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瑞安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品读传记·探究“退而不休”】人们站在“退休”这一人生交叉路口,未必会选择安然沉寂。总有些人,在到了退休的年纪依然坚守岗位散发余热。请阅读下面的传记,感受“退而不休”精神。

吴孟超:肝胆春秋 医者仁心

①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②“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采访中,诙谐的吴孟超对记者说,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

④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三年后,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⑤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⑥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⑦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原来患者8年前腹部长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

⑧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当时,国外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

⑨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⑩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

⑪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

⑫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

⑬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

⑭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

⑮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

⑯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不断渗出,不断吸掉。

⑰当钟表指向晚上8点30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

⑱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⑲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个鲜活的生命。直至90多岁高龄,仍然奋战在肝脏外科最前沿。

⑳吴孟超牢牢记得,在入医学院之初,恩师裘法祖就讲过这样一句话:医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A】“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B】王葵说:“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

㉑吴孟超创立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

㉒“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焐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吴老不经意间的动作,常常感动患者。

㉓“我现在94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我要培养更多人才,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吴孟超动情地说。

㉔吴孟超亲手带过的徒弟已是第四代了,仅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就有70多名,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他常对学生说:看病是人文医学,一定要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热情接待病人,“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1)、请你依据传记内容,补充以下表格。

事 件

上午割胶、下午上学

①初中毕业时,

 

②1975年,

 

把手焐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

形象

勤劳刻苦

热爱祖国

医术高超

 

经验小结:我们发现立传要④

(2)、请你任选一句,从描写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A】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B】王葵说:“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

我选句,

(3)、读完本文后,想必你对人物传记的写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请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并结合上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4)、吴孟超医生直到96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坚持每周做两三台手术。请你结合本文、【赏读诗文·浅析“退休之争”】中的乙文以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退而不休”精神内涵的理解。

链接材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

注释:①白首之心:指老年时的壮志。②穷:指处境困难,特指不得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客寮听蝉

曹旭

       蝉声潜藏的五月,枇杷黄了,满城都是风絮。梅雨,似长长的卷帙。随意而漫不经心地翻着雨天的卷帙:前卷雨,中卷雨,下卷雨。正寂寞闲愁,翻得腻透,忽然,卷末放晴啦,“吱”——喜听新蝉第一声。蝉,开始在绿叶间,怯生生地练习、试音,倏忽大集,于是万蝉齐鸣。

       清晨五点钟,我被一阵阵金属的合唱惊醒了。谁唤我?窗外有棵大树,五层楼高;我住三楼,齐树半腰。橙红的太阳从树冠照下,滤成绿色的光在枝间流动,一脉脉地透明。我的小窗,就筑在透明的绿里,像安在树间的一只鸟巢。推窗一看,哇!枝上挂着无数只金翼的小闹钟。

       大树成了琴,我的窗成了共鸣器,清越的声响,像在小屋里灌满了泉水。唱什么呢?从清晨到黄昏,一刻不停地唱。绿色的歌?西风的歌?爱情的歌?没有指挥,怎么能唱得那么齐?

       轻声问:你们是哪里飞来的蝉?

       寂寞的我,忽忆家乡屋后的那排高树,树上有不歇的蝉声:知宇——知宇——知宇——纯粹的花腔女高音,像美声唱法;比起来,你们吱——吱——吱——地漫吟,像在唱通俗歌曲。我注意到了:只要有你们在,就听不到鸟鸣,听不到乌鸦叫,在流行的季节风里,你们几乎独占了整个夏季歌坛。

       朝听、暮听,听多了,便喜欢你们的歌。你们和纺织娘竟是亲戚?怎么唱到后来,越唱越快,越唱越轻,越唱越急,突然洒一阵秋雨似的变了调:轧——轧——轧——地低唱,像促织求偶,游子漫吟,思妇轻声叹息,又像几片桐叶,飘坠深沉的古井:渐急、渐沉、渐轻、渐细,以至于无,忽骤然又起。

       我渐渐地成为你们的知音了,尽管你们的歌词,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深深地理解:在地下潜藏了那么多年,几经蜕变才脱颖而出的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歌唱:爬上最高的树枝,就是为了借西风把声音传得更远。假如不能自由地歌唱,你宁可一辈子住在黑暗里。

       饮枝问的晨风,喝高秋的清露。你们的生活够清苦的。何况,露多、露重的时候,湿了双翼,飞也飞不起来;风急、风高的时候,声音变调,唱得忽高忽低。并且,最先体验:五更的飞霜,比翼薄的世情。

       生在这个世界,本无所求,生活的意义,不在饮琼浆,喝仙露,而在于歌唱。假如生命是一首歌,就让它留给寂寞的世界吧!

       仰望枝间,倚窗听蝉,我的心里,耳朵里,全是你们的录音。窗是蝉声的世界。蝉唱,我也唱,动情地唱,唱远方的歌,思乡的歌,唱得万蝉齐和。每当这个时候,我会突然感到:自己也是一只小小的蝉,因翼短不能飞渡重洋而思念故乡的树。

       在这里,我们都是客。你客于树,我客于寮;你客于夏,我客于秋;你是天地之客,我是他乡之客;你属于造化,我乃是逆旅。我们共同的感受:一树碧无情,春归在客先。

       啊!整整一个歌季,是不是该唱的都唱了?在阵阵的秋风里,最后一曲应是《不如归去》。

       小居客寮,不期然与你们,邂逅在异国的夏天;在整整一年的苦涩中,你们是我最愉快的记忆;客子淡淡的惆怅,被你们弹奏成秋天萧瑟的序曲。当大树凋零,你们就要结队地离开,消失在,被西风梳理过的秋柳之间,那时,我也要挟着我的琴弦归去。但是我会想你们的,一定会的。

       那时,我会回望云山而思念古都浓浓的秋。思念,我住过的、筑在树间巢一般的小屋和你们……

       万树蝉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完美的“骗局”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②几天过去,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③“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⑤“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猛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水,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⑩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大刘一把扶住了郭教授,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

    ⑾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⑿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⒀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⒁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唯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⒂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足球也能发电

徐娜

       ①2012年欧洲杯大幕落下之际,正是发电足球在南非的学校操场上腾空而起之时。课余时间尽兴踢足球,天黑了抱着足球点灯看书。这并非天方夜详,而是一些非洲少年的现实生活。他们踢的那个足球并非是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而是美国几名大学生发明的可以发电的足球。

       ②发电足球的发明者是美国哈佛大学4名女生,她们认为这项发明可以帮助偏僻地区的人们在夜晚照明。目前,利用运动的能量发电的发明越来越多,其基本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把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当杰西卡•马修斯提出足球发电的设想后,她的3名好友也十分赞同。大家一起查找资料,并利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材料在业余时间进行研制。

       ③女生们利用感应线圈发电技术,把金属线圈、磁铁和蓄电池安装在足球内。当足球无论是在脚下滚动还是腾空飞行时,线圈都会在球中不停地转动发电,所产生的电能被储存在蓄电池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发电机正常工作,要合理安排发电线圈与磁铁的位置,并让发电装置无论足球怎么剧烈运动都不会脱落而乱晃。这花费了女生们不少心思,才让发电线圈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

       ④这款足球由12块六边形的弹性泡沫面板组成,耐用性强,95%的材料都能回收重复利用,且防水防潮,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照样发电。在足球的表面有一个隐形的插座,类似于耳机接口。这个插座安装在一个哑铃形揭盖下,可以为LED灯、手机、MP3 等小电器提供电能。

       ⑤目前,这款足球已经在南非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效果还不错。一群少年按照通常的方法玩了半个小时足球,结杲让一盏10瓦的LED灯亮了3小时。可见,学生们下午的足球运动完全可以为晚上的学习提供照明。由于安装在足球内的发电装置很轻,额外增加的质量约为150克,不会影响正常的足球运动。少年们拿到这款足球后只是注意到隐藏在一块皮面上的插座,没有感觉它比其他球重,玩起来感觉也和其他球没有什么差异。

⑥哈佛女生的足球发电创意甚至引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关注,他评价说:“面对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解决办法,它能给缺电地区的人们带来电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实,发电足球除了能给缺电地区送去光明外,也是户外活动和野外探险的好工具,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之后,夜晚的帐篷就可以靠它照明了。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2年第09期)

现代文阅读

日常的理想和理想的日常

杨宁

①为什么当代音乐很少写当代生活?一直尝试把生活写进音乐的作曲家,境遇又如何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和它的“团魂”——作曲家、指挥家金承志就是当下再好不过的样板。

②金承志以对当下的关注,恰恰消解了音乐中“通俗”与“艺术”的对立。无论他的歌就风格而言应当归属“浪漫派”还是“现代音乐”,是恶搞真正的日常,勾画理想的日常,还是遥想故去的民俗,细节丰富的歌词和情感饱满的音乐都能直接勾连感官,跨过音乐学术造成的知识和经验壁垒。换言之,知识性和艺术性都能最明白而隐形地体验到,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不重要。

③早在2018年的《白马村游记》里,金承志没有写当下的日常,而是以民国时期的一位落魄文人的视角,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的种种日常。对这部作品,上海音乐学院的陶辛教授评道,“它以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承续历史、映照深厚的中国音乐传统与历史文脉”。这部作品重构了民俗,承续了传统,探究了人生哲理,也勾勒了深幽的意境。但因为它立足于日常,采用的依然是普普通通的人的视角,即便是手法最为现代的乐章,也没有人觉得“听不懂”。

④最新的套曲《星河旅馆》是金承志目前规模最大、最具故事性、情节最为连贯的作品,他本人称之为“音乐小说”,我认为它还是一部“教育小说”:落魄的主人公在如梦的星际旅行中遭遇各色奇人奇事,最终重新觉醒。“我做了一些尝试。我在里边加入了非常多的与小说结合的念白部分,这个是我认为我想要去做一些突破,想要让本来的合唱再跟其他艺术门类发生关系,比如话剧,比如小说等等。那我在想:我们的边界到底在哪里?”金承志如是说。

⑤金承志和“彩虹”依靠最朴素的感知,怀着最朴素的目的,为了音乐,为了照顾台上和台下的所有人,打破了行业演出惯例和观念壁垒,创作了亦庄亦谐的作品,打造了丰富可感的演出和周边产品,打通了有效的传播渠道,最终得以展现的,是认真生活着、工作着、观察着的人本来就有的多样性。

(有删改)

【链接材料】《白马村游记》以七首彼此关联的作品,讲述了民国十三年,青年顾远山离家十三载后失意而归,路遇白马村,在这里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村民,被卷入盛大的祭祀,在半梦半醒间回到故乡……最终醒来,已是清晨,发现身在渡口,薄雾缠绕,恍惚间,仿佛南柯一梦。

听众可以在里面听到民歌、童谣、戏曲、温州话、祭祀呐喊、悠远的古琴。如同其故事所说的,白马村不关心世俗的“成功”,失意的人同样能在生活中找到其意义,并且自我救赎。

白马村游记——榕树

小路旁 有一棵榕树

茂叶染绿晒网的蜘蛛

农家客 荷锄正起早

路过桥头尝几块豆腐

小姑娘 卷帘又拉上

着急换上新裁的春装

三五位 攀谈的棋客

树下摊开昨日的阵仗

大白马 铃铛阵阵响

孩童围着讨要马奶喝

去去去 老汉执鞭怒

你家大人下楼给钱啦

午后雨 泥地吭哧响

大大的榕树好似一叶华盖

白头翁 檐下梳毛发

浑身湿透 瑟瑟发抖

日将斜 飞鸟归山林

南风带来邻村的炊烟

夜深沉 江船一盏灯

窗外虫鸣 一宿好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一双新鞋

埃尔西•菲利普斯

①“您不喜欢我的新鞋吗?”丽贝卡边说边把一双华丽的高跟鞋放在我的膝上。“多好的皮质!真漂亮。”“才八十五美元!”“天哪!我一定是老啦,丽贝卡,买双鞋要花那么多钱吗?”

②“好啦,别睡着哦,奶奶,您的晚会就要开始了。”丽贝卡俯身吻了吻我的面颊,对我耳语,然后就溜出了房间。

③我凝视着餐桌上银杯里的黄玫瑰,那是庆祝我八十六岁生日的装饰。

④我抚摸着膝上的新鞋。每摸一下,就让思绪流走一次。我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另一双鞋。当时我才三十九岁,那是1939年夏天的一个热浪灼人的下午,我站在自家的花园里。

⑤“太太,嘿,太太!”一个沙哑的声音唬了我一跳。我急忙转过身来,只见篱笆外面站着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金黄色的头发乱蓬蓬的,衣服皱巴巴的满是灰尘。近年来,我常常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脸疲惫的男人从家门口经过,他们在四处流窜找活儿干。我那十七岁的儿子杰克也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⑥“太太,我能喝口水吗?”“进院吧。”我对他喊道,又指了指挂在门外水龙头上的搪瓷缸子。他大口大口喝着,慢慢地咽着,然后把水撩到脸上,用双手捋了捋落满灰尘的头发和脖颈。“这样的感觉好极啦。”他说道。接着,他意识到了什么,有些不自然,看到阳光下的水桶以后突然紧张起来。

⑦“我能给您干点什么活儿吗?给园子除除草或者浇浇水什么的?”

⑧这算是什么园子!豆秧和西红柿在龟裂干硬的土地里挣扎着活下来,那片稀疏的草坪也不怎么样。我有什么活儿能让他干?房子需要刷一层油漆,可油漆要花钱买,而我身无分文。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摇了摇头。

⑨看着他颓坐在草地上,双手抱着头,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绝望。我知道他一定是饿了,我能给他些什么?冰箱里的那点食物少得可怜:一点牛奶,一节黄油面包,几片大红肠,可那是女儿爱丽丝的午餐呐。

⑩“来,到门廊里坐坐吧,不要站在日头底下。”我说道,“我给你弄点吃的。”

⑪我拿起刀,恶狠狠地切下一片面包,猛地拉开冰箱,取出牛奶,拧开一罐自制果酱的盖子。这狂乱的举动好像可以掩盖我内心的复杂。等我把食物端到门廊,我看见那个孩子在一个桶里洗他的衬衫呢。我向他招了招手,把那点食物放下,转身回了屋。

⑫纱门刺耳的开门声把我惊醒,我吓了一跳。

⑬“妈妈,您在哪里?”我发现爱丽丝正坐在餐桌前,垂头丧气的,头也耷拉着。

⑭“妈妈,埃克姆商店下星期要招工,”她抬起头来盯着我的脸说,“职业介绍所的人说,只有穿着得体的女孩才会被录用。”她褐色的眼睛在分辨我是不是听懂了她所说的话。“这意味着要有双袜子和一双体面的鞋,妈妈,可您看看我!”她把脚从脏兮兮的跑鞋里抽出来给我看。

⑮我本能地扫了一眼自己脚上已经穿旧了的毡拖鞋。家里没有一双鞋符合埃克姆商店的要求,也没有钱买新鞋。我为打发年幼的孩子去找工作而心痛,于是走到椅子后面拥抱她,安慰她。

⑯“亲爱的,我们还有一周时间来想办法,”我吻了吻她那带着阳光温暖的头发,“也许我们会因为什么事顺起来。”

⑰“您总是这么说,妈妈,可老是憧憬又有什么用?”

⑱直到准备简单的晚饭时,我才想起了那个小伙子。他已离开了,我真想在他离开之前吻他的额头,道一声:珍重,小伙子。

⑲烈日继续烘烤着大地,我每浇一缸水,心中都期盼着秧苗长大,开花结果。拿着可怜的缸子在浇水的时候,我祈祷杰克和爱丽丝能够找到工作。我为这块遭受打击的可怜的土地祈祷。

⑳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一个信封,上面没有写姓名和地址,里面只有一张棕色的纸片,上面写着:

㉑花园里的女士:您让我吃饱喝足了以后,我在货栈找到了一份工作。是您帮助了我,使我有了自尊,也使我在别人眼里有了尊严。现在,让我来帮助您。

㉒纸里夹着三张一美元的纸币。

㉓我盯着手里的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头发蓬乱,衬衫上满是灰尘的小伙子。我的双唇开始颤抖。“爱丽丝,亲爱的,请你快点。”我一边叫喊着一边冲进屋里,“马上去商店买一双新鞋,明早你将成为埃克姆商店最整洁的女店员!”

㉔“妈妈,醒了吗?生日晚宴就要开始了!”

㉕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被所爱的人团团围绕着。

㉖“您在给自己讲故事,是不是,妈妈?”爱丽丝戏谑道,“那一定是个快乐的故事,妈妈,您的脸上还带着笑呢。”

㉗“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世界精品小说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