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课时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包公审驴

①宋朝的时候,一个叫王五的人有一头驴。一天,他牵着驴驮了木炭到镇上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发现拴在树上的驴变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王五到处寻找,也没找到自己的驴。他又气又恨,懊恼极了,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②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王五道:“包大人,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让衙役们把嘴套给驴套上,关上三天再说。衙役们奉命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包公审驴的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很吃惊,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包公下令升堂。这次,到庭听审的有好几百人,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热闹。

③包公命令衙役们把驴牵来,然后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衙役们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最后,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

④包公让衙役们和王五跟着那头驴,跑了整整十五里路,最后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1)、阅读短文,补全包公破案的过程。

关驴

(2)、请你快速阅读短文,也像包公一样判一判,选择正确的选项( )。

①这个民间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②包公让衙役们把驴关进圈栏,是因为他拿这头驴没办法。

③包公审驴时巧施计策,破获奇案,抓住小偷,帮王五找回了自己的好驴。

(3)、文文在复述这个故事时,把画横线的句子说得非常有趣。请你也发挥想象,把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得具体一些,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文: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来人!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我:

(4)、民间故事素来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王五竟然状告那头瘦驴,再比如文中,这样的情节读起来非常有趣。我能给大家分享一个民间故事,还能写出故事中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

民间故事:《

不可思议的情节:

举一反三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我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中国军队同日军在怒江沿岸接火。在距前线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大胡子连长。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到前线。那里,中国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一口粮食,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连长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③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④大胡子连长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

⑤忽然,大胡子连长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连长。

⑥大胡子连长浑身战栗着,一边是饿着肚子和日本鬼子拼命的中国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他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线的将士们已经4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⑦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⑧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连长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给他:“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叫小翠。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石头填炮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前线冲去。

⑨一周后,大胡子连长回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大胡子连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⑩34年过去了,这位大胡子连长一直记着那个被女孩咬了一口的馒头,临死前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请认真阅读《吹糖人》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吹糖人

①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乡下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被会脚板下生风 , 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孩子们睁大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灵巧的双手滴溜溜地转,惊奇地看着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②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哭。“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边,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

③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故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④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这些事情却经常想起。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