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衡阳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本报记者在国内外走访数十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展开深度调查。

2017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以上,高于国际行业平均水平。“20.35%,则是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2013年-2017年间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总金额更是超过36亿元”,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说。公司现有研发团队1200余人,较2013年底翻了4倍。得益于大力的投入,北汽新能源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开发、电驱动系统集成与开发、整车集成开发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业务。

①____。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介绍,其工程机械主业跻身全球行业第六位。定位智能、节能、人性化等技术发展方向,徐工研发的轮式起重机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核心技术创新上的专利布局成效明显。国内专利申请2278件,授权11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62件;在重点海外目标市场,也布局专利44项。

(节选自201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取得很多成功经验。

       一是加大经济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出。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7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13%,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科技投入的产出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整体提升,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

       二是____。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的成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顶梁柱”。

      当前,以信息、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②____(蔓延/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广泛存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突破,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③____(改造/重塑)全球创新格局。这是我国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1)、依据上下文,【材料一】【材料三】横线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语句和词语都合适的一项是( )
A、①研发重大原创成果的同时,也要提前布局专利,确保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②蔓延 ③重塑 B、①在提前布局专利的同时,确保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要研发重大原创成果 ②渗透 ③改造 C、①研发重大原创成果的同时,也要提前布局专利,确保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②渗透 ③重塑 D、①在提前布局专利的同时,确保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要研发重大原创成果 ②蔓延 ③改造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的信息,将【材料三】中的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3)、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共同的特点,请结合三则材料,总结一下这些特点。
举一反三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它出现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格的“汉服饰文化”。据一些古籍资料显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具有相对较多的款式,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交领右衽”是汉服的灵魂所在。所谓“交领”,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边长、右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交领有着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其两条直线相交于衣中线,是中正气韵的完美体现,也隐含着做人要不偏不倚的深刻道理。右衽的形成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长期劳作发现衣襟右掩更方便活动,也更适合存放小型工具。为使人体有宽松自由的感觉,宽衣博带又是汉服的一个突出特点。人身着汉服,身体各部分都能自由伸展,不会因为紧紧包裹而产生束缚感,这种宽博大气之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完美展现……汉民族传统服饰的诞生,体现了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材料二】

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TikTo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②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③“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④“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材料三】

汉服文化正在形成新热潮,如何让“爆红”变成“长红”是当前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20年开始,巨量引擎便打造了“国风大典”IP,2021年就成为现象级国风盛事,2023年国风大典持续释放的国风魅力,再次掀起了“国潮热”,引发全网国风话题讨论热潮,活动总曝光量超40亿,全网共斩获72个热搜;“国风美焕夜”直播间曝光次数超1.4亿人次,观看人数2800万,互动次数高达230万,进一步让汉服出圈破圈。

“从行业来看,汉服产业需要打造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助力其发展,比如通过文旅促进汉服、民俗服装从小众圈走向大众市场,以成为全民国潮文化。对于企业及品牌来说,也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供应链能力才是关键。”

据统计:2019--2023年中国新汉服行业消费者规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

②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①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②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③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④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