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两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天宫梦工场——梦天实验舱”主题阅读
【材料一】新闻回放
____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组成的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随后,梦天实验舱将择机开展平面转位,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这对完成空间站全面建造具有标志性意义。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们将继续踔厉奋发,致力于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并促进和平利用外空活动惠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选自2022年11月2日《环球时报》,有改动)
【材料二】专题报道
四大亮点揭秘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舱体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工作舱在最前端,是航天员舱内工作与锻炼的地方,也是舱内科学试验机柜安装的地方。载荷舱与货物气闸舱则是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也就是说,在载荷舱的内部,隐藏着一个货物气闸舱,是货物出舱专用通道。最前端的是资源舱,也是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等安装的地方。
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其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试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同时,为了最大化地实现舱外试验支持能力,梦天舱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确保它们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各类实验。特别是载荷舱上配置有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站的载荷支持能力。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就是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梦天实验舱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验的能力和效率。梦天实验舱内配置了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地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据了解,载荷转移机构的运送能力能达到400千克,单次运送货物包络可以达到1.15米X1.2米X0.9米。与航天员“带货出舱”的方式相比,货物出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为在轨工作生活的航天员“减负”,以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开展舱内各项科学实验活动。
梦天实验舱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梦天实验舱将化身“太空驿站”提供最前沿的出发地并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的释放方向,释放机构就会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实现在轨“放卫星”。
随着更多科学实验任务的开展,空间站载荷供电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梦天实验舱与问天实验舱同配置、同发力,也拥有单侧长达27米、可展开面积近138平方米的“巨型翅膀”——柔性太阳翼。我国空间站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两个实验舱配置的四副太阳翼,将为我国空间站打造最强劲的能量源泉,让空间站日发电量可达近1000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近半年的用电量,真正实现“用电无忧”。
(选自2022年10月31日《新京报》,有改动)
【材料三】背后故事
2012年5月,国家在空间站系统相关分工定点的批复中明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实验舱Ⅱ的总体研制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科研人员投入紧张而有序的研制工作中。
历经2年攻关,实验舱Ⅱ的方案设计于2014年基本完成。然而,此时空间站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调整。为了获取更好的观测效果,原本搭载在实验舱里的光学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巡天空间望远镜改为独立飞行器,与空间站共轨飞行。这样一来,实验舱Ⅱ的主任务、设计方案都需要进行大调整。
但是,中国空间站研制的时间表并没有发生改变,对于科研团队来说,原本就不宽裕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需要重新论证并完成实验舱Ⅱ的方案设计。
2015年,实验舱的方案设计基本完成,并且拥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梦天”。历经6年初样研制,2年正样研制,梦天实验舱在上海完成总装和测试后,被转运至天津进行整舱力学与热试验。
(选自2022年11月7日“澎湃新闻”,有改动)
A三舱主体结构组装完成,载人航天目标稳步推进
B“梦天”圆梦,中国空间站迎里程碑时刻
我选,理由:
材料一: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孩子的视力防控已成为一个新的话题。保护青少年儿童视力已经刻不容缓。2015年的首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提到,我国近视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显然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形势十分严峻,近视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2.7%,小学阶段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5%增长到六年级的57.7%,初中生超过71.1%,高中生超过80.5%,且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处于逐年高速递增的状态。
(刊载于2022.8,有删改)
材料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眼睛防护上会有不同的侧重。0-6岁学前阶段,护眼关键词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建议学龄前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6-12岁小学阶段,护眼关键词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这一阶段近视防控应以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主,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注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每日户外活动应达到2小时以上,沐浴阳光,预防近视发生。12-18岁中学阶段,护眼关键词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中学阶段学业压力增加,应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防控近视。要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家长关注孩子的视力监测数据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裸眼视力。裸眼视力是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学龄儿童正常视力应在5.0以上(标准对数视力表),如果孩子视力在5.0以下,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检查。二是关注屈光度。屈光度以D表示,数值乘以100就是眼睛度数,正值代表远视,负值代表近视,例如屈光检查单上的-2.00D表示200度近视,+1.50D 表示150度远视。三是关注远视储备。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称之为“正视化过程”,正视化前的“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近视发展的“缓冲区”,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发展为近视眼,例如正常情况下4到5岁的孩子应该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检测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四是关注眼轴。有些学校或医疗机构在眼部检查时可以测量孩子的眼轴长度,正常眼轴范围为22~24mm,如果孩子眼轴增长到24mm以上,就很有可能发展为近视。
(刊载于2022.6,有删改)
材料三:
年龄 | 生理屈光度(D) |
3岁前 | +3.00 |
4~5岁 | +1.5~+2.00 |
6~7岁 | +1.00~+1.50 |
8岁 | +1.00 |
9岁 | +0.75 |
10岁 | +0.50 |
11岁 | +0.25 |
12岁 | 0 |
图一不同年龄段生理屈光度参考 |
材料四: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远视储备如果小于50度,两年后发生近视的比例要高于85%;如果远视储备不到100度,两年后近视发生率要大于50%。所以,一定程度的远视储备是合理的。当然,远视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远视储备不但不是合理的远视储备,而更可能成为病理性的远视性屈光不正,从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远视储备就像是孩子出生时开设的银行账户里的固定储备金,而这个储备金是定额的,只会逐渐被消耗,而不具有增值功能。长时间过度近距离用眼(如高负荷的家庭作业,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缺乏,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些孩子因为过度用眼而过早把远视储备消耗殆尽,甚至开始透支,就会变成近视。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定要节约和保护,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
(刊载于2022.6,有删改)
试题篮