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七年级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

教材再温习。
(1)、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①()②(),常一人居外。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④()⑤()之,⑥()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②()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①()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②()之,曰:“天,积气③()耳,亡处亡气。④()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⑤(),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⑦()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⑧()。”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③()耳,充塞四虚⑩(),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⑪(),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⑫()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龚遂,字少卿,山阳平阳人也。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 , 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 , 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

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节选自《汉书·龚遂转》)

【注】①山阳:汉郡名,在今沧州市东南。②二千石:指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一般作为太守的代称。③禽:同“擒”,逮捕。④齐: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据有的区域,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一带。⑤末技:指工商业。⑥:课:督促。⑦收敛:收获庄稼。⑧菱芡:菱角和芡实。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 , 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 , 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