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材料一】
精卫填海
ㅤㅤ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___,____。
【材料二】
女娲抟泥造人
ㅤㅤ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 , 力不暇③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
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②女娲抟黄土作人。
内一日看读,内一日倍①读。生处、误处记号,以待夜间补正遍数。凡册②首书烂熟③ , 无一句生误,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间,与平日已读书,轮流倍温,乃得力。
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④。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⑤;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有删改)
【注释】①倍:通“背”,背诵。②册:量词。书一本为一册。③烂熟:周详,透彻。④浃(jiā):通,彻。⑤涵泳:玩味,细细体会。
张九成忍寒
成幼年处学舍,正值苦寒,衣衾①不备。有以衣送之者,却不受,曰:“士处贫苦,若不自抑损② , 则贪欲生而廉耻丧矣。”
【注释】①衣衾(qi):衣服与被子。②抑损:限制,戏省。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② ,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④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识:见识。③下流:下等,劣等。④断:绝对。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①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②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③君性急,果然。”
【注】①裳尾:古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代称下衣为裳。②恐:担心。③道:说。
枭逢③鸠④。鸠曰:“子将安之⑤?”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⑥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⑦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①枭:猫头鹰。②东徙:向东迁徙。③逢:遇见。④鸠:斑鸠。⑤安之:到哪里去。安,哪里。之,到。⑥皆:全,都。⑦更(gēng):改变。
神农①化②民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③ , 分地之利,制来邦④ , 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注释】①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②化:教化。③因天之时:顺应天时的变化。因,顺应。④来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