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说幸福

张景升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好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

       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

(选自2013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4)、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家丑不怕外扬》,回答相关问题
       ①家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人们都爱自己的家,因为爱就产生了护短之心,于是“家丑不可外扬”。
       ②然而,如果爱,请真爱,真正的爱,不是隐瞒丑恶,佯装美好。“家丑”始终是“家丑”,不会因为不扬而消失,更不可能变为“家美”。所以,家丑不怕外扬。
      ③传奇作家柏杨曾说过:“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一代中国人,也刺痛了一代中国人。所谓爱之深,痛之切,面对隐疾,唯有直面,方能解决。
      ④家丑不怕外扬,是勇于自省,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⑤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跪倒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⑥他这一跪,让德意志站了起来。
      ⑦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⑧于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⑨说到底,家丑不怕外扬,是对真理的坚持。
      ⑩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并不因为柏拉图是他的老师,而不去批评柏拉图的缺点和错误。有的人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⑪没有家丑不怕外扬的勇气,没有追求进步的坚持,亚里士多德早已“泯然众人矣”。而从整个哲学史来看,人类精神探索的脚步,或许要放慢很多年了。
      ⑫那么,对那些溺爱、盲爱、滥爱家的人,我们也要勇于说一句:“吾爱吾家,吾更爱真理!”如果我们坚持真理,不惧自省,我们就能拥有更美好的“家”。
      ⑬那么,家丑何必怕外扬?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妨多一些“历史情调”

       ①住所附近有座砖塔,行色匆匆之际望去,立马感到有一种历史的苍茫感,穿透了熙攘的现代气息。周末踅(xué)进始知这是万松老人塔,他曾为耶律楚材师,深刻影响了这位元代名相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主张。此地因之名为砖塔胡同,多为文人所青睐,在这里关汉卿写下《窦娥冤》,鲁迅著成《中国小说史略》,张恨水挥就《梁山伯与祝英台》。睹古迹而思往事,确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开始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流韵。

       ②生活在喧嚣社会里,我们的目光常常习惯于专注当下,思绪也时常沉浸于纷繁物事,以致无法跳脱游离,更好审视我们的当下,丰盈我们的心灵。然而,当我们把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加上一个时间轴,多一点“历史情调”,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与丰润。我们当然无法回到历史,但心灵可以自由抵达,在任一个历史时段徜徉,让人生多一些历史维度。

       ③人生是一种态度,多一点历史文化的滋养,平凡人生亦多风味。生活是一种情致,多一点传统文化的情怀,平淡生活亦多声色。时下春事正浓,感春风畅怀便暗自吟哦“东风荡飏轻云缕”。雨中游园而见丁香花开,脱口而出“丁香空结雨中愁”。杨花扑面恼人,自解兴叹“春风不解禁杨花”。在溪边行走,一时或感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登临远眺,立时记起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如是,我们在庸常日子里亦足可逸兴遣怀。

       ④哲人讲,读史使人明智。生活中,多一点历史视角,则往往能观世象而知是非,穿迷雾而得清醒。比如以当下视角看当下,往往为问题和矛盾纠结;而以历史视角去观照,则又往往能看出进步,更懂得凡事有个过程。再比如面对不善亲人的行为,知古人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则令我们多一个思考维度。还比如,《左传》载郑国上卿子皮想派其年轻的家臣尹何去治理一个采邑,但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认为不经过学习就去从政很危险,批评子皮“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于今天用人可多参详。

       ⑤历史是一座宝库,掉进历史里诚不可取,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与圣贤进行心灵的对话,则能增进生命的厚度,亦能令人生之根扎得深,面对浮华世象而善养定力与心神。比如古贤中苏轼为人为文为官皆为后世范,而其胸襟、气度与境界更为后人慕。他所以能“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想来正在于那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泰然快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襟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清正操守。为人处事多以此自况自励,则心境必多一些乐观与通达。

       ⑥“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以前的历史,那就永远长不大。”从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爆,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现场直播数亿观众见证奇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不同的文化入口处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多一些历史情调,怡情、明智与养心,我们的人生就能“得大自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说阅读

碑(节选)

孙犁

    树枝开始摇动,霜雪大块地往下落。风来了,雾也渐渐稀薄。枪声响到河南岸,人们全掩藏到堤后面去了……

    雾腾起,河流显出来,河两边水浅的地方,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流却更浑浊汹涌了。

    他们渐渐看见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冲着这里跑来。他们弯着身子飞跑,跑一阵就又转回身去伏在地上射击。他们分成了三组,显然是一组对付着一面的敌人。敌人也近了,敌人从三个方向包围上来,形成了一个弓背。这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就是这个弓的弦,是这弦牵动着那个弓背,三面的敌人迅速地逼近他们。

“那穿黑衣裳的是我们八路军! 夜里才过去的。”小菊兴奋又担心地,大声告诉她身边的人。

这一小队人马,在平原上且战且走。他们每个人单独作战,又连结成了一个整体,自己留神是为的保护别人。在平原上初冬清晨的霜雾里,他们找到每一个可以掩蔽自己的东西:小壕沟、地边树、坟头和碑座、大窑疙瘩和小树林。他们在那涂满霜雪的小麦地里滚过来了。

    这自然是撤退,是突围。他们一个人抵挡着那么些个敌人。A三面的敌人像一团旋转的黄蜂,他们飞上飞下,迫害着地面上的一条蜈蚣。蜈蚣受伤,并且颤抖了一下,但就是受伤的颤抖,也在观战人的心里形成了悲壮的感觉。

    人们面前的土地是这样的平整和无边际。B一小队人滚动在上面,就像一排灿烂的流星撞击在深夜的天空里,每一丝的光都在人们的心上划过了。

    战争已经靠近河岸。子弹从观战人们的头顶上吱吱地飞过去。人们低下头来,感到一种绝望的悲哀。他们能渡过这条河吗?能过来可就平安了。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敌人一扑面子压过来,炮火落到河岸上,尘土和泥块,掩盖了那一小队人。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在炮火里出来,身子像火一样热,心和肺全要爆炸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本,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他们万分艰难地走到老金的家里。村北里也响起枪来,村里大乱了。母女两个强拉硬扯地给他们脱下冻在身上的衣服,小菊又忙着到东间把自己的新棉裤换下来,把家人过冬的棉衣服叫他们穿上,抱出他们的湿衣服去,埋在土里。

    大娘含着两眼热泪说:“你们不能待着,还得走,敌人进村了!”

    她送他们到村西的小交通沟里,叫他们到李庄去。那里再暖身子吃饭吧。她流着泪问:

    “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弃流不息的水里。

    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