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文学作品阅读

青春里我与牙齿的斗争

李佳炜

    ①爸爸给我起的昵称叫“牙怪”,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②牙齿怪异当然不是天生的,小时候我的牙不仅不歪,还很漂亮。大人们见到我会夸:“哇,小姑娘长得真漂亮!”这时 , 我就会朝着他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露出雪山般洁白耀眼的牙齿,心里美滋滋的。小学一年级表演节目时,我永远站在第一排的“C位”。老师招手说:“看镜头,大家笑一个!”最后照片里最显眼的一定是我的小白牙。当然,这些都是曾经的曾经了。

    ③大概从三年级开始,我的牙齿异常活跃起来。记得我用舌头去舔一颗摇摇欲坠的牙齿时,触到了一个奇怪的小三角,用手一碰,硬硬的。我张大嘴巴去找妈妈,妈妈仔细一看:“哟,新牙都长出来了,得去医院把上面的牙拔掉。”我稀里糊涂地进了医院,当我的屁股一坐上牙医的椅子时,潜藏在血液里的恐惧猛然苏醒,我哭着闹着不肯拔牙。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我咬着棉花球抽泣着走出医院。这是我与牙齿的第一次斗争,毫无悬念地打了败仗。

    ④那以后,又有几颗牙出了事,我进牙科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当有牙齿松动的时候,我便每天至少要检查十几次,看看有没有讨人厌的小三角冒出头来。但是,我还是太天真了,就算提前长出来的牙齿被发现得再平,它还是会长歪,我的内心沮丧极了。

    ⑤换牙结束,我找出保存旧牙的袋子,悲哀地发现自行脱落的牙齿屈指可数,旧牙中十有八九都是人工拔掉的。而我口腔里的牙齿也已基本定型,歪七扭八,好像这二十几颗牙齿互相吵架了,都扭着头,互不理睬。而我也开始遭受来自牙齿的第二轮攻击。长“飘”了的大门牙导致我的嘴唇难以合拢,需要刻意控制才能把嘴巴抵起来。当我不受控制地嘴巴微张时,整个人就会显得傻里傻气,在公共场合尤其如此。每到这时爸爸总会送来善意地提醒,我乖乖闭上嘴,却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⑥来自牙齿的不良影响甚至蔓延至我的校园生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地理老师介绍自己记住同学们的方式,讲了一个笑话,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老师又接了下一句:“有的同学我是靠外貌特征记住的,比如他的牙齿豁了个口子。”大家又是一阵爆笑,我却赶紧闭上了嘴巴,笑容凝固。或许老师说的不是我,但我的上排牙齿里有一颗歪得看上去真的像豁了个口子。窗外的小鸟发出阵阵聒噪的啼鸣,风吹过树梢,树枝正在左摇右摇,它们似乎也在嘲笑我,甚至笑得前仰后合。慢慢地,耳边声音渐渐消失,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难过地垂下了头……

    ⑦于是,那年夏天,妈妈带我去上海检查牙齿,那是我度过的最恐怖的一个夏天。头发花白的老牙医带着一群年轻实习生在看牙,我熟练地躺下,眯着眼看明亮的无影灯,大张着嘴。没承想听到一声惊呼:“哦哟,你这个牙齿老复杂!”一群实习生立刻围过来观摩。老牙医扒拉着我的嘴,和妈妈解释:“你看一看,这个是融合型多生牙,这么复杂的我也是第一次见。”了解情况后,我被迫接受了现实:我的门牙下面不仅多长了一颗畸形的牙齿,这颗牙还与门牙和另外一颗长歪了的牙齿交错生长,没有办法拔除,只能动手术锯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可悲极了,好像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这次看牙经历化作噩梦,缠绕了我好几夜。

    ⑨动手术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原因是术后需要每个月去一趟医院,但我已经到了要抓学业的关键时刻,腾不出时间每月跑去上海,只好等到上大学后再处理。说来也怪,这次风波之后,我开始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这一嘴歪七扭八的牙齿,就好像历尽人间磨难的老者最后选择隐居山林一般。有的时候,我甚至会对着镜子咧嘴一笑,嗯,牙齿不齐,但至少笑容很灿烂。

   ⑩现在的我不会再因为牙齿的不整齐而自卑,彻底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我发现,当我用笑容感染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说我的牙齿不好看。我与牙齿的斗争也在岁月中渐渐平息了,我学会了和它和平共处,我的自信乐观也是它教给我的。虽然它曾在我的青春无数次掀起万丈狂澜,但我还是学会了接受它,这就是成长。

——选自《读者》2024年第5期

(1)、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补全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表现或心理

小时候

牙齿洁白整齐,大人们夸我长得漂亮。

牙齿开始长歪,多次进出牙科医院,最终败下阵来。

内心沮丧极了

换牙结束

牙齿基本定型,门牙长飘,父亲提醒我随时闭上嘴巴。

牙齿成为老师记住学生姓名的外貌特征,我对号入座。

难过地垂下了头

那年夏天

感觉自己可悲极了

(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青窘里我与牙齿的斗争”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我”和牙齿之间的多次较量,也记录了“我”的成长过程。 C、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用小鸟的啼鸣、树枝的摆动衬托“我”难过的心理。 D、爸爸、老师、医生都是“我”与牙齿斗争过程中的帮凶,故意说穿“我”的缺点,让“我”更加伤心。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①我就会朝着他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露出雪山般洁白耀眼的牙齿,心里美滋滋的。

②而我口腔里的牙齿也已基本定型,歪七扭八,好像这二十几颗牙齿互相吵架了,都扭暂头,互不理睬。

(4)、文章结尾说“这就是成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成长的具体表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读了这篇文章,你在成长方面获得哪些启示?(至少谈两点)
举一反三
阅读《孩子的力量》这篇小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腐朽政权的战争中站在反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反动政府的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人们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阴沉着脸 , 只把头昂得更高。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你们想把爸爸怎样?”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你不去,我也不去,他们会打你的。”男孩说着哭起来。“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老王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 杨绛)

                                                                                                                                                                                                        一九八四年三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体面的人

(美)尼科德特

    在一条光线暗淡的过道上,海曼检视自己刚刚拾到的钱包。只见里面装着面值20和100美元的钞票,总共一万美元!没有钱包主人的名片,没有任何信件或便条。总之,看不到任何表示失主身份的线索。

    海曼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不管你发现丢钱人的名片与否。因为每个警察局都有一个失物招领处。

    但是,一个钟头以前,海曼刚刚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存款,那是他失业之前积攒的,一共是167美元30美分。除了这笔钱,他就一无所有了。

    海曼开始在脑子里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如此大大咧咧,以致在大街上丢失一万美元的人,不值得让他们重新获得这笔钱。再说,也应该通过这件事给他一点教训!海曼这种想法并不坚决,但诱惑实在太大了。要是有了一万美元,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型修车厂的合伙人。他可以拼命干活,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连本带息地偿还这笔钱。海曼内心的激烈斗争终于结束了。他决定先不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准备尽可能地利用这笔钱财。

    海曼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服装店。出来的时候,再也不是失业者的寒酸模样了。他在镜子前面照了照,看到的是一个满面春风,衣着体面的海曼。他这身行头花了131美元。他没有去动那些拾到的钱。他剩下的钱足够用来吃一顿像样的午饭,然后,他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走向新的生活。

    海曼想起,他的日子过得比较好的时候,曾经常跟朋友们去一家名叫托雷桑尼的餐厅吃饭。(A)这些人哪,当你特别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躲着你的本事真大啊!他又伤心地想起斯特莱,想起自己请求在他的公司里找一份工作时,他是多么冷淡地拒绝了他。斯特莱是不是仍然去托雷桑尼餐厅吃饭呢?海曼多么想以现在的这副模样去见一见那个无情地拒绝了他的人,让他看看没有他的帮助,他也没有饿死。

    他推开那扇大玻璃门走进托雷桑尼餐厅,一眼就看见斯特莱像往常那样,正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旁。

    海曼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过斯特莱的桌旁时彬彬有礼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然后挑了一张比较远的桌子坐下,点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斯特莱惊奇地望着海曼,他的好奇心不断增强。最后,斯特莱忍不住站起来,径直走到海曼身边。“见到你真高兴!看来你混得不错呀!”海曼友好而又矜持地回答斯特莱的问候,然后请他坐下来一块儿喝一杯。(B)斯特莱得知海曼如今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任,几个月来,他的生意做得特别顺手。

    “现在你有什么打算?”斯特莱问。

    “我想休息一阵。我很想念这个城市,就回来看看。我想,说不定这里能找到什么值得做的贸易项目。无论如何,能休整几个星期也不坏。”

    不到一刻钟,斯特莱说起他公司的一个代办处正缺一个负责人。

    他说:“你明白吗,亲爱的,我需要一个像你这样体面而又办事果断的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我早就想聘用你,可一直没有机会。如果现在你能到我的公司来,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海曼知道自己的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所以对斯特莱的建议比较冷淡,只说这件事以后再说。

    一个钟头以后,一张聘用合同已经装进了海曼的衣兜。也就是说,从下个月起,他每星期将有850美元的薪金。海曼用他的30美元付了饭费,出了餐厅,立刻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吩咐司机:“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

    在警察局里,他受到充满敬意的接待。一个人在大街上拾到一万美元而把它们交到警察局,这种事可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

     “请您稍等。”值班警察说了一声便进了隔壁房间。不一会儿,他陪着一个警官出来。警官听他讲完拾钱的经过,然后诙谐地笑笑,说:“您没有试图去花那些钱,算您走运。(C)您知道,这笔钱是从银行里提出来去救被绑架的孩子布恩斯的。所有钞票的号码都已发往全国的商业单位。您要是去用那些钱,就会马上被捕。很难有人相信您的钱是在大街上拾到的,不过,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心生欢喜

包利民

    ①早晨,送孩子去上学,大雾迷漫,空气中透着清凉,远处的山皆隐去无踪,近处的树只余朦胧倩影,一时但闻鸟鸣却难寻鸟踪,残余的睡意顿去。等回来的时候,雾已经淡薄,有阳光从东方斜斜地照过来,穿透万千细密游移的水珠,散射漫天的金霞。便觉满心舒畅,很美好的一个开始。

    ②回去后,网上一朋友邀我去下棋,便乘兴而往。他家是山坡上的平房,我们在院子里开始于黑白世界中驰逐。偶然抬头,但见岭树映目,山云接檐,飞絮飘然落于纹枰之上。便觉闲淡悠远,仿佛飘然出尘,不知身之所在。棋罢指尖犹凉,便起身凝望山间浮岚,心飞神度,眉眼间全是欣然之意。

    ③记得少年时,有一段时间酷爱下象棋,那时家在农村,闲时便提着棋袋四处寻人对奕。不过那时大家基本都在田里干活,便找到田里等着。有时等得急了,就冲进去和别人一起干,待干完活,顾不得擦汗,便在田间地头或树荫之下,摆开棋盘厮杀。烈日高悬却一荫如盖,就坐在暖暖的土地上,腿旁放一罐清水,走上几步棋便喝上口水。彼时清风徐来,额上汗水便清凉无比,庄稼的清香随风飘荡,真是惬意无边。

    ④还有一回下大雨,我在姑姑家里,也是农村。天暗得像黄昏,雨密集得看不清任何东西。我们就站在窗前,看外面一片水的世界。下了十多分钟,依然势头猛烈,姑父提议出去到雨中洗澡,并说此时空气中的尘土已经冲尽,雨水干净。我和表弟都欣然同意,于是脱光衣服冲进院子,立刻被雨包围。大雨淋身,一时目不能视口不能言,真如身处水底。身心同雨水一般清凉透爽,从此爱上雨天,即使再没有这样的经历。

    ⑤去年和几个友人一起去爬一座荒山,听人说山那边景致深幽,是难得之佳境。于是我们劲头十足,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攀至山顶。却突然发现,那一面是极陡的悬崖峭壁,并无可下山之处。于是都望着对面山下的佳境,颇为懊恼。忽闻花香阵阵,但见在山顶一块平坦处,杂花恣意而生尽情而放。立于花丛之中,遗憾之情忽去,喜悦之心顿生。

    ⑥在这个深秋的午后,看着远远斑斓着的五花山,看那些红枫黄杨,看那些碧松白桦,神游其中,心生大欢喜。回望前路,虽然一直身处红尘劳碌之中,却有着那么多的点滴片段,让我心中的欣喜不能自抑。那让我忘尘的种种,皆是凡世中的所眷所恋。虽未入清凉之界,却常生欢喜之心。如此,生命虽然繁复劳劳,但有那欢喜之心,却依然是我最美的家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