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如图,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刻有“晋鲜卑归义侯”字样。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B、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C、西晋统一全国 D、西晋八王之乱
举一反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交融,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发生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汉族大批南迁,与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频繁和密切。

——摘编自邱树森等《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________。

(①黄河流域汉族南迁: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的特点。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卷七《高祖纪》

(2)材料二中的诏令体现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一祖冲之像,他治学严谨,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图二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图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东晋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汉族。

——选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

材料二   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画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北齐】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有的。

——新华阳(习近平的民族观)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特征。并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