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第六教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以下图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文到罗马参加游学夏令营,他的房东在卫生间里贴了下面这份“说明书”:

(选自美国科普漫画家兰道尔·门罗《万物解释者》,有删改)

(1)、水房间供水正常,小文打开洗脸盆的水龙头却没有出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房东留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下水管产生的难闻的空气为什么不会跑到水房间里来,这个秘密你发现了吗?”请结合图文做出解释。
(3)、小文看到浴缸边的“小贴士”,想建议房东安装一个“智能感应器”来控制进水,当智能感应器  被水浸漫时,进水开关就会自动关闭。这个“智能感应器”必须放置在浴缸里①②③三个位置(如图所示)中的哪一处?请根据图文作出选择,简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阮华君的《身在“辐”中要知“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辐”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⑦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算是“辐射剂量”超大的了,但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⑧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

    ⑨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

    ⑩当然,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GPS如何锁定你的位置

    ①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军方首先研制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和测速。那么,GPS是如何锁定位置的呢?

    ②GPS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空间部分,也就是卫星系统;一个是地面用户设备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手机、汽车等里面用到的部分;还有一个就是地面控制系统,它主要用来监控天上的卫星。

    ③首先,GPS系统要用到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20200公里的高空之上,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轨道倾角为55°。这些角度和位置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分一毫都不差。至于为什么要把卫星分布得这么均匀规则,那是因为这些卫星相当于一个坐标,每颗卫星都接发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对地面GPS用户计算方位非常重要。

    ④其次,GPS系统要有用户设备。在每个用户的GPS设备中,都配有一块芯片,这个芯片本身就带有运算功能。当用户提出一个要求,比如说想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那么GPS系统就开始运行。先是搜索天上卫星的位置,看用户所处的位置有几颗卫星存在,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 , 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计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一般至少要搜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可以。当然,如果能搜索到更多的卫星,计算就会更精确。

    ⑤同时,GPS系统还离不开地面控制系统。因为卫星的运行也是受到地面控制的,如果发生一点偏差,对地面用户的定位都会产生很多影响,所以必须要实时对这些卫星进行观测。

    ⑥GPS系统运用的信号是较弱的那种无线电波。不但比收音机的信号弱,而且比手机通讯的CDMA的信号还要弱许多。影响无线电波信号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电波的频率、功率、编码等。根据不同的电波,其信号的强弱也就不同。一些信号强的电波是因为它们的穿透力比较强,比如收音机的中波电信号,就能穿透水泥墙体,所以在室内我们也能收听到电台节目。而GPS的信号穿透力就不强,通过墙体后就基本衰减得没有了,所以在室内就可能接收不到GPS信号了。

    ⑦现在,GPS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轮船、飞机、汽车、手机……都用到了GPS。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它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它的作用。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张慧

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

    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已无从得知,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但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

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透露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1904年,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另一边的船票。

    这年,一位来自苏格兰教会的女教师凯特,在原产地湖北宜昌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随后,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伊莎贝尔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新西兰,并将其交给植物学家栽植培育。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与此同时,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

    现如今,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

    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同时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从四川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不。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时一百多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ChatGPT 属于新一类人工智能应用,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此类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 过简单指令生成更为复杂、丰富的内容,实现对用户指令的理解,扩容和转化。此前,这一技 术已经在图像、视频、音乐等领域应用,例如同样源于OpenAl 的图像生成人工智能Dall-E,Me- ta推出的视频人工智能生成应用Make-A-Video、Google的音乐人工智能应用MusicLM、人工 智能建模应用GET3D等 。ChatGPT主要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主要实现文字信息生成。

相比以往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有三个显著优势。 一是进行文字对话和指令 操作外可生成更多类型信息,覆盖回答问题、撰写文章、文本摘要、语言翻译和生成计算机代 码等任务。二是可简单进行反馈强化和监督微调。用户可直接在对话过程中要求ChatGPT 做出调整,ChatGPT 可快速理解并改进其算法。三是可提供更为清晰、详细的信息。ChatGPT 可显著对用户指令进行扩容和补充理解,不仅提供知识,也可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ChatGPT 的“聪明”,只要与它“聊”过都有所体会。利用ChatGPT, 可以撰写充满想象力 的诗歌、快速生成论文摘要、自动制作数据表格、甚至还能按照指定要求完成AI绘画,以及 编写可运行的程序,因为它已经掌握了Python、Java、C++等多种编程语言……不仅如此, ChatGPT 还轻松通过了很多被认为是难度较高的专业测试,如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谷歌编 码L3级(入门级)工程师测试,甚至还通过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的期末考 试和明尼苏达大学四门课程的研究生考试。“AI(人工智能)终于不再是‘人工智障’!”有人如 此感叹。

(摘编自“网易”)

【材料三】

目前,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ChatGPT 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 合著者。针对ChatGPT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看法一: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还能够借助它检查作业错误, 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

看法二:人工智能工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什么作业都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完成,那学生 就不用学习啦!”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利于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

看法三:虽然ChatGPT可能会提供一个快速简洁的答案,但这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看法四: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学生学习,无法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对人工智 能的使用,并没有“傻瓜”到学生输入一个问题,就能立刻写出一篇完美论文的程度。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四】

ChatGPT的问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需求的结果兑现。新事物带来新挑战,同时也 带来新机遇。有人看到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未知的变数,有人看到了问题背后的机遇。只看到 问题看不到机遇的人,可能会开始不停抱怨,进而错过了这个时代的宝贵机会。其实,这是因 为心中定力不足,所以容易被变化左右。

《孟子》中有句话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份定力在,当面对新的变 化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可以升级自己的认知,打开我们生存的边界。借助外力,乘势 而上!

面对ChatGPT等新兴智能科技,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应该正确认识它们给生活带来 了怎样的便利,引发了怎样的革命。我们一路走来,本就是站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更迭的洪 流中,重塑自己的思维,进而重塑时代的面貌。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短视频,要流量更要正能量

王石川

  ①如今,短视频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甚至有人认为短视频已成为视频领域的第三极,与电视台和网络视频节目成鼎足之势。虽有夸大之嫌,也足见短视频的迅猛势头。

    ②应该看到,无论是网络直播还是短视频,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风生水起,风头正劲,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着无限可能。只要敏锐把握时代潮流,善于开疆拓土,就能在互联网“蓝海”中找到一席之地,同时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③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走向庸俗、沦为粗俗、甘于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有的用户在“吸睛就是吸金”的逻辑支配下,用充斥着“黄赌毒”的内容获得点击量;一些短视频平台奉行功利化的思维,往往放弃守土的责任,只讲流量罔顾正能量,片面追求日活量而忽略内容质量,甚至为了“红利”使出黑招。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粗俗的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则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此前,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开展网络短视频行业集中整治,为短视频行业带来了一股清风。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传播、低门槛,这是短视频存在的特点,传播海量化、碎片化、便捷化和不可控化,更为监管带来了难度。正因此,消除短视频乱象,除了需要监管部门发力,也需要平台尽职,共同形成合力。

    ⑤“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短视频行业,适用于短视频平台,适用于短视频制作者。推精品,出力作,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以有品位的内容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

材料三

    短视频作为科技发展的一大产物,必有它存在的道理。但对于孩子而言,过早接触这些东西,只会破坏他的成长秩序和正常规律。父母们是时候重视起来并加以引导了。大脑还没发育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抗拒不了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出现“行为上瘾”的症状: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控制不了无法自拔;明明已经不碰手机,但静下心来满脑子都是短视频画面;明明刷的时候精神百倍,但放下手机后沮丧颓废。随着孩子“行为上瘾”,孩子大脑中主管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退化,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受到抑制。另外,神经心理学家指出:“长时间依赖如短视频一类的娱乐活动,短时间内得到的反馈体验或网络娱乐,会改变大脑回路,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从而导致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孩子刷短视频时,大脑每隔几秒就有反馈,就有奖赏。而学习的体验感和刷短视频截然不同。当孩子已经习惯“大脑快速奖赏”的模式时,他就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看不完一部电影、也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最主要原因。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