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对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语言描写)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外貌描写) 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描写) D、“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 “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心理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3题。

小  作  文

巩高峰

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

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

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

去年秋,麦子种下之后,我妈每天傍晚都要下地,那天傍晚,我跟去玩儿,到了地头, 发观一群鸟欢天喜地地啄着地里的小麦种子,我妈很生气,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鸟四下飞逃没想到有一只跌跌撞撞,怎么也飞不起来——块石头竟然砸中了它,那是一只黑色的幼鸟,左腿被砸折了。

天色已晚,我把它带回了家,在灯光下才发现那是一只鸟鸡,我妈觉得特别晦气,让我赶紧把它扔了,可我从看到它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坚持要留下它,并且给它养伤。我妈坚决不同意,觉得家里养乌鸦太不吉利。没办法,我悄悄在院子后面的泡桐树下,为它搭了个小窝,把它拴在凸起的树根上,还给它的伤腿绑了两根树枝.我每天拿菜去喂它,可它死活不肯吃,我挠头犯难,被我姐看到了,她笑着说:“谁都知道乌鸦喜欢去地里吃粮食,你喂它莱.它能吃吗?”我选才找到原因,就偷偷带小麦去喂它。喂了一个冬天,它长碍又肥又壮,黑色的羽毛透着绿。

春天到来的时候,泡桐树开花了,它的伤也好了,有一天我去嚷它,窝里只剩一截断绳,它不见了。我院里院外找了个遍,突然听到“呱呱”两声,抬头发现它站在泡桐树上,怔怔地看看我,满眼不舍,我捧着小麦,怎幺诱惑都没用,它还是飞走了。

吴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我就把这事写了。吴老师将我的作文在三个班都读过一遍后、意犹未尽,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这是个好素材,不但真实,而且感情饱满,县里正在举办小学生作文竞赛,我们学校每年都参加,还从来没拿过奖,我这篇文章是人希望获奖的。”

我“啊”了一声,表示惊讶,吴老师笑了,接着说:“不是说现在这样交去就能得奖,得修改修改,要改一下结尾,不能是乌鸦自己跑掉的,没境界,要改成你发现春天来了,老乌鸦总来看它,于是你主动把它放了。它站在泡桐树上久久不肯离去,你赶它走,它才跟着父母恋恋不舍地飞走了。你改完重新抄一遍,拿来我看看。”

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茫然地回到课桌前,想了半天,迷茫地改了结尾,放学时把作文放到了吴老师的办公桌上。

第二天,吴老师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指着我昨天交的作文,邹着眉头说:“结尾改得不错,不过我想了想,前面也要改,乌鸦是一只不祥鸟,救一只乌鸦总觉得有点怪,这样你把它改成喜鹊吧,喜鹊听起来喜庆而且看起来也好看一些。”

于是我不情愿地回到教室改,乌鸦和喜鹊对我来说没有区别,吉祥不吉祥的我也不太懂,吴老师叫改,应该不会错。如果这篇作文直的能得奖,用同桌小利的话说,这是可以写进校史的,很牛!为了能牛一把,改就改吧。

我丰收着,这下大功告成了吧,把作文交上去,就等喜报传过来啦!谁知下午放学时,吴老师把我叫到了他的宿舍。他拿着我那篇作文和两张稿纸,让我坐在他的办公桌前,说:“我把作文给校长看了,校长也觉得这次有希望得奖,所以特地让我叫你过来,人些细节不要改一改,你看——乌鸦,哦不,喜鹊,不应该是你妈妈拿石头砸伤的,这样写显得大人不爱护小动物,对吧?咱们改一下,改成它练习飞翔,不小心摔伤了腿。还有,按之前写的,是你自己主动放飞喜鹊,你这么小的年纪觉悟没这么高,改成老师和校长知道情况后给你做工作,你想通了,才放飞喜鹊的,好吧?你现在就改,改完往新稿纸上抄一遍,校长明天要去县里开会,正好把稿子交上去。我去给你打晚饭。我已经让小利给妈说了,不用担心回家晚。”

我百般纠结,结尾改了,开头改了,细节也改了,这还是我那篇作文吗?可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吴老哪连晚饭都为我想到了,我能说不改吗?

那天的晚饭、吴老师一直给我夹莱、夸我作丈修改得好,还说我各方面都有进步,下个学期能进班委会、我熟械地吃着饭、饭菜是什么味道却没留下一点印象,不知道为为什么,我高兴不起来

一个月后,学校在通告栏里用一整张红纸发布了喜报,庆祝我校学生第一次在全县小学文竞赛中获二等奖。全班都拉我去看,我那篇作文竟然真的得了奖。我死活都不肯去,小利说我脸都红了。害羞吗?当然不是,谦虚吗?更不是。

可是第二天的全校表彰会、我就躲不过去了,那次大会本来是表彰上学期的优秀学生的,没想到,最后是隆重给我颁发作文二等奖,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都来不及。在全校师生面前,我捧着大红面的获奖证书、奖品,却低着头,像犯了错误。校长亲自给我颁奖之后,还宣布本学期每周一的全校升旗仪式由我来领队。

不知怎的,我突然放声大哭。吴老师带着在台下拼命鼓掌。大家都很感动,觉得我是真情流露,是激动。可是谁也不会相信,我真不激动,而是莫名其妙地羞愧难当。我觉得那篇作文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可是每个字又的确是我写的。那种感觉 , 我怎么也说不清楚。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④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⑤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⑥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⑦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人的智慧;你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⑧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⑨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⑩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⑪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⑫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⑬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⑮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         。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敢老的父亲(汤小小)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晚上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我10 岁时,父亲60岁。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有次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孙子都这么大了,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觉得丢人极了,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 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了。
      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父亲病了,是脑溢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凸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此时,在父亲的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终于明白了父亲“不敢老”的良苦用心。而我,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