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亲讨债

    那是一个除去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前年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个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惊恐,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令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一口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 

     “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的病已经好了,家境已大大改善。”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挣钱,等凑齐了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么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本文的“母亲讨债”与一般人的讨债有什么不同?请根据全文概括回答。
(2)、文中画线句子中“母亲”为什么要“咬咬牙”说?简要分析。
(3)、请找出文中“我”在“母亲讨债”一事中,对“母亲”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词语。
(4)、结尾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所作所为的感动和敬意。那么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母亲,我是你儿子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

       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

       ④10个小时后,我们走出了上海火车站,被几个老乡接到学校,终于安顿好了,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

      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②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③我越看越觉得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就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④“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被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⑤“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褐色西装。

       ⑥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⑧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⑨“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⑩“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入已经故去了?”

       ⑪“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⑫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昵?”

       ⑬“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⑭“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⑮“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呢。这可太有趣儿啦!”

       ⑯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审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⑰“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⑱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的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⑲“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选自2013年第5期《满分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

话说“雾”和“霾”

    ①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现象增多,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准确地讲,雾和霾从气象角度看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品,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

    ③霾与雾、云不一样,与睛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约1-2微米,它是肉眼看不到的飘浮在空中的颗粒物。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所以也称“灰霾”,雾的颜色则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④从视觉上,雾和霾都会让能见度变差。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雾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大雾天气多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各月均可能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⑤从污染角度来看,雾和霾差别很大,霾约等于空气污染,雾不等于空气污染。雾的微观成分为水,当夜间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水汽饱和时出现的雾一般都是干净的。而霾中飘浮的颗粒物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如果雾是在霾的基础上出现,这个雾往往是“脏雾”,也就是以的颗粒物为凝结核,小水滴包裹在外面形成的雾。

    ⑥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等天气现象,都是受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因此容易混同,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目前华北地区多是雾和霾混合出现,夜间以雾为主,白天以霾为主。在雾和霾混合的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又会转化为硫酸盐,形成新的PM2.5粒子,既加重了霾,又提供了更多雾的凝结核,这种“二次转化”使雾和霾源源不断地产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漏

老胡这两天,心里犯堵,闹心,为啥?这话要慢慢说。

老胡有个莫逆朋友,姓辛,做房地产的,前年资金紧张时候,从老胡手里倒了一百万元钱。当时,辛老板为了求得老胡的借款,把一个鸭蛋清色的小瓷器,押给了老胡,说是祖传的宝贝。

辛老板把那宝贝交给老胡时,一再说:“胡哥, 这玩意儿,您可千万要收好,这是老爷子当年最喜欢的物件,我有了钱就把它赎回去,过了一年我不来,这玩意儿就归您。”

“别别!”没等老胡说完,辛老板已经出了门。

事情过去快两年了,辛老板不但没来还钱,听说还跑路了。

老胡没法不闹心。心里犯堵的时候,他就拿出那小瓷器,瞅着愣神儿。

老胡的老婆一见老胡拿出那东西就来气,总要数落几句:“咱们借给他的, 可是一百万的真金白银,他的这个臭宝贝,是不当吃不当喝啊,你说说,你当初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此时此刻,老胡还能说什么,只有默不作声。

这天,街坊李三来了。李三是在松州古玩城倒腾古币的“钱串子”,对古玩咯懂点。

李三一进屋,看见老胡正瞅着来子上的瓷器发呆,不觉眼光一亮,随后移步来到桌前,双手轻轻捧起那东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仔细看了一番 , 然后神秘兮兮地问:“胡哥,您在哪儿淘来的这个玩意儿?”

“怎么,这玩意儿还有说道吗?”老胡急切地问。

“当然有啊,您看这釉色青里透亮,说明这个东西应该是南宋龙泉窑出的青釉。”“值多少钱?”

“少说百十来万吧。”李三的语气很肯定,“过几天中央电视台 《鉴宝》节目组,要来松州城拍一期《寻宝进松州》。到时候,您可以让专家们给看看。”

节目组来松州了,那天,老胡也拿着辛老板的宝贝来到了鉴宝现场。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请专家们鉴赏。专家们用放大镜仔仔细细地把瓷罐子看了个遍,看着看着就两眼大放光芒,抬起头问老胡:“老先生, 您这个宝物是怎么得来的?”

听专家这么一问,老胡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专家听完,哈哈大笑,大声说:“天漏、 天漏!

专家拍拍老胡的手,说:“老先生, 您捡漏了,捡了个大漏哇。您这个宝贝是明朝官窑出的瓷器。从颜色上看,叫青釉;从形制上看,是个斗蟋蟀的罐。当时景德镇官窑烧制的这种斗蟋蟀的罐,只给朝廷制作,不流入民间。所以说,这是一件贡品,再从时间上说,应该是明宣宗时期的东西,因为明朝时,就明宣宗朱瞻基喜好斗场衅。”专家说完这句话,紧接着又说,“好东 西啊!”

“当然值钱了,拍卖价应该在三千万,还有升值空间。”

老胡听完专家这番话,吓得脸都白了。当天晚上,松州电视台就播放了那天鉴宝的节目,这个瓷罐子也像一颗炸弹,在松州城炸开了。

第二天,老胡在屋里来回踱步,对老伴儿说:“ 我看咱们还是把这东西给辛老板退回去吧?”

“不行,当初说好的,一年内他还不上钱,这个宝贝就归咱们了。”

“可是,咱们才借给他一百万,这个蟋蟀罐值三千万呢,留下它心里发愧。”“那也不行。

“拍卖价是三千万,可咱们卖给谁啊?留在家里不当吃不当喝。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个烟灰缸,不值钱,退回去吧?”

有时候,事情就是巧,说曹操曾操就到。老胡的话音刚落,就有人敲门,老胡打开门一看,来人正是辛老板。辛老板一进门,先是道歉,说自己不该拖了这么长时间不还钱,又解释自己有多么園难。辛老板说完这番话就笑着说:“胡哥, 我今天来一是还您的钱,二是取回我那个祖传宝贝。”辛老板的笑容好尴尬。

听明白了辛老板的来意后,老胡没吭声,但是他老伴不干了,张嘴就要说,辛老板忙说:“ 我知道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在您这里两年多了,也不容易,我再给您一百万元的保管费。”

没等老胡开口,他老伴说:“那好吧。 ”

就这样,辛老板取回了那个被专家估价三千万的蟋蟀罐。但是,老胡对多收辛老板一-百万元,还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那天,老胡刚要出门,就收到了快递。老胡打开--看,是当时那个专家寄来的信。

专家在信中说,他回去又查了一下资料,当时朱瞻基确实是让景德镇官窑制作过蟋蟀罐,但都是青花瓷的,还没有出土过淡青色的,所以老胡手里的这个蟋蟀罐不能确定就是真品。

老胡看完信,心里更忐忑不安了,他决意要把辛老板给的一百万元保管费退回去。老胡找到辛老板时,辛老板不等老胡把话说完,就情绪激动地说:“我已经多给你一百万了,你还要反悔吗?你的人品怎么这样呢?”

“什么,我的人品不好?”

老胡这回是真的弄不明白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