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鲁迅的艺术人生》,完成练习。

鲁迅的艺术人生


    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因此鲁迅被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欢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鲁迅于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策划“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年,鲁迅赴日本学医,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归国,在浙江高级师范学堂教书。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北大”两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18年,他出版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小说《呐喊》出版,同年自主设计小说封面。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独具匠心,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在这10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10月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1)、鲁迅不但在文学创作中有很高的造诣,对其他艺术也颇有研究。联系全文,下列哪些领域他有所涉猎?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绘画                
②篆刻                
③设计                
④版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 细读相关段落,推测下列哪个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图案(    )
A、 B、 C、
(3)、 结合下边的资料袋,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资料袋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鲁迅的《红人日记》直指中国封建主叉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

A、鲁迅是一个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敢的人,他的作品无不浸润着他的思想和精种品质。 B、鲁迅想用自己的作品唤醒国人。用文学和艺术医治人的思想。 C、鲁迅过于悲观,只看到世上不好的一面。
(4)、鲁迅作品中的名“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珍惜时间 B、贵在坚持 C、心有目标
(5)、 鲁迅先生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做宣传,我们也要为宣传地方的传统艺术尽一份力。请你从下面任选一幅图,写一两句宣传语。


湖北虎座鸟架鼓

武汉木雕船模

我要为做宣传。宣传语: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

一趟三难   卢一萍

①许多年前,老丁刚上阿里时,这里最高的建筑,就是连队的哨楼,两层。连队盖的房子全是土坯房。可儿不嫌母丑,老丁对阿里的情感一直非常深。

②记得有一次,老丁送新兵上山。冬去春来,积雪消融,山岩犹如豆腐渣,稍有震动,便会引起垮塌。为保证安全,老丁把车辆编队做了调整,把一辆拉物资的卡车和自己的车排在了前头探路。

③车队艰难地爬上了库地达坂。突然,老丁听见了冰河断裂的声音。他猛地对身边的司机大吼了一声:停车!汽车刚一个急刹停稳,就看见积雪崩塌,从山顶轰隆隆呼啸而来,狂泻在了车前。他感到眼前一黑,车被积雪埋住了。

④后面的新兵赶快跳下来,用铁锹和手从雪中掏挖出老丁,他已憋得呼吸急促,脸色青紫。他大喘了几口气,拍打着皮帽子上的雪说:真悬,都摸着阎王爷的鼻梁子了。一句话说得惊魂未定的新兵们笑了起来。

⑤接下来是从红柳滩到多玛。从红柳滩到多玛360公里,海拔全在4500米以上。很多地方寸草不生,绝大多数道路艰险坎坷。当时正赶上冰河涨水,河水漫溢,到处是水洼和泥泞。车一开进水里,就辨不出路在何方了。这时车千万不能乱闯,稍有偏差,车子都可能滑下路基,后果将不堪设想。老丁心一横,牙一咬,跳进齐腰深的冰水里,为汽车引路。12台车,老丁导引了12趟,花了8个小时。车辆全部脱离险境之后,他却因劳累和寒冷,一头栽进了冰水里。

⑥老丁自己把那次经历概括为“一趟三难”。躲过了两难,第三难又来了。他们被泥石流困在了“死人沟”里。在泥石流中刨了半天车,大家弄得如泥人一般,也没把车弄出来。夜幕降临,风如狼嗥(háo),寒气逼人。老丁只好带着大家退到避风处,等待救援。

⑦这一等就是三天三夜。车上的干粮吃光了,但救援队还没到。饥寒交迫,再加上高原反应,每个人都痛苦不堪。坚持到第7天早晨,好多人已写了遗书,救援的车队终于赶来了。

⑧老丁告诉我:“那时在阿里,活过来是一种幸运。如果真的死去,也无悔无憾。我老丁只是一个普通的阿里军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选文有删改)

[文学性文本阅读]阅读长篇小说《红岩》节选部分,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囚服,又在蓝色的旗袍外面套了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⑤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⑧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⑨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⑩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⑪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⑫“同志们,永别了!”

    ⑬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孔子拜师

    春秋末,鲁国有位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儒家学说。

    一天,孔子等人驾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只见有个小男孩用土块垒起了一个大圆圈,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的学生上前请小孩让一让路,小孩指着大圆圈说:“我这是一座城池,你们怎么能过去呢?”学生急忙回禀(bǐng)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和蔼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去呀?”小孩一本正经的说:“我看您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您,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孔子马上答道:“当然是车让城啦。”小孩指着他的土“城”说:“您看,我这是一座‘城’,您怎么能过去呢?”

    孔子觉得这孩子真顽皮,但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怎么办?(    )绕道,(    )要走不少路,从旁边过去又要碾(niǎn)坏庄稼。孔子一时没办法,只好再和小孩商量:“你看能不能先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摇摇头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

    这一下更把孔子难住了,急得他就地乱转。

    小孩见孔子着急的样子。笑了:“我刚才说了嘛,有理才能走遍天下。什么事都应该以理服人。您若是叫我老师,我可以既不拆‘城’,又让你们过去。”孔子想了想:“好,我就叫你老师。”说完,恭恭敬敬地向小孩鞠了一躬,叫了声:“老师!”小孩忍住笑,说:“其实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你们不就过去了吗?”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    惭愧    敬佩:“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灯景旧情怀(琦君)

    ㅤㅤ①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外公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 轮船灯 莲花灯……可是事实上 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 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wú yōu wú lǜ____。”
ㅤㅤ    ②【A】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B】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mù dèng kǒu dāi   。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宣告结束了。
    ㅤㅤ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ㅤㅤ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ㅤㅤ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ㅤㅤ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ㅤㅤ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ㅤㅤ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ㅤㅤ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抬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ㅤㅤ⑩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学校要开展“成长”主题活动,小语的班级决定排练一出课本剧,以下为课本剧素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

管 桦

旷野被寒冷的夜雾笼罩,四处一片漆黑。群星在深远的高空里,一明一灭地闪动着。旷野很静,只有偶然间,风吹着地里的干柴叶子,唰啦啦响。可以听得见自己鞋底擦着地,唰唰地响。

雨来又害怕又心急,加快了脚步,差不多奔跑起来。跑着跑着,听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喝道“站住干什么的

雨来正迟疑的时候,又听那人喝了一声:“再不来就开枪啦!”

雨来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蹲下身子,用非常迅速的动作把信埋在地里。里那人喊叫说:“猫腰干什么?啊?”

雨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鞋掉啦!提上鞋!”

“快,拍着手走过来!”

雨来一面很响地拍着巴掌,一面用脚踢了点土,把信埋起来。然后,这么拍着巴掌走过去。到墙根底下的时候,那人把枪筒子和脑袋一齐从墙头上探出来,问雨来:“干什么的?”

这声音好熟啊!雨来仰着脸,在星光下辨认这个人,竟欢喜地跳了起来:“啊哈!你不是咱村的王二哥吗?”

王二哥先是一怔,立刻认出了雨来:“啊?是你呀!雨来呀!那你深更半夜干什么来呢?

“送封信。”

“给我们的吧?拿来我看看。”

可是,怎么拿来呢?信在路上土里埋着,黑灯瞎火哪里去找?雨来的一股子高兴劲儿立刻变成了一团怨气。他觉得刚才的一场虚惊和把信丢掉,都是因为这个王二哥。

雨来用手指着前面笼罩在夜雾里的道路,没好气地告诉王二哥说:“就在这一块地方!都是你

连喊带叫地吓唬人嘛!还稀里哗啦拉枪栓,看怎么办?”

王二哥是感到有点“抱歉”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竟是一声不响地猫着腰往回找。在黑暗里,鼻子几乎贴到地上了,用手在地上抓摸。雨来也一边嘴里嘟哝着,两手在地上乱摸。怎么摸不见了呢?

王二哥的两手,冻得冰凉冰凉的,不住地放在嘴边哈气。雨来着急得连冻得手疼都顾不上了,嘟嘟哝哝地带着哭腔说:“这怎么办?你看,信没有了!一封插着鸡毛和火柴的信哪!都是你嘛,连喊带叫地还拉枪栓!”

王二哥一边找信,一边安慰雨来:“别着急,没不了!”

雨来简直急得要流出泪来了:“还说没不了哪,都找不见啦!”

一封插鸡毛带火柴的信,十万火急的信丢了,找不见了。雨来带着失望的哭泣一般的声音,说:“这算找不见啦!”

忽然听得王二哥的手里哗啦响了一声,又听王二哥得意的声音:“你看看,这是什么?”

雨来急忙到王二哥跟前,伸着小脖儿,睁大眼睛一看,同时又伸过手去一摸,可不就是这封信!就好像害怕它再丢失了似的,雨来一把手抓过来,黑暗里挤掉两颗泪珠,咧嘴笑了。

在排练课本剧前,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讨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