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中既能观光赏景,又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材料二】

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材料三】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如今,许多地区以文化生态协同发展为支撑,发展“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红色+”业态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比如:河南新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推出“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像南民宿,听红色故事”系列项目,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1)、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 B、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C、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老年化的趋势。 D、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2)、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加点词语“统计数据显示”,表示后面的数字“1亿人次”“11%以上”等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体现语言的严谨。 B、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 C、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D、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未能激发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3)、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分别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举一反三
学校“动漫社”开展了“国漫崛起,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国奇谭》,讲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

之前,动画片《中国奇谭》火了。网友评分较高,在各社交平台上凭借口碑出圈,就连套娃、便签夹等周边也卖到断货。

这部动画短片集由8个独立故事组成。所谓“中国奇谭”,指的是“中国故事”。其骨架脱胎于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血肉由制作精良的动画技术填充,再融入与现代社会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情感内核,或荒诞幽默,或凄婉动人,或引人深思。

很多人在童年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而《小妖怪的夏天》就戳穿了你可能是个连大王都没见过的浪浪山打工人的现实。 面对难完成的工作、不如意的生活,熬到面容枯槁、眼中无光,只有妈妈嘱咐你要多喝水、关心你怎么变秃了……看似说的是妖怪世界,道出的都是人间冷暖。正如总导演陈某所说,神话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和未来的。 发古人之未发,言今人之未言,深入生活、扎根现实,才能让观众与作品产生情感共振。

讲究传统的中式审美,又饱含创新技巧。无论是《鹅鹅鹅》为还原早期电影的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地上色,还是《林林》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抑或是后续呈现的三维渲染二维、剪纸、木偶等制作手法和视听语言,《中国奇谭》都拉满技能点,力求呈现中国美学。“术”的层面满满当当,“道”的层面留白取气,有助于避开中国元素拼接堆砌的陷阱,让技术更好服务于内容叙事和形象创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是故纸堆里的回忆,而更应成为一眼深邃的泉。带着创新思维、时代眼光去发掘,才能让泉眼源源不断、生机汩汩。《中国奇谭》未必完美,但它的火爆正说明,创作用心能换来观众真心。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二

国漫时代,何时能够到来?

自从前两集被全网封神之后,《中国奇谭》一度成为新的“国漫之光”和中国动画的指路明灯。 然而,自第三集起,口碑开始出现分化,第六集《飞鸟与鱼》更是遭遇了开播以来最大的口碑滑铁卢。 同时,春节档的动画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动画《三体》也高开低走,仿佛国漫已经陷入了“开局即巅峰”“高开低走”的怪圈。

其实,《中国奇谭》各集之间的评价如此悬殊,很大程度上是“国漫实验”的必然代价,因为实验必然有成有败,国漫探路迎来的注定不可能都是掌声。

《小妖怪的夏天》之所以成为“神作”,是因为其找到了借传统故事讲述当代“社畜”心声的正确方式。《鹅鹅鹅》则是对古代志怪故事成功的现代演绎,其诡异荒诞的风格与浮生若梦的内核,恰好撬动了这一届年轻人的 DNA。

相比之下,后来的几集再难如前两集一样引发大部分观众的精神共鸣。《林林》的主题和故事都落入俗套,除了细腻唯美的画风,其内容很难让观众沉浸其中。《乡村巴士》更像是一篇散文诗,乡土情怀固然打动人心,但没有相关生活体验的观众则难以感同身受。《飞鸟与鱼》虽然被导演视为科幻版的《田螺姑娘》,但观众从中看到的更多是矫揉造作的青春伤痛文学。

究竟哪些元素是纯正的“中国味儿”? 大圣情结?志怪传奇? 剪纸水墨? 乡土情怀? 口碑最高的三集分别是中式英雄情结(《小妖怪的夏天》)、中式奇幻意境(《鹅鹅鹅》)与中式构图美学(《小满》),剩下的几集未能紧扣“中国奇谭”这一主题,侧面反映出这条路的狭窄程度。对于何为真正的“中国动画”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文阅读

    学校公众号要制作一组关于“二氧化碳如何人工合成淀粉”的科普推送,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阅读提示:建议先浏览全文,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材料一:

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这两个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关联的东西还能进行转化?

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的科研攻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从而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材料二:

【甲】人工合成淀粉样品具体的合成路线:科研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大化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最终通过核磁检测,该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也就是说,两者没有区别。

【乙】传统的淀粉主要是通过农业种植和自然的光合作用形成淀粉,需要60步生化反应,看这个:6CO2+6H2O(光照、叶绿体)→C2H2O6【(CH2O)n】+6O2。如今二氧化碳只需要11步就能人工合成淀粉了。大家的DNA动了没?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一直是理论可行,而动手操作是第一次,“妥妥的”梦想照进现实,“空手套白面粉”。在此之前,科学家已成功把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但在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面前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么复杂的合成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理解,水+二氧化碳+电=淀粉。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再利用催化剂将氢气还原成甲醇,接下来将这样的碳一化合物聚合成多肽化合物,就能拿捏住淀粉了。涉及的化学本质就是最简单的还原、缩合、重排、聚合。这酿酒一样的过程,让科学家们坐了6年的冷板凳。他们从重新设计自然代谢途径开始,让自然淀粉复杂的合成过程简约至只有11步,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说不存在C1—Ca这三个过程的催化酶。没有怎么办?自己改造啊。科学家们挖掘改造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后使用10个酶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甚至可以造出易消化的支链淀粉和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这样,人工合成的淀粉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营养品成分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

材料三:

采 访 提 纲

采访对象

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

采访目的

了解成功背后研究人员潜心科研攻关的故事

采访方式

电话采访

采访问题

问题1:马所长,恭喜你们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你们第一次成功合成淀粉是什么时候?首次看到“淀粉蓝”,您有什么感受?

问题2:马所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请问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当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问题3:马所长,在您看来,这项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节选自:习近平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图:2013-2020年海外汉语学习人数(单位:亿人)(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三类赛事中最早举办的,自2002年开展,至今已经是第20届了。20年来,“汉语桥”大赛已成为各国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国际中文教育界的“奥林匹克”,成为了一座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2022年“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夏令营开幕式日前在线上成功举行。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英国学生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过去、读懂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在合适的时候到中国实地感受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罗宾·沃克在致辞中表示,学习中文不但能够让英国的青少年拓展眼界,获得就业优势,还能让两国人民结为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文培优”项目旨在2023年前培养9000名能够熟练使用中文的英国中学生。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环节,“汉语桥”中文培优夏令营每年组织掌握一定中文基础的英国学生进行集中研修。去年该活动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反响良好,今年继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活动。

(选自: 中国日报2022年7月《“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在线夏令营正式启动》)

材料三:

近年来,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激活沉睡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用高科技手段,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在网络“展示”,在云端“漫游”,与文化长谈,我们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非遗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既有传统根基,也有当代面貌,让“旧艺”穿上了“新衣”。千年敦煌壁画化为足尖芭蕾,广东非遗“醒狮”打造热门动漫IP……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给了文化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时代的大幕开启,呼之欲出的是饱含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看似“逆向”的新一代,恰恰展露“顺势”的新潮流。从参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登上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展示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参与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表演……“国风热”“国潮热”激发青年一代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选自:央视新闻2023年4月19日《好评中国丨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活动三:争高直指竞风采

【材料一】 闪耀巴黎!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创佳绩

中国报道网8月12日凌晨3时电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法兰西体育场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404人,在11个大项14个分项上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国家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网球、花样游泳、摔跤等多个项目中书写历史,勇夺金牌。中国乒乓球队和跳水队更是展现出绝对实力,实现了对该项目金牌的全面包揽。

不管是传统优势项目的稳定发挥,还是其他项目的突破自我,都证明着中国运动员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优秀品德,展现了中国年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发、后劲十足的中国。

(有删改)

【材料二】 热搜5521个!奥运讨论热度全程处于高位

以往奥运会期间,在奥运前半程往往讨论更为热烈,后半程讨论热度有所下降。而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一反常态,网友对奥运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全程处于高位,热情不减。

根据当前《微博巴黎奥运会观赛热点报告》公布的数据,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共5521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相比东京奥运会增长59%,热度为“爆”的已超过200个,相比东京奥运会增长171%。其中,乒乓球项目相关热搜1435个,占比26%;游泳项目相关热搜718个,占比13%;跳水项目相关热搜497个,占比9%。

热搜类型除了赛事热点类,还有科普类、讨论类、情绪类等。例如“潘展乐赛后采访”、“陈芋汐的手指上都贴了膏药”等话题,以多元视角围绕运动员进行讨论。此外,大众对体育精神也有了多元理解,积极参与和客观表达对运动员的喜爱和关注,享受竞技体育本身带来的乐趣。

(选自“社会化营销快讯”微博号,有删减)

【材料三】郑钦文赛后专访:很喜欢“Queen Wen”外号

8月3日,中国小将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冠军,赢得了中国网球历史上的首枚奥运单打金牌!比赛结束后,郑钦文接受了媒体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

记者:据报道在此之前你的成绩不是很理想,A____?

郑钦文:之前比赛的失利确实带给我很多教训。所以这次站在红土场上的时候,我吸取了我为什么会输球的教训,我打得比平时更加冷静,我拥有更多的耐心。我想正是因为这份耐心和冷静,才带给我今天的胜利。
 记者:B____?

郑钦文:我觉得不管怎么样,李娜都是亚洲第一人,因为她是第一个拿到大满贯冠军的球员。我现在取得的成绩是第一个拿到奥运会冠军的亚洲球员,我也创造了历史。所以说我觉得很难去比较,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功者,每个站在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值得被尊重。
 记者:再次祝贺你夺得这枚非常有分量的金牌!现在有种说法是,“Queen Wen(文女王)” 终于是“Queen Wen”了,请问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郑钦文:(腼腆笑了一下)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可能在这之前我还是会谦逊一下,但是为了拿到这块奖牌,我真的在赛场上征战很久,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突破了极限,所以说“Queen Wen”这个词,我实至名归。

记者:最后能不能从你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一下,郑钦文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郑钦文:我觉得郑钦文是一个很复杂的结合体。因为我觉得有时我可以特别的开朗,特别的正能量,但其实我也有很多次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跌宕起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享受此刻。 

(选自《中国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让畸形“饭圈文化”远离体育,对违规言行坚决亮红牌

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赛中,中国选手会师决赛,提前锁定该项目的金牌,本来对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围绕这场比赛,却引发了一些极端球迷拉踩引战,恶意攻击。

这场风波能否就此平息,仍然有待观察,但这无疑也是饭圈文化侵蚀中国体育的又一例证。饭圈文化最初源自娱乐圈,以打榜、应援等方式提高粉丝与明星的黏合度,进而提高明星的商业价值。虽然饭圈“粉丝”与赛场球迷都是相同的“fans”,但两者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饭圈的粉丝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旦喜欢某个明星,就容不下他人,甚至主动攻击他人。

这种狂热的偶像崇拜严重消解了体育精神,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误导,必须予以遏制。总之,对畸形的饭圈文化应该露头就打,处罚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非文学作品阅读

小语和小文想在国庆假期去浙江博物馆,去之前,他们俩搜索并阅读了相关的展馆新闻,为参观博物馆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材料后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

【本报讯】①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②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③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正式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④该展利用“人一巫一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美术报》)

【材料二】

这个展馆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

①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到了大量观展游客。

②有游客在抖音上传了展馆外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展馆外等待的游客不少。

③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 

④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

⑤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上午9:00-13: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300人,下午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500人,晚上17:00-20:00时河段可预约人数700人。

⑥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预约通道:搜索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博物馆",点击菜单栏"参观预约"——“参观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此为本次收费展唯一预约平台)。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

(《钱江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