情感的,它传递的是我们祖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们中国有句话是“日用而人不知”,我们的文字每天都在用,但我们却不能确切地了解它。所以,我们要让大脑经过有效的训练,建立汉字思维,亲近古老的文字。

材料二

书法是一种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梁启超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

书法艺术的个性在于能体现人的情感。书者的感情状态会直接表现在字的线条、结构和布局当中。古人陈绎在《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可见感情因素在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

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先贤们的这些经验之谈,实质讲的都是文化,是学书者的深根固本之道。

材料三

大家在练字的时候,可能都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有我自已的字体呢?现在,这个梦想可以落地了!AI造字功能告诉你:用三五分钟时间,手写十二个字,就能诞生你的独门字体!

AI造字的个人专属字体生成,在实际体验上“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所谓源于真实,就是这些字体确实来自个人的书写习惯。它特别妥帖地针对中国汉字设定了“笔锋”,甚至毛笔字都要区分狼毫与羊毫。在创作字体的书写过程中,手指的“笔触”可以根据笔锋的不同、力度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字体风格。这种体验可以比较完美地满足书法爱好者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据称,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371种连笔风格等,进行完整记录和最终生产。“高于真实”则是另一种体验。在字库里还有很多好看的书法家和名人的字体,如AI造字成功还原了唐玄宗字体,让一代帝王之字再现,让每个使用者在日常输入时可以沉浸体验帝王挥毫的气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粤对城市文化很感兴趣,收集整理了许多资料。

【材料一】

保护城市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

习近平同志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他在讲话中提到,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名人故居逐渐为千篇一律的新面孔所取代。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的确,中国的传统文化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淹没。

由于城市的不断改造与扩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性变故,可以说,记忆与忘却总是如影随形,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去主动地保护。保护城市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城市的保护,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孤立的“风貌建筑”,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这样的“保护”,留下来的恐怕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在西关的大街小巷中,牌坊文化有自己的保留与延续。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荔湾区逢源街为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岭南牌坊群,建造了多个形式各异的牌坊。这些牌坊按材质分为石牌坊、砖牌纺和木牌坊等,既传承传统牌坊的架构,又融入西关建筑元素,勾勒出西关的地方特色。

针对牌坊的保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位老师建议,可将有文物价值的牌坊移动到一些固定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离开交通主干道,既可以保存,又能观光;若牌坊所处的位置比较有特色,也可以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整片的保护,如搭配亭子等。

(摘自《信息时报》,有删改)

【材料三】

在漳州古城街区,漳州古牌坊与漳州文庙被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牌坊有四个,分别是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勇壮简易坊、闽越雄声坊,分别由漳州历史名人林士章、蒋孟育、蓝理、许凤所立。建筑形式均采用传统的石仿木结构,与周边街道一同被集中保护,保留着唐宋以来较完整的街市格局。

(摘自网络,有删改)

阅读

【材料一】

    优秀的记忆力是衡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一般人却常常感到学过的东西很快又会忘记,记忆效率很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脑有遗忘的缺陷,记忆与遗忘的矛盾往往互相交错。因此,要克服遗忘的缺陷需要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一变换记忆法

    大脑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传导兴奋。但刺激和兴奋总有个限度,如果使脑神经系统长时间连续地处于紧张兴奋之中,即用脑过度,造成疲劳,那就会导致大脑功能的表退和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脑神经袭弱、失眠和健忘。因此,必须学会用变换学习内容的方法消除疲劳,增强记忆。例如,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有变换学习的经验,他经常把写作、查阅资料和学习外语等几种学习交替进行,在交换学习内容中得到相对的休息。他还风趣地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之为休息和训练脑力的“体操”。

二循环记忆法

    循环记忆法是机械记忆法中最有效、最稳定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其特点是在记忆对象即将遗忘时,再次给予“刺激”,予以重复识记,从而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这种行为类似于往沙滩上踩脚印,每次沙滩上的脚印快被海水冲淡抚平时,就在原来印有脚印的地方重新踩下去,一遍一遍地重复,直到这个脚印深深地烙在沙滩上。这是一种用短时间背记,并且能够在相对长的时间内记住背记的内容的记忆方法。

三实践记忆法

    防止遗忘最有效的办法是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向学生详细讲解几种写作技法,如果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于短时间内一一加以实践,用以指导写作,那就可以记住且真正地掌握这些技法。如果不进行写作训练,不久后便会淡忘。

四养成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增强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例如:

    ①养成“抄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即在读书时,将有价值或需要背诵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或文摘卡片上。由于抄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抄读是逐字进行的,抄写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抄的内容遲字逐句地进行咀嚼和回味,这就便于理解和记忆。

    ②养成定时背诵的习惯。即养成早晨或晚上临睡前背诵的习惯。早晨和临睡前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背诵的内容犹如石上刻字,可以经久不忘。

    ③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前面的学习内容对后继的学习内容有后遗抑制,后继的学习内容对先前的学习内容有倒摄抑制,这都会增加遗忘率。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要从遗忘尚未开始时进行。

④注意加强营养,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鱼类、大豆等食物,也有益于增强记忆力。

【材料二】

    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识记生字时,建议把要记住的生字整理成几批,先将第一批每个字仔细念一两遍,再依次书写或默识,再从头循环余两遍。这一步骤完成之后,便开始把记住的字挑出来,称之为A类,余下尚未记忆的称之为B类。再用这种方法把B类的字词念两三次,再分类,将记住的排出来,归入A类,余下的仍然归在B类。然后开始对第二批字词,用同样的方法,循环学习,筛出B类。用这种方法可以很便捷地掌握一大批A类的生字。

【材料三】

为了在九年级这一年高效利用时间,提升语文成绩,小艾同学拟定了一份学习指南,进行自我督促,现摘录几条,如下:

九年级语文学习指南

1按照每天的学习情况,不定时地背诵古诗词。

2每两天复习一篇文言文,反复巩固知识点。

3通过阅读、背诵他人的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法,提升写作水平。

4完成两篇现代文阅读后背诵20分钟英语单词,让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

5晚饭用零食代替,可节约出时间听写音形义。

【材料四】

    加拿大物理学家费曼发明了费曼学习法,即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得外行人也听得懂,以教促学。其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学习目标。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想要学习的主题。在写的过程中,如果写不出来,再回头看下概金,看看哪里还不懂。

    第二步:教授这个概念。你要模拟自己是一位老师,面对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人,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具体形象地讲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哪里理解得不够,哪里理解得比较清晰。

    第三步:回顾。在进行上述步骤时,你不可避免地会卡壶,忘记重要的点,不能解释,或者说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一反馈相当宝贵,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知识的边缘。现在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卡住了,那么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学习,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术语解释这一概念。

    第四步:简化。为了让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听众听懂了叙述,才算真的牢牢掌握了这个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与西方博物学以自然物(即动、植、矿、生理)为对象不同,在中国博物传统中,从《博物志》到近代,“博物”概念的外延逐渐从无所不包具化为“天物”(自然物)与“器物”(人造物)。无论是儒家“多识之学”及“尔雅”系统的名物考据和知识传统,还是明代文人私人空间中的长物、清供实践和书写等,人造物都与自然物享有平等的地位,如金石等承载了一定历史信息的人造物,甚至具有更高地位。

②博物学对象差异的背后,是中西方不同的宇宙观与物观。西方博物学的根基是神学,而中国博物传统则以历史崇尚、经史之学、文人审美等为内在动力,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社会性极强的中国博物传统大致可分梳为两条脉络,一是以儒士为主体的知识传承和学术活动,二是以文人为主体的实践、审美和书写活动。这两条脉络在近现代都作为新文化或隐或现的重要资源被继承和转化。尽管在新文化和大众文化语境中,由于学科和趣味的转变,这两条脉络均成为潜流,并不占据中心位置,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开放性。

③首先,就儒家脉络而言,以孔子“多识”之学为基础,衍生出了《尔雅》一脉的训诂之学和名物研究;同时,基于金石碑刻等文物发展出了金石之学。与西方博物学不同,中国博物传统多以文本而非实物为载体,指向知识的传承和学术研究,而非物质的占有与利用。到了清代,其中多个门类自然走上了专业学术的道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儒家博物传统不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更与革命实践息息相关。晚清民初,儒家博物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国族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延续。章太炎、鲁迅等人都认为文物、乡邦文献等是民族情感绵延不绝的物质载体,其中有“国魂”存焉。

④其次,文人博物传统主要以收藏、赏鉴以及审美等活动为主,对象则往往是与读书人的知识及审美活动关系密切的“长物”“清供”“名物”等。文人博物传统是从宋代开始的,到晚明则蔚为大观。集中涌现出大批博物闲赏类著作。原本属于精英文化的文人博物,因与商业相纠葛而下移,但是,中国博物传统并未消失,而是回到了以审美趣味、收藏实践等为基础的边缘位置,成为一条未曾中断的文明潜流。

⑤儒家博物传统背后是学术和政治的紧密联系,这一点在晚清民初建构民族国家背景下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当时金石等文物作为中华文明和历史之“魂”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重视,他们试图用这些承载了历史厚度和美学的古典美术资源唤醒国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以及见贤思齐的奋进心。鲁迅曾经感慨,日本只是从中国美术图案中学习了一鳞一爪,便让西方人觉得代表了东方美学。因此,只有发掘、转化中国精英文化中真正有价值的审美资源,才能够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方面做出成绩。而文人博物传统更多是作为日常生活、学科基础等文化心理资源受到重视。晚清民初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要求重新建构生活方式和规则,传统精英文化内部的博物文化,遂成为新文化人援引的资源。博物传统在实践层面联系着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他们在个体合理生活的维度上,对于闻香、喝茶、书房等中国传统文人趣味持赞同和倡导态度,将之视为能够取代“礼”并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资源。

⑥诸现代思想人物对博物传统两条脉络的转化,今天看来依旧有很强的启发性。发掘中国博物传统,其本质是发掘中国精英文化传统中有价值的资源。如果说西方博物学试图接续的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后人类”问题脉络,那么发掘中国博物传统则有些差别。后者不仅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资源,更重要的是以人类生活为中心重构人与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

材料二:

①西方博物学家,其认知自然的动机在于发现自然,并且将自然物放到“存在之链”上的正确位置。如此,西方人对自然物的发现首先当然是越多越好。其次,对秘密的探索需要、对排列次序的要求,还使得他们非得将自然物仔细地研究一番。在西方博物的观念之下,发现、了解自然之后,就是利用和改造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服务,为扩张服务,最后是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我认为,这种建立在机械自然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博物学是不合时宜的。

②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几乎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发形成的博物传统,中国也不例外。在流传至今的文献里,“博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中,再结合自《诗经》开始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儒家传统,晋代张华《博物志》开启的博物类著述传统,以及成果蔚为大观的本草学、天文学等等,可以看出,“博物”一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在西学东渐之前,中国博物传统有很强的独立性,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博物学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材料二:

    微短剧,不但具有短视频的时间消耗成本低、娱乐性强的特点,还具有长视频在剧情方面的优势,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人说,观看一集微短剧,只需要用点个外卖或者坐几站地铁的时间。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完一段完整的故事,这样的形式很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所以能够迅速占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间隙。

近一两年,《虚颜》《念念无明》《逃出大英博物馆》《东兰雪》《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微短剧有良好的表现。比如短短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得观众集体“破防”。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泱泱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也触动了民众对于那段晦暗、屈辱历史的悲怆记忆,可谓笑中有泪,悲欣交集。该剧由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三集总时长不过20多分钟。

    材料三

    近年来,科幻微短剧创作快速发展。然而,科幻微短剧在数量提高的同时,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口碑好、有影响力的出围之作少之又少。有的作品偷换概念,披着科幻题材的外衣,讲述奇幻、架空、穿越的故事,剧情经不起推敲,设定不符合常理。有的作品想象力匮乏,又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是将科幻当成吸引眼球的背景或元素。有的作品为了炫技,在短小篇幅中架构平行世界、虫洞等过于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使剧情信息量过载,出现故事时间与空间错乱,现实与虚拟杂糅等问题。有的作品过分强调强情节、大反转,导致叙事混乱,思维跳跃,逻辑不通,使观者不知所云。还有的作品特效和道具粗糙劣质,使科幻场景充满塑料质感,让观众很难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凡此种种,遭到观众诟病,导致科幻微短剧很难突破固有圈层,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引发受众关注。

    材料四

    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形成了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网络微短剧野蛮生长的态势。

    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广电总局对网络搬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建立双周报送处置数据机制和定期发布公告机制。2023年3月至今,督导抖音、快手、腾讯、B站、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此外,还建立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要求网络视听平台切实担好主体责任,对发现的违规网络微短剧及时上报,汇总纳入“黑名单”,并向全行业通报,督导全网平台及时下架,推动共同参与治理,切实防止防范违规网络微短剧转移阵地、转换马甲播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