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我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打铃老师傅,以及“我”的故事。

(2)、下列对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悠长的铃声是老师傅对“我”迟到的一种善意的包容,但也有提醒、催促的意味在里面。它是“我”与老师傅之间的一个默契。 B、“我”毕业离校时,最后一次称呼“侯师傅好”,这是在刻意嘲笑老人,表现了“我”对老人不友好。 C、小说中的事件很小,却意蕴深刻,它告诉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D、“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这句话实际上表现出“我”对雨天堵车、拥挤导致迟到的一种抱怨之情。
(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4)、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举一反三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陀螺(节选)

高洪波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二)那一瞬

佚名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临下课时,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接着就是一片沉默,大概同学们都在思考吧。两分钟过去,我已组织好语言,悄悄抬起头瞟了周围一眼,真齐呀——一律趴在桌上,低着头。我赶忙也埋下头。

    “想好了吗?”老师又问。我多希望老师叫我啊,可我没有勇气举手。

    教室里出奇的安静,老师突然笑了:“别这么紧张嘛,来,把头抬起来。你们不觉得憋闷吗?”

    我跟着大家把头抬起来,心里一直呼唤着老师,可老师听不见。

    老师也在等,又一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仍然那么安静,她决定“点将”了。我盼望着老师的“垂青”,却又害怕她提问我。她的目光从我身上溜过去了,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突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目光居然又回到我身上,我用眼神告诉她:“老师,我会,”她似乎看懂了我的“话”,冲我一笑,点了我的名字。一切进行得那么缓慢,一切又是那么快。那一瞬,我既紧张又兴奋。

    我站起来回答,声音那么响亮,答得那么流利。那一瞬,我的心在跳——剧烈地跳……

    这就是我回答问题时那一瞬的感受,那一瞬我冲破紧张的束缚,那一瞬我证明了自己。

(有删改)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鸟的天堂(节选)

巴 金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③………

④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⑤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二)庐山落霞

佚 名

①傍晚,雨后初霁。我们爬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它们融合在一起。

②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③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当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④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⑤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⑥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作为传令兵的一缕烟云飞过,云障雾壁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⑦天边留下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选自豆丁网,有删改)

列那狐教伊桑格兰捉鱼(节选)

【法】让娜·勒鲁瓦·阿莱

不知是凑巧,还是列那狐的诡计,他俩来到附近的一个池塘边。正是严冬季节,池塘里结了冰。冰上有一个窟窿,那是农民为了给牲口饮水而砸开的。

列那狐望了望这个冰窟窿。窟窿旁还放着一个汲水用的吊桶。“哈哈,”他仿佛满怀希望,自言自语地说,“这正是个捉鳗鱼的好地方呢!”这句话立即勾起了伊桑格兰的馋欲,他一下子忘了刚才受戒挨烫的痛苦了。

“怎样才能捉到鳗鱼呢?”伊桑格兰问。

“就用这个家伙,”列那狐指了指水桶说,“拿一条绳子把它拴住,沉到水里去。不过一定要有耐心,要等很久才能把桶提上来。那时候,桶里就满是你尝过的那种美味的鳗鱼了。”

“让我来捉吧!”伊桑格兰抢着说。

□既然你想捉的话□那么□你就开始捉吧□列那狐说□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可是,我们没有拴水桶的绳子啊。”

“嘿,有办法了!”伊桑格兰叫起来,“列那狐,你把水桶绑在我的尾巴上。我愿意这样蹲着,让很多的鱼儿游进桶里来。这样,谁也不会抢走我们的鳗鱼了。”

列那狐偷偷地笑了,立刻结结实实地把水桶绑在伊桑格兰的尾巴上。伊桑格兰就坐在冰上,让水桶沉到了冰窟窿里。

这时候,列那狐躲到较远的一丛灌木里。他把嘴夹在两只前爪中间,半睡半醒地监视着伊桑格兰。

夜越来越冷,绑在伊桑格兰尾巴上的水桶里的水逐渐结了冰。可怜的伊桑格兰觉得水桶越来越重,以为已经装满了鱼呢。

最后,冰结得又硬又厚,伊桑格兰动弹不得了。他于是焦急起来,大声喊道:“列那狐,鱼大概满了吧?我已经动不了啦!里面装得太多了,你来帮我一下呀!况且,天也快亮了,再过一会儿就会有危险了。”

列那狐在远处放声大笑,显出讥讽的神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