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芋叶下生长的女孩
傅译萱
白芋是外婆给孙女起的名,她打小便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白芋爹娘进城务工,将白芋托付给外婆。
白芋,人如其名,白白净净。外婆的脸上布满皱纹,如同田间老去的芋头皮一般黑皱干巴。白芋以为外婆生来如此。直到一天,白芋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一片翠绿的芋田,年轻时候的外婆如芋叶一般亭亭玉立。
盛夏,炙热的阳光下,白芋挽起裤脚,光溜着脚丫,跑去那翻腾摇曳的芋叶下玩耍。在芋叶下乘凉,吸吮芋叶的清香是白芋的一大乐趣。
初秋,芋叶发黄,根茎叶变暗褪去,这是芋头成熟的信号。白芋提着桶,跟着外婆下田,麻利地接过外婆拔起的一株株芋头。回到院子里,外婆用被泥土沾染的袖套擦着脸上的汗渍,对白芋说道,“今年芋头大丰收,回去给你做芋子包。”白芋点点头,每年采摘芋头后,外婆都会给她做芋子包。
芋子包是家乡的特色佳肴,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做。厨房内,五花肉、青菜、香菇、胡萝卜、葱、姜、胡椒粉、盐等食材在外婆的巧手下化为香喷喷的内馅。白芋走进厨房,将刨好的芋子放进蒸锅里。良久,白芋将芋子从蒸锅中取出。“你爹娘今年过节回来,他们想见见你。”外婆笑着说道。白芋沉默着,自打她记事起,爹娘就没有回来看过她。
外婆看着白芋一言不发,走到白芋身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她的头。“傻孩子,你爹娘他们在外面不容易,见见他们吧。”白芋眼眶红红的,懵懂地点点头。白芋默默地包着芋子包。外婆在一旁将包好的芋子包放进锅里蒸熟。空气氤氲着水汽,混杂着芋头的香味。
中秋,四个人端坐在桌前。外婆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笑道:“白芋,快叫爹娘。”白芋怯生生地看向眼前陌生的中年男女,颤声道:“爹——娘——”白芋的爹娘眼里含着泪水,身体向前想抱住白芋,被白芋躲开了。外婆拍了拍白芋的肩膀,笑道,“许久未见,这丫头怕生呢。先吃饭。”月光冷冷地洒向大地。白芋早早吃完芋子包后回房间里。白芋爹娘一早还得工作,当晚便返城了。白芋依稀听到爹娘临走时和外婆商量着什么。
晚秋某天的早晨,外婆推着满车芋头到集市上去卖。往年,外婆会和白芋一起去的。傍晚时分,外婆擦着汗水,推着空空的推车回到院子里。白芋忙跑过来接外婆手中的推车。外婆不撒手,“傻孩子,俺还推得动,先去把芋子包热热吧。”白芋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回过头走向厨房。
一只鸟儿向夕阳方向飞去,在橘黄色的天空中留下模糊的黑点儿。微风习习,祖孙二人在院子里吃着热腾腾的芋子包。
“孩子,外婆和你说个事。”
“啥事?”白芋抬起头,看向那张眉头紧锁的脸。
“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白芋稚嫩的小手。
白芋猛地摇摇头,将另一只小手放在外婆布满皱纹的大手上,哽咽道:“我不去,我不念书了,我要和你一起。”
“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外婆的话既简单又深奥。她的眼睛望着白芋,这是一双浑浊的眼睛,也是照片中那双灵动的眼睛,它们重叠在一起。
夜里,白芋是流着泪睡着的。迷迷糊糊间,房间里窸窸窣窣,白芋隐约感觉外婆来过她房间。
第二天一早,白芋走进爹娘的车里,车子开动了,白芋不敢回头。她看向车窗外的芋田,泪光里,阳光照在翠绿的芋叶上,叶下泥土中的芋头,生长着。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年08月20日,有改动)
时间 | 盛夏 | ② | 中秋 | 晚秋某天傍晚 |
事件 | ① | 白芋跟着外婆下田拔芋头 | 一家四口一起吃饭 | ③ |
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
(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
材料二: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
类别 |
数量(项) |
省份 |
数量(项) |
民间文学 |
66 |
云南 |
79 |
民间音乐 |
72 |
新疆 |
69 |
民间舞蹈 |
90 |
贵州 |
63 |
传统戏剧 |
13 |
内蒙古 |
53 |
曲艺 |
17 |
青海 |
42 |
杂技与竞技 |
18 |
西藏 |
41 |
民间美术 |
31 |
四川 |
39 |
传统手工技艺 |
61 |
湖南 |
25 |
传统医药 |
13 |
广西、吉林 |
24 |
民俗 |
96 |
甘肃 |
15 |
备注:湖北、宁夏、重庆、福建、河北、广东、浙江、天津和北京等省市的名录数量都为10项以下,其他省市都暂时没有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名录。
(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
材料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遗保护传承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我国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多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非遗虽然被称为“遗产”,但又不像别的已经“固化”的遗产,它是仍然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传统,也许已经老迈,却不是朽木;也许已见式微,却从未消亡。对于这样活着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应有新的内容,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条线索是“自上而下”的。随着对非遗的重视,国家的政策、财政的资金为非遗的保护、传播、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除了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于世,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摘自杨文博《民间工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材料四:
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售平台的建立——使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实现无时空障碍的沟通。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商业思维。再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摘自张玉玲《活态传承需全民参与》)
借助“多层次对比”框架图,为《铁圈》撰写不少于300字的阅读提示。
◆
人物前后对比,如少年闰 · 土和中年闰土…… ◆人物间对比,如闰土、杨 二嫂和水生、宏儿…… ◆环境对比,如眼前的故乡 和回忆中的故乡…… ◆虚实对比,如生活的故乡 和结尾的畅想…… | 关 联 多层次对 比,深刻 理解“故 乡”象征 的时代样 态…… |
《铁圈》[俄]索洛杜布
[阅读提示] ▲
小贴士
◆回顾课内学习,理解以上框架图中关于 “多层次对比”的意义。
◆借助框架图,细读《铁圈》。若有必要,在草稿纸上梳理小说中不同层次的对比。
◆结合细节,联系生活,从“对比”的角度,有逻辑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小说。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展, 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 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浓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家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者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那时,他没有铁圈, 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 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染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语儿没有 意思。”娘妒又转而变成丁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筑边跑边笑追逐铁圆的情景紫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 个孩子和铁图,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展,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逆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图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要。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 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
圈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 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展,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 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 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 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 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 微 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 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展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 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 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 一面警惕地看 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流 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选自《文苑》,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