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2月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GPS如何锁定你的位置

    ①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军方首先研制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和测速。那么,GPS是如何锁定位置的呢?

    ②GPS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空间部分,也就是卫星系统;一个是地面用户设备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手机、汽车等里面用到的部分;还有一个就是地面控制系统,它主要用来监控天上的卫星。

    ③首先,GPS系统要用到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20200公里的高空之上,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轨道倾角为55°。这些角度和位置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分一毫都不差。至于为什么要把卫星分布得这么均匀规则,那是因为这些卫星相当于一个坐标,每颗卫星都接发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对地面GPS用户计算方位非常重要。

    ④其次,GPS系统要有用户设备。在每个用户的GPS设备中,都配有一块芯片,这个芯片本身就带有运算功能。当用户提出一个要求,比如说想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那么GPS系统就开始运行。先是搜索天上卫星的位置,看用户所处的位置有几颗卫星存在,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 , 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计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一般至少要搜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可以。当然,如果能搜索到更多的卫星,计算就会更精确。

    ⑤同时,GPS系统还离不开地面控制系统。因为卫星的运行也是受到地面控制的,如果发生一点偏差,对地面用户的定位都会产生很多影响,所以必须要实时对这些卫星进行观测。

    ⑥GPS系统运用的信号是较弱的那种无线电波。不但比收音机的信号弱,而且比手机通讯的CDMA的信号还要弱许多。影响无线电波信号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电波的频率、功率、编码等。根据不同的电波,其信号的强弱也就不同。一些信号强的电波是因为它们的穿透力比较强,比如收音机的中波电信号,就能穿透水泥墙体,所以在室内我们也能收听到电台节目。而GPS的信号穿透力就不强,通过墙体后就基本衰减得没有了,所以在室内就可能接收不到GPS信号了。

    ⑦现在,GPS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轮船、飞机、汽车、手机……都用到了GPS。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它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它的作用。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介绍了GPS系统的哪些内容?请分点概括回答。
(2)、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分别指出第④段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①这些卫星:

②这些数据:

(4)、刘泼同学在卧室想用手机中的GPS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怎么也找不到。他就跑到楼下,GPS很快显示了信息,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请结合原文知识,分析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霾
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雾霾天袭扰中东部大城市。究竟什么是雾霾天?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mái),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霾与雾的区别是什么呢?
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共同的气象条件: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出现逆温,对流运动弱,当冷空气活动弱,大气环流稳定,静风或微风条件下,近地面水汽和尘埃不易散失,在近地面凝结,形成雾霾天气。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雾的类型: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沿海,暖流经过的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的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 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病、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 , 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伦敦上空的“鸽子空气巡警”

    ①英国伦敦一直有着“雾都”的别称,被称为这个星球上最毒的城市。英国人为摘“雾都”的帽子,多少年来一直在矢志不渝地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②世界各地的雾霾治理中,对空气质量的实时检测一直是相当重要的工作。有的城市募集志愿者,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在城市中行走来搜集空气的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用无人机来监控,可以得到比较详细的数据。不过,英国伦敦想出了新的更好的办法。

    ③2016年3月16日,眼尖的伦敦市民突然发现自己所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有十几只鸽子背着小背包忙碌着,你不要以为这是信鸽在送邮件。这些鸽子可不简单,它们正在执行一项颇有价值的公共服务。

    ④原来,伦敦环保局为了实时监测城市上空空气质量,一个叫皮埃尔的总工程师突发奇想,他想到了战争时期的信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都曾被用来传递信息、拯救生命。鸽子的飞行高度相对较低,大约在30到46米之间,时速高达129公里。于是,他想到让鸽子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城市上空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进行实时检测,而且鸽子还不会受伦敦交通拥堵的影响。他还为自己的计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鸽子空气巡警队”。

    ⑤很快,他们设计了给鸽子背的专用背包,背包里装载着轻量级污染监测传感器,重量仅为25克。参加计划的鸽子都是赛鸽,由英国著名的鸽子育种师布莱恩·伍德豪斯提供。这些受过训练的鸽子将会在当天带着搜集到的资料回巢。由鸽子搜集的数据通过社交网站推特发布,伦敦市民只需要关注账号并发送他们的位置,鸽群中的一只就会立刻给予反馈,告诉他们所在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⑥如今,伦敦上空每日出现的“鸽子空气巡警队”,成为了这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快速有效地向伦敦人展现空气污染的影响,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要知道,每年在英国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高达___万人。

    ⑦谈到自己的这一成功计划,皮埃尔总结说:“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无法像鸽子那样在伦敦城内快速穿梭、监测空气质量,比如无人机无法穿越整座城市,特别是在上班高峰期,那时的空气污染是最致命的。一直以来,鸽子擅长将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人类。我正准备在世界其他城市开展鸽子巡警计划,让更多的鸽子同空气污染作战,为人类造福。”

    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城市的上空,何时能够见到鸽子这样一支特殊部队来为我们监测空气的品质,提供大气污染数据呢?

(选自2016年11月02日《木木文摘》)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天巨眼”FAST

    ①随着FAST(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镜片”吊装完毕,其主体工程反射面单元系统——直径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锅盖”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它被称作“天眼”。

    ②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如今,“天眼”反射面单元完工,用FAST工程总工艺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启明的话说,就好比500米口径的“大锅”建成了,300米的“碗”可以在“大锅”里滚来滚去,以便接收宇宙信号。事实上,FAST在此之前的调试过程中,就已经接收到一些信号——这口大锅的每一次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信号“接收”的过程。

    ③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一手的宇宙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要把背景的杂音过滤掉,才能知道它究竟“听”到了什么。毕竟,处于调试阶段的“倾听”环境不够理想——FAST无法忍受一个充斥着电波的环境。同时为了把工程开挖量降到最低,通过卫星搜索,层层筛选,最终定址于黔东南一个名为大窝凼的“天坑”。大窝凼形状大而圆,与FAST造型最接近。周围有3座山峰,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犹如一个天然的锅架,刚好稳稳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除此之外,这片洼地附近一带人烟稀少,宁静的旷野环境还有利于减少电磁波对FAST带来的干扰。对这口大锅来说,这将是一个极佳的观测环境。

    ④大窝凼这个地点虽然好,但是,要在如此崎岖复杂的山区铸造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一口“锅”,确实让专家们费尽了脑筋。各路人马献计献策,最终“索网”方案得到采纳。这一方案最大特点是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然而,整个索网共计有2225个节点,安装跨度极大。为此,工人们要悬在位于600—700米高空且倾斜的“篮子”中进行空中作业。仅铺设那些反射板就用去了约1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

⑤还值得一提的是,受自重和风载引起形变所制约,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一般只有100米。而采纳索网结构的500米口径“天眼”轻松突破百米极限,不仅开创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建造的新模式,而且其投入使用后的灵敏度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的3.25倍。

    ⑥“天眼”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如何躲避风雨雷电?雨水的因素,科学家们在选址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实地勘探时,喀斯特地貌独有的成熟的地下暗河网络与数量众多的溶洞,给项目组带来了惊喜:“整个洼地打了至少600多个孔,简直成了一个大筛子。”这意味着,“天眼”具有天然的落水功能,一旦下雨,水会很快地向地下渗透,可以避免在望远镜台址积水对电子设备造成破坏。

    ⑦此外,近距离观察“天眼”会发现,看似光溜的铝合金主动反射面面板上其实密布着无数孔洞。这些小孔用来减少风负载,还能提高透光率,让天线面的草木得以生长,避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非常重要,不然一旦水土流失严重,洼地遇到下雨就整个变成了泥塘。当然,肆意生长的藤蔓如爬到反射面板上,同样会对探测工作造成干扰,所以需要定期清理。

    ⑧专家表示,针对贵州当地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冰雹和雷暴天气,“天眼”也都已做了相应准备,例如为避雷,给所有金属设备整体接地,一旦遭遇雷电能很快消散。而且按经验测算,当地极端天气在一年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通常在10天左右),因此影响不会太大。

阅读《植物的情感与智力》,完成小题

植物的情感与智力

①相对于人和各种动物,植物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生命形态。但是在大自然植物世界里,证明人们对待植物的传统观念有许多错误。 

②一些植物学家称,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力。

③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尝试用超声波培植蔬菜。功夫不负有心人,蔬菜在超声波的“乐曲”声中生长速度增加一倍以上。经研究后,科学家认为,声波通过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快了植物的生长速度。说明植物是有情感与智力的。

④植物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还“长袖善舞”。在植物“舞蹈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舞草了。舞草又称“电信草”,是生长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种植物。在它的每一片大叶旁边,分别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好动的孩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跳着舞,直到夜晚才安静下来。

⑤植物为什么会跳舞呢?科学家探讨了其中的奥秘。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会发生一定的转移,这种转移又引起植物细胞生长速度的变化,导致植物“舞兴大发”;另一种则认为,植物体内实际上存在微弱的生物电流,电流的强度与方向发生变化时,这些植物就开始跳舞。

⑥日本东京用一种叫“蜘蛛报蛋”的花草做实验,把用电池作动力的小装置放在花盆边,把两根电线分别夹在“蜘蛛报蛋”的叶子和茎上,当“蜘蛛报蛋”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一种电脉冲,装置会感受到任何细小的变化,然后把植物脉冲通过电线传导给装置里面的扬声器,扬声器会发出类似于鸡蛋在杯子里煮爆了的劈啪声。

⑦相比较而言,花比别的植物反应更敏感。专家认为,在未来,人与植物“联网”也许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但怎样进一步开发“植物情感”,让它为人类服务,目前还只是处在研究之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