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说幸福

张景升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好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

       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

(选自2013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4)、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愿望

        ①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她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到姥姥身后。

        ②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

        ③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 ”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

        ④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

        ⑤“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 ”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移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

        ⑥“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

        ⑦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

        ⑧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⑨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

        ⑩“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

        ⑪“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轻声哭泣起来。

        ⑫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早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

        ⑬儿子顽强地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

        ⑭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⑮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如花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⑯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自己的妈妈一样。

        ⑰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

        ⑱女人打开信: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爸妈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

        ⑲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几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花生壳的车厢

      ①人自小就有奴役他人他物的心理,譬如我,见苍蝇在玻璃上乱飞,似无道理,就手捉一只,为它寻一样“用处”——卸掉苍蝇翅膀,以细线系它腰上,教它拉车。“车”先是一火柴盒,拉不动,改一火柴根,假装这是深山的百年老松,但苍蝇还不肯拉,有一点吃力便改方向,太狡猾,怨不得人们举着拍子追而杀之。此举被大人发觉,受严厉训斥,双手在肥皂水、碱水里各洗一遍,又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玩苍蝇。”

      ②苍蝇被赦免之后,我找一蜜蜂代劳,其刺已被诱出,露出少许肠子。

      ③我把它们的肠子塞了回去,教它们拉车。蜜蜂腰太细,线绳一不小心就勒断了腰,改矢蜂。后者无刺,体态憨实,拉车也肯出力。我让矢蜂拉一花生壳,壳内装几粒小米,从窗台之东拉到窗台之西,尽享旅行之乐,如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在夏日的阳光下所做的事情,窗台前的江西腊花与指甲桃争相斗艳,花生车奔跑在红砖与水泥勾缝的豪华大道上。

      ④这时,我同学的姐姐发现了这件事。我想,毫无疑问,她当然要恭维我的创意,并请求我允许她也赶一会儿这辆车。“赶”是由于我手执一小鞭———根火柴棍顶系一截绿毛线,意思一下。

      ⑤二朵(她叫二朵,已念二年级)在我们家窗台看见了这辆花生车,说“哎呀,多不文明呀!”

      ⑥我不懂什么叫文明,或闻名,等她来接这鞭子。

      ⑦“这多残忍呀!”残忍我也不懂,因为还没上学,也没读过小说。

      ⑧“多缺德!”二朵说。这回听懂了。

      ⑨“咋的?”我不服。

      ⑩二朵给我讲昆虫也有家庭,如果它是一个妈妈,就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已经揪掉了它的翅膀。如果它是一个孩子,就永远回不了家了。而它的妈妈即使到了黑天也在这儿找这个孩子。(二朵指着我们家种的向日葵)找啊,找啊,不断喊它的名字。我似乎听到了周围有矢蜂的嗡嗡声。在黑夜,它也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害怕,害怕黑夜。

      ⑪二朵的话,使我不禁哇哇大哭,热泪飞迸。二朵说,你小点声,别人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⑫我哽咽地点点头,用双手捧着无翅的矢蜂——它本来是我唯一的马或驴——把它恭敬地送到了向日葵的深处,把鞭子扔到隔壁小瑞家的猪圈里,用脚跺碎了花生壳的精美车厢。

      ⑬二朵摸着我的头说:“你呀,长大是一个好人。”

      ⑭我哽咽地点点头,心想:都坏成这样了,长大好也好不到哪去。

      注: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当代著名散文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审美苦旅

姬中宪

    ①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审美观是由导游决定的,导游说:这儿是景点!我们就拍照;导游说:这个背景最漂亮!我们就留影。结果,大家拍出的照片都一个样,同样的画面,同样的角度,前面站着一个不同   的人,却举着同样的两根手指头,一看就是一个导游带出来的。导游又是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学校   和所有的中国学校一样,致力于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才,于是,所有的导游也都是一个样,于是必然的,   所有中国游客的审美也都是一个样。就这样,人与自然,不可思议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高度的和谐。

    ②你发现了一处被导游忽略的景致?你兴奋地举起相机,还没按下快门,导游就过来了——导游和导师一样,喜欢关心后进同学,绝不让任何一个同学落下——导游说:别拍这个,这个不是景点。你说:可我觉得这儿也挺漂亮啊。导游说:我做导游十年了,十年里每天带团来一次这里,你了解还是我了解?你说:也许正因为你天天来,所以忽略了它,正因为我第一次来,所以发现了它。导游不高兴了,说:全团三十个人,等你一个人, 结果不能准时赶到下一个景点,全天的行程都打乱了,好意思吗你?你不好意思了,不能为了自己那点另类的审美破坏了大伙公认的审美,于是你收起相机加入团伙,奔赴下一个景点。

    ③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具像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处海角,必须得像个什么东西,才能称得上景点,   景点才有了卖点,否则一文不值;像的这个东西,还必须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越具体越家常越好, 咱们的想象力就那么方圆几平方,太偏太远太抽象太唯美了不行。于是,导游最常用的语言就是比喻句, 导游说: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乌龟?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乌龟拍照。导游说:看那个山头上面还长了一棵树的像什么?像不像手机?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手机合影。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抬头一个回头的像什么?像不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癞蛤蟆以及天鹅肉拍照。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块大一块小一块胖一块瘦的像什么?像不像……团里一个小朋友很不懂事,插话说:像地球围着太阳转。导游说:不对!小朋友再想一想,正确答案是什么? 小朋友说:还像我的名字,小明的“明”字,我写的“ 明”字就是这样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胖一个瘦。导游说:错误!告诉你正确答案吧,正确答案应该是像——猪八戒背媳妇!大伙一起说:噢!像!然后拥上去和猪八戒以及他媳妇合影,只剩下小明他妈在教育小明:小明,知道正确答案了吧,下次不要再说错哦。

    ④中国人的审美观,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又传给了下一代。

    ⑤中国人的审美观,还必须得跟权钱勾结起来,这才有了现实的意义,才算不虚此行,否则光给他们讲像这个像那个,全是白费。还是那两块石头,导游说:左边那块石头,想当官的赶紧摸一摸,保你官运亨通,右边那块石头,想发财的赶紧摸一摸,保你财源滚滚。于是我们就拥上去,各摸各的,也有那贪心的,两块都摸,其实没必要,官运和财运,说到底是一回事。导游又说:如果你已经当官了还想当大官,或者已经发财了还想发大财,就从上到下顺着摸,如果你还没当官还没发财盼着当官发财的,要从下到上反着摸。好吧,大家都怪导游不早说,害他们刚才白摸了,赶紧擦擦手,排起队,一个一个重新摸,边摸边举着两根手指头让人拍照,好留下证据,日后万一没当官发财,好回来找石头算账。

    ⑥两块石头油亮油亮的,光可鉴人,见证了无数中国人的审美之旅。

(选自《杂文选刊》)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那些我忘了的书

       ①很多书我都忘了。

       ②有的忘得很干净,连书名带作者,书的内容一概不记得,除非有天这本书再次在我面前呈现,提醒一下记忆,否则我是想不起来曾看过这么一本书。

       ③有些遗忘如烟云缭绕,记得一点,忘了一片,似是而非,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还停在岁月里面。

       ④有的书我还记得名字,忘记了情节。那一年我拿着本从图书馆里借出的《镜花缘》,坐着火车踏上回家的旅途。火车“哐当哐当”,到处挤挤挨挨,等到了中间某站,终于等出了空座。于是坐下,捧着书,但还是没有看。和对座的人聊天,如斯愉快,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闲闲地聊着,无边夜景在车窗外徐徐掠过,像往事一幕一幕,那些路过的亮着的街灯格外美,一行行地闪耀,以一种挺拔的身姿伫立。

       ⑤我后来还是看完了这本《镜花缘》,不是在那辆火车上。看完了就忘了,也许还记得几个漂亮的名字。情节故事全部丢到了九霄云外,唯有那天夜晚,我把书展开在火车的小桌上,趴在那里也不读书,只是和对面的人聊天的情景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⑥以前翻看《今古奇观》,随看随忘,到头来只记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篇章。因为这故事太过闻名遐迩,无意间已经听得多,早就熟知,没承想第一次看时,还是那般震撼。那些文字滔滔涌来,某一行,某一句,如利箭疾驰,正中靶心,悄然泪落。

       ⑦有些我以为忘了的书,偶然重回眼前时,时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将曾经深爱的时刻缓缓呈现。原来并没有忘,一字一字还记在心里,虽然并不能原篇背诵,但当这些久违的文字回来,看到它们时是如许亲切,带着少年时光的回音,温暖嘹亮。

       ⑧时间愈久,忘了的书也愈多了。也许忘了书名,也许忘了作者,也许忘了的是一段隐隐约约的传奇,然而没有被时间长河洗去的,留下来的,自是刻骨铭心的爱恋。

       ⑨忘了的,是似水因缘;没忘记的,是锦绣华年。

(文/黎武静 选自《羊城晚报》2015年9月13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丛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屡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争,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桥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杜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