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甲)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她的容貌,并从中找出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乙)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及至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科的奥秘,从科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假如我有视觉从事这么使人着迷的研究,该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1)、结合原著说说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

(2)、结合甲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凝视”她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这位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这两个文段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踏进美国黄石公园,时光一下子倒流了。我仿佛回到了昨天的地球。
      ②入口处,亮着公园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欣赏。算下来,这招牌挂到今天,已逾140年了。
      ③从迈开第一步,我就觉得,走向公园深处的,是我的形体;而我的魂魄,却在走向时间源头。
      ④在美国人眼中,公园就是城市的肺,像这样的肺,全美有384个,点缀在49个州。我所游过的,像华盛顿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亚利桑那大峡谷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圣路易斯森林公园,阿肯色温泉国家公园,芝加哥湖滨公园……尽管千差万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毫不造作的自然景观,绝无雕琢的本来面目,不搞人工古董,不做仿制赝品,现代符号稀缺,建筑元素很少。无边无际的草原,土生土长的森林,重重叠叠的老树,狭狭长长的小河,清清悠悠的湖泊,跳跳蹦蹦的动物,原山原水原林原物,构成了公园主体。即使是山坡地,踏步和扶手栏杆也是原木修建,不油不漆,经过风雨洗礼,这些木材也就和周围林木浑然一体了。原生态,是我对美国公园的主题提炼。
      ⑤尽管我对美国的公园如此熟悉,但我还是被黄石公园震撼了!它怀抱中的峡谷、山峦、森林、瀑布、热潭、湖泊、动物……该如何形容?神奇?嶙峋?广袤?洁净?幽深?静谧?晶莹?所有的词句都是苍白的。因为,这个冰火磨砺的世界所裸露的,已经远远超乎人类艺术所达到的极致。而这一切,统统来自于它的古老,它的天然,它的原始,甚至,它的蛮荒。天地初开,混沌既破,尽管往事越千年,山还是最初那山,水还是最初那水。
      ⑥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它的99%未准许开发。99%——这是个何等苛刻而残酷的比例,然而,就保护地球环境而言,这里的苛刻和残酷,不妨读作明智和科学。1872年的国会法案规定国家公园“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形态而免予破坏”。景区,成了禁区,他们对所有大型豪华的服务、游乐、休闲、度假设施亮了红灯;甭说景区内,即连外围,他们对采矿、探油、伐木、筑路、建房、钻水工程大喝一声:NO!甚至,若有天然火灾,让它自燃自灭,火灾现场不予清理,保持原状,任大自然自行处理,达到新的生态平衡;枯树倒在地上,让其自行霉烂;枯枝败叶落在河里也不打捞,维持水生物生态环境;洪水毁坏路房,也不拦阻,理由是自然生态循环的这根链条,不能随意割断。于是,“美国国家公园不救火不救洪”成了坊间名言。
      ⑦人类对上帝所赐予的一切,所能做的,只有敬畏,只有呵护,只有欣赏,让这个诞生于百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区,传递着远古的文明信息,烙印着史前的人类足迹。这个信息是真实的,这个足迹也是清晰的。相信,多少年前看到的黄石是啥样,今天看到的黄石还是啥样;而且,通过今人的坚守,若干年后看到的黄石还是啥样。
      ⑧我在莽林中迷失了,但内心却找回了平静;我的周围,没有沙尘,没有雾霾,没有喧嚣,我听到松针落地的天籁,那似乎是远古的召唤。我所感受的,是天然的整体,是自然的一切。我体验的,不是一个公园,一个景点,而是一个生态博物馆,一部人类启示录,一份归真反璞的纯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积淀,成就人生的高度

         ①我国南方湘粤一带有一种毛竹,漫山遍野,质地平凡而拙朴,在它一生最初的五年里,确实很平庸,几乎察觉不到它在生长。在别的竹类争先恐后攀比高度时,毛竹似乎不动声色。但是,当第六个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达到30米的高度,在六个星期内就完成了它一生所要达到的高度,并把它的同类远远地甩在身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寻本溯源,毛竹最后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就是前五年的日积月累,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五年的时间内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积微成著,蓄势后发,才造就了毛竹的一柱擎天。

        ②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却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而正是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分,才能够坚强立于岩石之上,虽经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③毛竹在蓄势后的“魔法生长”,黄山松在风雨中的“气定神闲”,都源于基础的深厚、稳固。正是在无声中积聚了破土而出的力量,才有了毛竹喷薄而出的奇迹,才有了黄山松悬崖峭壁上的从容。

        ④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在逆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困难吓倒;在喧嚣中也能定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也会实现自身的飞跃,成就辉煌的人生。

        ⑤十九世纪,一个美国男孩靠在火车上卖报纸和雪茄烟为生,可是当旅客们谈起有关投资方面的事情时,他总会全神贯注地听着,他梦想成为一个能预测未来的交易商。为了这个梦想,他长大后整天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将数万根的K线一根根画到纸上,并对着这些K线静静地思索、潜心地研究。后来他干脆把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记录搜集到一起,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规律。整整六年,他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和星象学的关系,终于发现了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预测方法,命名为“控制时间因素”。于是,他在金融投资生涯中赚取了五亿美元,创造的理论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他就是威廉·江恩——世界证券行业尽人皆知的最重要的“波浪理论”的创始人。

        ⑥其实,生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伏笔”。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只有尽可能地积聚力量,不断坚实人生基础,才会在最恰当的时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顺利地攀登上人生的新高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义的边界

鮑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察,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腰”,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⑪公伯察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已,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⑫因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⑬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