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衡阳市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文阅读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长六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

②火箭芯级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捆绑了四个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单枚助推推力可达120吨,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快“起跑”纪录;借助固体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部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贮存时间长的优势,“长六改”运载火箭箭上管路系统减少55%,可实现固体助推器在发射场直接安装,并实现捆绑火箭14天快速发射。

③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

④其实,我国的液体运载火箭都有一套紧急关机系统,通常设置在地面机柜中。这次“长六改”火箭的设计师把这套系统搬到火箭上。这个经集成化、小型化设计后的系统,虽然仅有一本B5书的大小,却有着比以往系统更强大的芯片运算能力,能快速精准采集发动机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

【材料二】

①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画面上会出现一位手语播报员为听障人士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听障人士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不过,在所有视频节目中都安排手语播报员,显然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在北京冬奥会上,新闻播报员的身边会出现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可根据收听到的语音,自动实时生成手语手势,帮助听障人士轻松了解新闻信息。手语播报数字人为什么能听懂新闻呢?原来,科研人员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手语播报数字人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的手语生成,达到信息无障碍效果,让听障人士也能轻松、高效地获取比赛信息,体验冬奥会的精彩。

②另外,还有针对视障人士参与赛事活动的导盲需求而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六腿小狗”,导盲六足机器人可通过语音、操控设备输入等方式获取目的地信息,通过精确导航定位进行路径规划,利用视觉和力觉融合进行行走稳定控制,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

【材料三】

①经过多年建设,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武威重离子中心)装配了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系统。项目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的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无论从性能指标还是临床反馈,这套系统设备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但装置的成本只有国外的一半。

②重离子加速器是个“庞然大物”,从高处向下俯视,宛若一条盘踞在地上的“巨龙”,“龙身”直径达到20米,周长有50多米。“龙尾”是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束流传输线共同组成的绵延的“龙身”,而终端应用则是“龙头”。

③离子材料甲烷进入“龙尾”后,蜕化为碳离子,再经过“龙身”的不断加速,达到光速的70%后形成离子束流,从“龙头”喷薄而出,进入到各个治疗室,在患者身体上完成重离子放疗。

(原文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①段中加点词语“目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材料三】②③段从哪几方面介绍重离子加速器?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一项(    )
A、“长六改”的固体发动机具有结构相对简单、部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等优势。 B、“长六改”的火箭芯一级设置的“智能”健康诊断系统,保证了发射任务的万无一失。 C、重离子治疗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临床反馈,都不亚于进口设备,但装置的成本比它高。 D、高科技已走进各个领域,三则材料分别说明高科技在航天、体育、医疗方面的应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 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直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

文本二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数字人民币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01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

许多人只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没有使用过,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简单地理解,数字人民币是在线纸币,就像现金一样,是法定货币,机构或个人不能拒绝接受数字货币。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经过这么多年的无现金交易发展,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非常方便了。为什么要推数字人民币?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很受欢迎,发挥着货币的作用,但风险很大。从长远来看,它肯定会侵蚀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无论谁拥有印钞权,谁拥有财富,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是不可侵犯的。

其次,打破支付垄断。凭借强大的财力,阿里巴巴和腾讯赢得了第三方移动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寡头模式。支付市场过度集中,导致垄断,推出排他性和歧视性支付协议。例如,淘宝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也不能使用支付宝。而像数字人民币这样的使用是没有障碍的,以后任何支付场景都可以使用,任何商家和机构都不能拒绝。

第三,数字人民币更安全、更有保障。数字人民币由央行推出,纯货币属性,无商业性。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是以商业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赚钱。因此,我们的支付信息经常被使用,主要平台可以分析用户的支付数据,然后准确地推广广告、优惠信息等内容,让用户继续支付。数字人民币具有匿名功能,可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此外,数字人民币更具法律保障。理论上,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破产,数字人民币由国家信用担保,更具法律保障。

此外,数字人民币还有许多优势,如实时转账、无手续费等费用,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支付,就像现金一样。

相比之下,数字人民币确实有很多优势,也有必要推广。

02为什么感觉很少有人用?

自2019年底以来,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等地区试点近4年。媒体也有很多宣传动力,很多人都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使用它。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数字人民币还处于试点阶段,覆盖面还很小,只有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这意味着全国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数字人民币。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数量仍然很小。截至2023年6月底,数字人民币交易量达到1.8万亿元,总交易量达到9.5亿元,开通钱包1.2亿元。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量约为337.87万亿元,交易量达到10241.81亿元。数字人民币四年的交易量和交易量不到第三方支付一年的零头。即使是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秀学生”深圳,也没有多少人使用它。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深圳已接受210多万商户,开设了3594万个数字人民币钱包,较年初增长760万个。数字人民币逐渐“飞进普通人的家”。但深圳市民体验数字人民币,完全是通过政府发放的各种优惠券。优惠券使用后,人们仍然恢复正常,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很少主动将钱转移到数字人民币钱包中使用。

数字人民币推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用户的可持续使用。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和政策调整来控制,但后两个问题很难。

云闪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中国银联于2017年推出,属于“国家队”,注册用户近5亿。用户规模很大,但周围真正使用的用户并不多。许多用户注册云闪支付,完全被其优惠活动所吸引,一旦活动结束,就很少打开。因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地位仍然很强。

数字人民币很容易推广,只要把每个人的工资变成数字人民币。2022年5月,厦门自由贸易委员会69名在职公务员和35名机构工作人员收到了该单位发放的第一笔数字人民币工资。自今年5月以来,常熟在职公务员(包括公务员)、各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全额支付数字人民币。一旦工资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支付,数字人民币就可以全面扩散,用户数量、交易量和交易量将大幅增加。

0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寡头模式会被打破吗?

许多人不知道支付宝、微信支付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两者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微信和支付宝是支付工具,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钱,是钱包的内容。央行将数字货币定位为M0。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已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时可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事实上,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竞争关系,因为数字人民币本身就是货币,具有支付功能。数字人民币已经打开了钱包功能,只要钱在里面,就可以直接支付。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所有零售场景下都应该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这样,数字人民币不仅想作为货币存在,还想成为一种支付工具。

然而,从目前的规模来看,两者不在同一水平。2022年,支付宝市场份额高达55.6%,财付通占38%以上,共93.6%。根据去年337.87万亿元的交易量,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总交易量超过316万亿元,而数字人民币的总交易量只有1.8万亿元。

此外,数字人民币的现有优势并不容易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毕竟,微信支付有微信的载体,可以实现发送红包、转账等社会功能,以及财务管理、购物、支付各种生活费用等。支付宝依托天猫、淘宝等最大的购物平台,还有许多其他功能。

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普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寡头地位将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但优势仍然存在。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任何支付工具都可以使用,迟早会流行起来。

现代文阅读Ⅰ

分餐制: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

①人们普遍认为,分餐最早起源于西方。其实,在历史上,中国在西周时就成为筵席分餐文化的先行者,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

②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贵族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筵”和“席”实为同义词,都是一人一设,铺置于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大席小,筵上加席。时间久了,“筵”“席”二字便合成一个词语。“筵席”之上分坐分食,体现的是一种礼仪,坐在筵席上吃饭得有规矩。在西周燕飨国宾、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从入席退席的顺序、座次尊卑,到席间礼仪,处处都有严格的区分。

③中国的分餐制是从什么时候起走向合餐的呢?史料与壁画留下了清晰生动的长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端于周朝的分餐礼制文化在两汉时期得以传承。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带着高椅、胡床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双足垂放的坐姿,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难以想象中原地区自殷商以来的礼制文化在当时受到了多大的冲击,但明显的改变随之体现于隋唐时期分餐与合餐的并存局面。

④五代时期各民族再一次融合,随之而来的唐宋之交也是中国由门阀士大夫世袭制转向科举士大夫的关键时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了阶级流动的庶民围坐在高足坐具旁,在宋代鳞次栉比的教坊酒楼、勾栏瓦舍里对酒当歌。

⑤到了明清时期,为尽地主之谊,与客人同桌同食的合餐文化形成制式,伴随夹菜劝酒的一整套待客礼仪。可以说,从分餐到合餐是中国社会心理和饮食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变,最后以合餐的形式建构出参与者“共同体认同感”的饮食文化功能。

⑥合餐与分餐作为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形态,第一次碰撞的时间发生在明末清初。1658年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是康熙帝的科学启蒙老师,在他所著的《御览西方要记》里,西方的分餐制度第一次被正式介绍:“每人各有空盘一具以接,专用不共盘,避不洁也。”此后,合餐与分餐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分餐至今仍未被人们广泛接受。

⑦不可否认,相比合餐制,分餐制确实能够降低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我国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感染比例就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平均值;一些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以著就而搜之,夹涎入馔”的合餐方式下也更容易扩散。所以每当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提倡改合餐为分餐的呼声就会高涨。

⑧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筷来著往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

(摘编自2020年3月27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古埃及的圣书体、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某学者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数十个国家。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材料二】

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

我们知道空气污染对于环境和身体健康有害,美国胸科学会2000~2018年间对美国6个大城市5 780名参与者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会导致肺气肿,这是一种与吸烟有关的慢性肺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还有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方式。

【材料一】____

一项在东亚进行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人,语言和算术成绩会大幅下降,相当于受教育水平降低一年。对于老年人、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严重。而且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时间越长,认知功能丧失的就越多,且语言能力比算数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大。

【材料二】空气污染和痴呆症

英国研究人员调查了13.1万名50~70岁的伦敦人的病例,根据其住址来评估他们所接触的二氧化氮、细颗粒物、臭氧、汽车尾气、噪音等污染,发现与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的人相比,接触高浓度二氧化氮的参与者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40%。加拿大公共卫生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生活在主要道路附近(50米以内)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另外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PM2.5颗粒物超标的地区,老年妇女认知能力下降和全因性痴呆的风险比生活在正常地区者,分别增加了81%和92%。

【材料三】空气污染和儿童自闭症

哈弗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和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该研究人群包括了1989~2006年遍及美国50个州的11.6万多名女护士及其后代。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怀孕期间居住区的空气污染数据,探索了儿童自闭症、妇女怀孕前后与接触PM2.5颗粒物污染环境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暴露越多,风险就越大。特别是怀孕后三个月,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颗粒物中,胎儿出生后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以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